首页 > 夜雨 > 正文
夜雨丨多读纸质书 - 刘德奉
03-15 10:44:42 来源:重庆晚报 刘德奉

微信图片_20190315104641.png

多读纸质书

刘德奉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文字的载体到目前已经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过去的甲骨刻字、石头刻字、简帛书写、纸质书写,到现在的电纸书、电子阅读器。

毋庸讳言,文字载体的发展变化,对于文字的表现、书籍的携带方便了许多。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现在把五车简牍的所有信息存放进电纸书里,只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存储卡便可轻松收纳。对于文字信息的传递交流也变得非常便捷。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想要的信息,无需翻阅书山文海,只需你在手机上输入关键词,点击一下,各种需求就可以满足了。且不只是文字,还有图片,还有音频、视频。故此,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几乎是无所不有的。

但是,现代阅读,即电纸书、手机阅读却出现了问题,即不深入。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容易受到海量无关信息干扰。手机阅读,无论阅读经典内容,或是阅读大众、通俗、流行内容,无论是知识性,或是娱乐性,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手机都会不时地跳出许多与阅读内容无关的信息,如新闻、广告、娱乐、交友等。这些信息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读者不知不觉地就会分心去关注、回复这些无关信息。即使有的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屏蔽这些无关信息,但读者的心里总是不能平静,总会在无关的信息诱惑下,时不时停止阅读而去关注这些信息。如此一来,一定会影响阅读质量。

二是不利于静心思考。阅读,特别是经典类阅读,其目的是吸取新的知识、新的思想。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是需要思考的,有的需要反复阅读,有的还需要划出重点,有的甚至需要批注。当然,这些需求在电纸书、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但却难以直观地展现出来。如果是一本书,常置于眼前,随手翻阅,是可以心有所获,温故知新,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感、慰藉感。如果藏于手机,这些重点和批注常常会被我们所遗忘,哪里还会去静心思考。

三是缺少纸质书的感觉。电纸书、手机阅读,都是一种数字化载体,容易让人忽视对它的收藏保存。而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知识传递。古来有文人读书的味道,或者规矩,如墨香味、书香味,如正襟危坐,如一种良好心境等等。尤其读古人书、读经典书、读大家著作,更有一种与古人对话、与作者交流、与圣贤同行的感觉。然电纸书、手机阅读早已把这些实体性虚拟化了,把高雅的图书无形化了。我曾有过多次体验,出行时在车上阅读电纸书,书读毕,任何收获也没有,头脑里一片空白。而且读得有些困倦,一点没有阅读的快感。

四是难以传承。文脉是需要传承的,耕读传家说的就是把读书的家风传下去。如果重视阅读,那么这个家庭便会有良好的家风。而纸质阅读,如果你在书上有些眉批,划些重点,子辈们会体验到长辈的阅读感受,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如果你对某本书读得相对较多,翻得较勤,便会显得更加陈旧,子辈也会体验到长辈的读书态度、思想倾向。这对你的认知,这对加强子辈的沟通和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而这样的书在家里陈设越多,越有书香气,这样的书传之越久,便会感染更多的子子孙孙。如果是电纸书、手机阅读,没有实体质感,其历史人文气息更是难以有形地传之于后代。

上述罗列的这些原因所带来的阅读不深入问题,最终会导致人们的思辩力下降。一个人如果失去系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那么也将会失去系统的思维、深度的思考。如此者,岂不悲乎!

当然,也有人会说,文字的载体是不断发展的,阅读的习惯也是不断变化的,只是有个过程而已。如简帛之时人们也许会怀念甲骨,纸质之时也许会怀念简帛。不过,至少此时我是看重纸质的,端坐于满壁的书房,阅读着一本心爱的图书,当是一种享受。如果某一天,我在客厅、在床上、在厕所、在行走的路上,如现在低头族们一样,手机不离手,手机不离眼,并能获得纸质书一样的阅读体验,将是另一种阅读享受。但是,我想这样的适应还需等待。

(作者系重庆市文化研究院院长)

版 面 欣 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