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老理发匠 理发5元10年未涨价
09-16 07:41:54 来源: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梁地清和罗仕银老人正在给客人理发 记者 李化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消息,干一份工作,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60岁还是70岁?在巴南区一品街道,有一家特殊的小理发店,店主梁地清和老伴罗仕银皆年逾八旬,仍然每天开门迎客,拿起剪刀为人理发,在当地传为佳话。

夫妻理发店 平均年龄84岁

13日上午,记者来到一品街道,正值当地赶集,跟熙熙攘攘的新街相比,一河相隔的老街“沿河街”显得冷清许多。由于街面正在改造,许多地方围上了挡板,行人更少,梁地清夫妇就住在沿河街13号,临街的一楼门面就是他们的小理发店。

走进店内,里面布置得十分简陋,两面镜子、一张条桌、两把老式木椅便是全部家当,条桌上摆满了剪刀、刮胡刀、梳子等老式理发用具。使用的多年木椅一坐上去,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底下搁脚的两根木条,已经被磨出两道深深的凹槽。

店里只有两位理发师傅,平均年龄84岁,一位是85岁的店主梁地清,另一位便是83岁的老伴罗仕银。从理发到打杂,都是两人亲力亲为。

此时,两名客人走进店里,梁大爷赶紧招呼坐下后,就和老伴开始忙活起来。只见梁大爷一手拿着梳子,一手拿着手推剪,丝毫不抖,一点一点地修饰客人的发际。虽然动作有点迟缓,但是每一剪下去,“咔嚓”一声,十分地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从老爷子那专注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仍然是一个熟练、敬业的理发师。

半个小时后,理发完毕,客人在镜前摸着刚理的寸头,连声说“不错、不错,剪得很好。”

13岁学艺

老伴是他的徒弟

“我干理发这行有72年了。”趁着店里没顾客时,梁大爷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经历。

梁大爷出身于理发世家。从爷爷辈开始就是理发匠,13岁时,他就开始拿起剪刀跟爷爷、父亲学手艺。

“父亲当时要求理发要长短适当、黑白均匀、又快又好,达到了才能出师。”对于现在一些非主流发型,梁大爷表示自己想不明白,这些发型一点都不好看,怎会受到许多人的追捧。

新中国成立后,梁大爷进入了一品供销社的合作理发店,一干就是30多年。1982年退休后,他和老伴开起了这家小理发店,一直经营到现在。

“老伴还是我的徒弟,结婚后就开始跟我学习理发,现在手艺也不错。”梁大爷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摔了一跤,造成髋骨骨折,腿脚不便,现在老伴成了店里的主力,只有在客人较多时,他才操刀上阵。

“现在老了,眼力和手脚都不好啦。”梁大爷谦虚地说,他年轻时一天剪100多个头发,平均5分钟就剪一个,现在剪一个至少半小时。

会刀锋洗眼

最拿手的是修面

说起梁大爷,当地居民都竖起大拇指,夸他的手艺不错,还会刀锋洗眼绝技。所谓刀锋洗眼,就是把锋利的刮胡刀伸进眼里,贴着眼球划过。梁大爷说,由于自己岁数已大,手脚不便,这一绝技已荒废多年。

梁大爷一生带了20多位徒弟,今年65岁的余在兰便是其中一个。她回忆说:“师傅的绝技很多,刀锋洗眼、采耳等传统技法样样都会,可惜我们这些徒弟,没几个学会。”

虽然刀锋洗眼多年未用,修面则是梁大爷最拿手的技艺,“不管是洗眼还是修面,都讲求稳、准、快,以前父亲教我时,在手臂弯处放一碗水,要端平,不能漏,专门训练摇手。”梁大爷乐呵呵地说道,小时候父亲严格的训练,造就了他对刮胡刀掌握自如,随便怎么样,都不会伤到顾客。

“因为他技术好,这条街小孩子的胎毛差不多都是他刮的。”邻居余学兰说,梁大爷刮光头不会感到疼,一会儿就刮完了,孩子不哭不闹,家长们都放心把孩子交给他。

理发5元

曾10多年没涨过价

在一品街上,梁大爷的理发店收费最便宜,别的店收10元、20元时,他才收5元,这还是最近两年调的价。在此之前是1.5元,一直保持了10多年。

跟老街一样,梁大爷的小理发店也经历了兴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店里师傅和徒弟有五六个人,每天还忙不过来,现在冷清多了。”说完这话,梁大爷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寂寞的神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上午11点,只有4个人来理发,收入20元。而且来的都是老年人。由于长时间没有客人,罗婆婆跑到一边去修理家里一把烂椅子,而梁大爷坐在门口,眼睛看着老街的尽头,似乎期待着客人的到来。

“我们不缺钱,现在我的退休工资有3000多元,老伴也有1000多元,加起来生活够用了。”

声音

邻居

如果哪天他们不理发了 街坊邻居会觉得不习惯

临近中午,住在桥口坝的刘大妈赶完集,背着背篓来到店里找罗婆婆理发,当头发剪完后,刘大妈准备掏钱,却被罗婆婆制住了。“算了算了,一点小事就不收钱了。”事后,罗婆婆告诉记者,刘大妈住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邻居余学兰透露,梁大爷夫妻俩心眼特别好,爱做好事。在这条老街上,两个老人的理发店成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哪天他们不理发了,街坊邻居们会觉得不习惯。”

子女

父母勤劳一辈子闲不住 老了有寄托才过得开心

梁大爷有四个子女,大女儿梁芬说,以前家里负担重,父母从未叫过苦,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父亲常骑自行车下乡去给人理发,跑遍了安澜、跳石、龙岗等周边多个乡镇。“父亲退休后,我们几兄妹曾叫他们休息安享晚年,可是无论怎么劝说,总是不听。”梁芬说,后来他们渐渐明白,父母勤劳一辈子,老了也闲不住,或许拿起剪刀理发,父母有了精神寄托,这样才过得开心。

记者手记

人老了手艺却不能丢

去年,有媒体报道过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83岁理发师石杰才大爷。梁大爷和罗婆婆均年逾八旬,可谓是重庆最老的理发匠夫妇。家里不缺钱,他们坚持不“退休”,是有其他原因吗?

梁大爷说,他不打牌、不喝酒、不吸烟,没有其他爱好,如果不干活,心里闲得慌,每天有客人来,拿起剪刀理理发,和客人聊聊天,心里就觉得十分踏实。

采访中,梁大爷总是说:“人老了手艺却不能丢!”至于小店能开多久,他表示,直到自己和老伴干不动了,才将小店关闭。

记者此时明白,当一个人在剪了几十年的头发后,理发就不仅仅是谋生的手艺了。在老人眼里,理发是一种生活,一种乐趣,一种幸福的生活。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韩政

原标题:重庆最老理发匠 理发5元10年未涨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