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他设计的大礼堂成为重庆地标,并载入世界建筑史册
07-18 10:10:13 来源:看内江微信公众号

说到重庆好耍的地方,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哪里?

解放碑、朝天门、磁器口?

但是,要说到重庆的地标建筑,

排行NO.1的非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莫属。

对于重庆人来说,

这座气势磅礴的朱红色仿古建筑

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凭借非凡的建筑艺术,

蜚声中外,享誉世界。

知道“大礼堂”的人不在少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和这座建筑密切相关的重要人物——张家德。

张家德  1913—1982

内江市威远县镇西人,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精于设计又通晓结构,以擅长民族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其设计的作品知名度属一流。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与伦敦大学合编的《比较建筑史》1987年第19版首次载入新中国当代著名建筑物43项,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及建筑设计师张家德名列第二项。

张家德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天资聪颖 离乡求学

1913年,张家德出生在威远县一个乡村教师家里。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的期望却很高,从小对张家德严加管教,所有知识倾囊相授。张家德从小勤奋好学, 4岁就学会千字文,6岁开始背写《唐诗三百首》。

9岁那年,张家德被送往荣县投奔堂哥张家和,并进入荣县县立小学读书。因为张家德从未学过算术,只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班上算得上年龄最大、个头最高的。

但因为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很快便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再到五年级。

中学毕业后,张家德考上了国立成都大学的预科生(相当于现在的高中)。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张家德白天上课,晚上就帮老师批改作业,偶尔去夜校兼职,或者做家庭教师、拉黄包车。寒暑假,就在建筑工地当水泥工、钢筋工。

但仅靠打零工挣的钱是远远不够的。张家德依靠学校的奖学金,将学业坚持了下来,并在1930年9月凭借第4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大学期间的张家德每天很早就起来背诵英语,在主修建筑设计之余,还兼修结构设计,他认为,我国的民族建筑艺术这块东方瑰宝唯有与西洋钢筋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才能产生新的突破。

付出终究有回报,他的两门专业课都取得优异成绩,于1935年7月顺利毕业。

为了报效国家,他留在了南京,两年多时间,他承担了军事学校、南京市区新村等七十余幢楼房工程的设计,其中南京国民会议堂的设计使他荣获全国建筑工程师第四等奖状。

因为当时国民党的消极抗日, 1937年,张家德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到四川。

高烧导致终身耳聋

在成都,张家德设计了中央大戏院、沙利文舞楼、聚兴诚银行等建筑物。

在检查聚兴诚银行工程质量时,一场大雨让他患上急性肺炎,高烧退去的那天清晨,除了耳里的轰鸣,他发现自己听不到其他声音。

这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从此终身耳聋,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1939年,张家德从成都去往重庆,那里有他的亲戚和朋友。

重庆人民广场的张家德雕像(冷国文 摄)

因为耳聋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张家德有了成家的想法。1940年,张家德与同窗好友的妹妹余伯琴结婚,而后生下了10个孩子。

在重庆,因为当时战火连连,不少建筑成了危房,张家德成立了重庆迦德建筑事务所,专门从事抢修和重建。新中国成立后,重建重庆成为当务之急,张家德当时在西南建筑公司设计部任职,每天早出晚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重建工程和军政部门工程做了大大小小几十项设计。

不眠不休 绘制彩图

1951年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位主要领导人主持下作出决定,拟在重庆市内建设一座可容数千人开会的大会堂及附设招待所。该决定以文件下发到重庆地区的各设计部,西南建筑公司也收到此文。

但因为公司内一些人对张家德的排斥,他到6月上旬才得知此消息,当即向西南建筑公司设计部主任作了汇报。不久,主任决定由张家德代表西南建筑公司设计部向市建筑口呈交大会堂设计方案。

经过十几个通宵达旦的努力,在一幅高1.63米、长3.91米的图纸上,《西南军政大会堂彩绘图》呼之欲出,大会堂屋顶采用Dome 方案,即圆形钢屋顶结构,并在其上以附加木屋架,营造出天坛屋顶的外形。这在中国建筑史上从来没有过。

1951年6月底,各设计单位将自己的方案图挂在重庆市政府建工口展厅。人们先是惊叹张家德的方案图画得宏伟壮丽,继而又怀疑这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这哪是设计图?这是广告画!”“出风头,哗众取宠!”审定方案当天早上,张家德因工地有事未曾到场,下午回到展厅,才得知自己的图在审定之前就被人取走,最终他在展厅后堆放过期展品的地方找到那卷图。

7月初的一个傍晚,负责这项工程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段云在某建筑工地散步,遇见张家德带领组里几个年轻人检查施工质量。他从几位年轻人口中得知张家德的不公平遭遇,当即要求他带图到行政区办公厅。

当晚八点半,张家德带着图纸来到行政区办公厅,妻子徐伯琴随行做笔录。看到图纸后,段云先是一怔,随即称赞:“庄严、雄伟、气势磅礴,太难得了!这正是我们要找的大会堂,这正是我们要建的大会堂!”随即用电话向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军区司令员贺龙作了汇报。

九点半,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接见了张家德夫妇,看到设计图后,三人一致地连声说好。张家德一面看妻子徐伯琴的笔录,一面回答首长的问题,他将大会堂圆顶的盖法以及面临的困难一一作出解释,还列举了几个类似实例,直到半夜十二点,张家德夫妇才回到家中。

不久,作出正式决定,西南军政大会堂采用张家德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并任命其为工程处总工程师,负责主持大会堂工程设计和施工。

1951年8月初,张家德从西南建筑公司调到军政委员会工程处,正式主持大会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一丝不苟 主持工作

西南军政大会堂将建在重庆学田湾马鞍山,这是由土和岩石组成的小山,建设大会堂第一步就是将小山削平。

修建大会堂期间,张家德每天都会到工地各个角落巡视进度、指导施工,同时开始着手大会堂及其配楼的设计工作。1951年8月,他从西南设计院和重庆大学等单位找来8名学生,倾囊相授。

张家德一边寻找书本给年轻人补课,一边着手设计穹顶结构,他研究用钢结构、网络构成,36根柱子的柱顶撑起钢架,只用3英寸角铁,交叉结线,最后收顶。

1951年9月,张家德收到一份记录着世界上仅有的几个钢穹顶计算理论和实例资料,顿时爱不释手,他把这8开本的资料分成32开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熟读了整本书。

在繁忙的工作下,张家德得了严重的胃病,1952年元旦,他发现自己的大便像沥青色,有人告诉他是胃部出血了,但他仍然坚持到第三天,几乎虚脱昏迷之时,才被送往医院,输了400CC的血液才脱离危险。

建设中的大礼堂(毛建威 供图)

1952年春节后,张家德带着助手对钢网架穹顶进行第二次计算,一连奋战二十多天,计算完毕后,立即赶画钢结构施工图,常常工作到深夜。

到1952年4月,绘制钢穹顶网架施工图的主要部分结束,他将施工图做成了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会堂钢穹顶半球形钢网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在十多天的实验中,实验荷载值已经是计算荷载值的3倍,但是模型一点也没有变形,钢结构施工图可以完全交付施工。

同年5月,削山平地工程已完成大部分,中旬,工地进入了大会堂的基础施工。

张家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工地上,配置混凝土的砂、石、水泥是否按重量比严格过磅了,砂中含土量是否偏大……一旦发现问题,他就将技术员叫来,苦口婆心强调确保质量的重要性。因他耳聋,生怕别人听不清,每次说话声音都很大,工地上的师傅们对他又敬又怕,当他一出现时,工人们便亲切地打招呼:“聋子老总来啦!”

1953年初夏,张家德在工地上被一块砖头砸中头部,血流满面,当场昏迷,休息了两天,第三天他又去工地巡视。

1954年初,大会堂主体竣工;4月,正式命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并交付使用;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日夜加班 视图如命

1954年初夏,张家德奉命调去北京工作,并在1958年担任北京建筑设计院的副总工程师一职,先后参与设计了大型体育场、国庆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等。

此后,国家旅游总局需兴建国际饭店,张家德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工作,到南京、苏州、无锡、广州、上海、青岛等地考察,夜深时分,他常常一边喷着喷雾剂,一边整理当天的资料。

重庆人民广场的张家德简介 冷国文 摄

这期间,因为急性气管炎突发的肺气肿,张家德多次昏迷并被送往医院,但他总是不肯多住几天院。1979年9月,在张家德等人的努力下,地下3层、地上38层的国际饭店总体方案获得通过。

1980年,因种种原因,国家对基本建设大量压缩。同年4月,国际饭店拟建项目暂时取消的通知书送到张家德手中,捧着这份通知书,他的双手在颤抖,他始终相信:“旅游总要发展,房子总需要盖,取消只是暂时的,经济总有一天会好起来!”

事与愿违,张家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1982年5月中旬,他的肺心病再次复发,然而他仍然坚持在16日、17日连续上班,19日,因为病情急速恶化,只得卧床在家。

20日早上9点钟,其大儿子张开源等人陪同母亲将张家德送往医院,此时的张家德已经进入了半昏迷状态,但他嘴里还喃喃地说着:“图……图……我的图!”

这是大家第十一次将昏迷的张家德送去抢救,然而,这次病情并未缓解,他缓缓睁开眼看了看自己的家人,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到上午11点30分,张家德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伟大的建筑工程师带着未建成国际饭店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9岁。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五层挑楼,可容纳4200余人。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是重庆市建筑艺术的瑰宝。

原标题:了不起!这位内江人设计的大礼堂,成为重庆地标,并载入世界建筑史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