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这些老建筑里藏着重大80多年的岁月
12-08 07:48:2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75001_副本2.jpg

建于1933年的重庆大学理学院。

近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了第二批中国20世纪100处建筑遗产名录。我市的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暨美丰银行旧址,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816工程遗址4个建筑遗产项目榜上有名。

本期的老炼闲游就带大家走进已有80多年历史的重庆大学老校区(A区),去寻访那些经历了近百年时光和风雨的老建筑。

大校门

如今,火爆的磁器口古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如果从沙坪坝三角碑沿沙正街方向驱车前往磁器口古镇,就将经过重庆大学的老校门。2009年1月14日,在重庆市公布的首批98处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中,当年修建的重庆大学(A区)的大校门、理学院、工学院和图书馆就被收录其中。

1930年代,重庆大学从创办之初的菜园坝搬迁到现在的校址。80年的时光荏苒,原来的校门只有两根立柱,后扩展为四根,但并没有改变它的古朴与典雅。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的“重庆大学”四字,就刊刻在中间的两根立柱上,石质的立柱,配上林森润厚中圆、笔锋遒劲的书法,既质朴又庄重。校门两侧的八字形石壁上,凿刻有“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与校名相辉映,更显出这座中国名校的气质。

穿过老校门,走进重庆大学的老校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进人80多年前的重庆大学,寻觅、聆听、感受它80多年来的美景与传奇。

理学院

在重庆大学老校园的众多标志性老建筑中,建于1933年的理学院大楼最引人瞩目。

在一本名为《老重大 老照片》画册中,理学院大楼的画面最多。其中有一张拍摄于理学院大楼建成之初的老照片,拍摄者站在团结广场(当时叫大操场)的南边“远眺理学院大楼”,理学院大楼巍然耸立在广场北边的小山坡上,从基台到屋顶历历在目。如今,我们站在同样的位置上“远眺”,却只能看到它房顶上装饰性的宝塔。穿过团结广场,登上数十级石梯,才看清了理学院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栋具有典型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雕梁画栋,飞檐挑阁,窗棂俊秀,阁楼精巧,辅以檀红檐阁。古朴的青瓦灰砖,配上朱红色的大门与24根上下左右对称的圆形立柱,显得既庄重又华丽。

理学院大楼不但是老重大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重庆大学乃至重庆近代历史的见证者。

大楼左侧的树林里有一面石鼓,石鼓正面的铭文显示:该楼修建于1933年,它融中国早期现代建筑文化、沙磁文化与抗战文化于一体,是重大历史文化最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它背面的铭文,则记录了发生在此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1944年6月21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曾在此大楼门前发表演说。邓颖超、郭沫若、黄炎培、邹韬奋、马寅初、于右任、王芸生等著名人士都曾在此作过演讲……

工学院


75001_副本3.jpg

建于1935的重庆大学工学院。

与理学院大楼同样知名的,就是与之相隔不远的工学院了。工学院建成于1935年,是重庆大学中现存的唯一一座欧式风格的老建筑。

与理学院中式的对称风格不同,工学院大楼平面布局呈“L”形,外墙用不规则的条石砌成,展现出一种粗狂的豪放感。主楼高三层,入口正中的塔楼高四层。塔楼为正六边形,入口处是一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门厅,三面开券洞,半圆拱形,两侧有立柱装饰。塔楼正中立竖匾,书“工学院”三字,上方开圆形窗洞,顶部横匾书“重庆大学”。

两组呈“八字形”的对称石梯,通往主楼的门洞。现在石梯的表面已凸凹不平,门洞立柱的下部也有些风化的痕迹,底层的铁窗依然保留了当年的风貌,上端铸有“重庆大学”四字,下端铸有法文“FONDE EN(建立于)1935”的字样……

图书馆

重庆大学老图书馆建成于1935年。如果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理学院和工学院大楼的话,图书馆老建筑则可谓“低调朴素有内涵”了。

老图书馆的院落大门已由原来面对团结广场改成了面对沿江路,门前的石梯上已是苔痕斑驳,并长出了许多蕨类植物。它的周边已经被更高大的植物所包裹,古老的建筑在这些植物的掩映中,仿佛一位安享天年的老人,悠闲地侍弄着满园的花草,看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任花开花落,时光荏苒……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仿佛听到回荡了80年的歌声,那是老校长胡庶华先生撰写的《重庆大学校歌》——

江汉思禹功,

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科学,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