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索道即将“而立” 当年是如何飞越长江的?
10-18 08:20:3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改善出行 重庆筹建长江索道

binary_middle (1)_副本.jpg

△石奉强。

石奉强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索道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也是国产第一条单线循环货运索道的设计者。

上世纪70年代末,石奉强因为参加嘉陵江索道的前期设计工作,第一次来到重庆,也是第一次看到长江,“当时重庆就有在长江上建索道的想法,我也想试试看。”

石奉强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来重庆。他发现,长江两岸居民出行无论坐轮渡,还是绕行长江大桥过江,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如果江面上起雾,还会封渡。

如果在长江上建索道,只需要大约5分钟就可以过江,可以很好地解决两岸居民的出行问题。

1982年元旦,嘉陵江索道建成投用后,重庆开始组织筹建长江客运索道,方案设计采取了招标的方式。

“当时,有好几家单位一起竞争,我们能胜出很不容易。”石奉强所在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最终成为了长江索道的设计单位。因为石奉强有着丰富的索道设计经验,也提出了可行的初步方案,他被任命为长江索道的总设计师。

设计半年 图纸堆得比人都高

在长江上建客运索道,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组织了强有力的设计队伍开展长江索道的各项设计工作,包括全部机械设备设计、土建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总图设计和其它各项工作。

担任总设计师之后,石奉强来重庆的频率更多了,“一个月要来几次,有时候一待就是两三个月。”

石奉强说,跨度1166米、客车容量80+1人,这些都是中国客运索道没有尝试过的。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的跨度只有740米,客车容量为46人。

石奉强在设计长江索道时,常常去长江边寻找灵感,“有时候在江边一待就是半天。”

当时石奉强已经从事了30年的索道设计工作,在长江上建索道,是他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

“再难也要做好!”为确保长江索道正常安全运行,石奉强和设计团队反复设计计算,“我计算用的本子写满了厚厚一本,办公室的设计图纸堆得比人都高。”石奉强说,长江索道的设计方案历时半年之久。

binary_middle_副本.jpg

△长江索道的设计文件。 

全国首创 首条双承载双牵引索道

长江索道的设计方案有很多个全国首创。正是这些全国首创,破解了长江索道的设计难题。

石奉强介绍,长江索道是当时国内设计的最大的往复式客运索道,运量大、运行时间长,都开创了纪录。

“如果用一根承载索,一根牵引索,肯定承不住,也拉不动。”石奉强将长江索道设计为双承载、双牵引的往复式索道:一个索道车厢上有两根承载索和两根牵引索。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国内尚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尤其是因为长江索道跨度大,导致牵引索的垂度过大,正常设计达不到通航要求。“牵引索这么长,肯定要往下掉。”石奉强说,长江索道下方还有近200米长的民房聚集区,设计也要防止车厢通过时干扰居民生活。

石奉强反复摸索,研究设计出了简易轻便的双牵引支索器。同时,他还为长江索道设计了双承载共用一个重锤、采用开式滚子链、新型驱动机、盘式制动器、对称结构行走小车、防摆器和防止高速冲站设施……

除了四根承载索外,长江索道的全部设备均为国产,成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自行调试的双承载、双牵引索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