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宣讲十九大:带着感情进村入户,真抓实干落地开花
12-06 13:15:1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消息,11月末,山城重庆气温骤降,冷湿的寒意让人们裹上了厚厚的冬衣。与入冬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巴渝大地形成的热潮。从座无虚席的大礼堂,到边远山区的农家院坝,从机关、企业、学校,到农村、社区、军营,透彻深入的宣讲、鲜活生动的解读,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确了方向,鼓足了干劲。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伴随着宣讲的深化,十九大精神已经开始在重庆大地“生根萌芽”: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显现新成效,对外开放打造新通道……岁末,人民网记者穿行巴山渝水,深切感受到贯彻十九大精神带来的崭新变化。

脱贫攻坚再发力

村干部扛“锄头”,挖出一条“致富路”

缺门山、蛮王寨是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的自然景点,海拔1400米,四面峭壁,风景奇绝。但从华溪村中坪到缺门山的最后一公里,因无通达之路,导致美景藏在深闺无人识。

10月28日,华溪村的干部群众,扛起锄头,撸起袖子,仅用两天时间,就挖出了一条从中坪到缺门山的人行便道。

路有了,致富的前景也敞亮了起来。

石柱县中益乡蜂农马世祥今年蜂蜜产量创新高。

山下,刚清洁完蜂箱的村民马世祥,正坐在自家院坝里晒太阳。“以前可不敢这样悠闲,整天围着蜂箱转,收成还不好。现在有专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土地也入股给了万寿山中蜂公司,收成越来越好。”他估算着,今年蜂蜜产量将超过300斤,能挣将近4万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益乡贫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路,二是发展资源贫乏。”重庆市委办公厅副巡视员、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队长李建树说:“‘开山劈路’和‘引凤筑巢’,是解决上述两大短板的关键。”

李建树介绍,从今年9月3号,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进驻中益乡,就组织100余名干部,组建7个调研组,完成1个乡规划、20个行业规划和7个村的发展方案。按照规划:“高山区域”发展中药材种植、蜜蜂养殖等绿色产业;“中山区域”则重点打造观光旅游、休闲民宿等产业。

“十九大结束后,大家的干劲更足了。10月30日,华溪村率先成立了‘中益旅游公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发展旅游+劳务经济。截至目前,全乡7个村已有3个成立了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其余4个村的公司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中益乡的‘7朵金花’即将竞相绽放。”李建树说。

在扶贫干部和村里能人的带动下,中益乡的村民们以后将不再只围着“三大坨(土地、玉米、红薯)”转,他们现在正陆续发展蜜蜂、旅游、中药、高山果蔬等产业,“想脱贫、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也大幅提高。

中益乡万寿山中蜂公司技术人员展示场内培育的蜜蜂。

“这里紧邻黄水森林公园,气候风光相似,旅游业前景广阔。”万寿山中蜂公司总经理孙苠方说,“发展农户养蜂是带动村民致富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正在规划打造蜜蜂康养体验基地,实现长效稳定增收。石柱因最苦的黄连著名,现在,我们要让村民通过发展蜜蜂产业,过上最甜的生活。”

乡村振兴显实效

“四张清单”填补“薄弱村” 留得住村民 记得住乡愁

红炉村的“落寞”与重庆主城巴南区的繁华,只隔着一个“山凹”。

以前,站在红炉村的铜锣山上,透过“山凹”看不见林立高楼,灯火辉煌;住在高楼中,只能看见红炉村“云雾弥漫”。但弥漫的并不是云雾,而是久久不散的粉尘。

为了养护生态,前几年,村里关了采石场,也因此导致村民无处务工,只能外出,原本2600多人的村俨然一个“空壳”。

走进如今的红炉村,所见都是青山绿水、林木葱郁,粉尘烟雾已不再有。“山凹”两侧,一边是车马繁华的都市,一边是生机勃勃乡村。

记者到的时候,红炉村党支部书记张绍洪正带着乡亲们忙活村集体的经济项目--“桃李庄园”。“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这个提法,给我们这样的‘经济薄弱村’指明了发展方向。”张绍洪说。

据巴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消除“经济薄弱村”,巴南区委、区政府亮出了“四张清单”:发展效益对照清单、发展模式建议清单、涉农专家指导清单、各级责任落实清单。

十九大召开后,结合十九大精神,该区又对“四张清单”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调整,在“四张清单”指引下,村民以自有土地入股,成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成立农业发展公司,以项目资金入股,统一管理,打造农旅结合的“桃李庄园”。现在,村民在果园里有岗位,年底还能拿分红,家门口打工也不比城里差。

红炉村村民正在为即将种植的果树打窝施底肥。

卢光富今年65岁,是红炉村的村民,10月31日,他从上海回到了老家。

“村子以前灰尘大,住着难受。”老卢说,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也给老陆在上海买了套房,想到采石场环境污染大,老两口就去了上海,一走就是7年。

几个月前,老卢接到张绍洪的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用自家的土地入股,当个“股东”。老卢心想:“土地放在那也是荒起的,喊入股,咱就入股嘛。”嘴上同意了,心里却没报多大希望。

“上海再好也没有老家好,生活饮食什么都不习惯。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我哪里也不去了。”提到村里的变化,卢光富喜笑颜开,“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我更是吃了定心丸,下一步我准备开个农家乐。”

目前,巴南区已将红炉村的试点推广到全区128个“经济薄弱村”,全区村集体经济的“蛋糕”正在逐渐做大。

生态文明走新路

治理一方土,疏清一条河,改变一座城

在重庆永川区,紧邻着临江河的化工路上,有一片空地。这里曾经是三家化工企业的生产厂区,如今已被城市居民区和商业街包围。

“化工厂虽然搬走了,但在家里还是能闻到一股怪味。”附近的居民总是抱怨。

永川区河道清淤工作接近尾声,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为了回应居民关切,当地政府对这块空地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厂区内遗留化工废渣3万余立方米,这就是臭味的来源。

“原来哪个地区有个化肥厂,周边地区那是羡慕得很。”望着原厂旧址,紫光化工厂分公司总经理杜地很是感慨,“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谁污染、谁治理、谁担责。是我们造成的污染,我们就拿钱来治。”

为了治理这670亩土地,片区内3家企业投入2.63亿元,转移贮存处置污染土壤及废渣24.3万吨,原位修复污染土壤10.5万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规划用地要求。

城市毒瘤摘掉了,土地又恢复了生机,曾经掩着鼻子走掉的开发商又回来了。近日,该片区内140亩土地成功通过招拍挂出让,未来这里将崛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怪味没有了,临江河水也清了,我可以带着孩子来这边玩耍了。”家住附近的李婆婆说。

永川区内的红旗河经过治理,已经恢复生机。

李婆婆所说的临江河水域涵盖临江河、红旗河等6条河道,纵横穿行于永川城区,曾经油黑污臭,住在附近的居民都不敢开窗。今年3月,该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开工。截至10月底,河道清淤和48处104个排污口的整治已经完成,黑臭水体基本消除,6条河道清淤工程也基本告捷。

“按照十九大报告对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我们在现在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制订了下一步的目标。”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办主任蔡兴隆说,今年年底实现红旗河消除黑臭;明年实现临江河全断面水质达标,基本达到Ⅲ类水质;2019年实现临江河水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河汇碧”。

对外开放辟蹊径

口岸建设再升级 进口苗木有“直通道”

临近年末,重庆进境植物种苗口岸建设如火如荼。“俄罗斯的客商已经催问过几次了,问我们的苗圃何时建好,他们想把本国的花木尽快通过中欧班列运到这里展示销售。” 在不久前的一次相关工作推进会上,口岸所在地--重庆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

“总投资约1亿元,占地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预计今年底投用。”指着眼前的重庆进境植物种苗口岸,重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铁路办事处主任王富林如数家珍:“三个查验台,一个熏蒸库、一个焚烧室和一个滴灌房,配套有生物检验室,硬件设施已经完善,就等验收。”

“隔离苗圃区,用于隔离刚入境的苗木。”王富林介绍,进口的树木、树苗因品类不同,需要隔离观察的时间长短也不等,“也就有了条件把这块区域打造成有山有水有树木的园林景观,今后这里将成为可供市民休闲观赏的新植物园。”

重庆进境植物种苗口岸含花木市场、隔离苗圃区、检验检疫区。项目建成后将服务当地及周边地区,成为进口种苗分拨中心,对木材进口、植物种苗贸易及相应的招商引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庆进境植物种苗口岸检验检疫区内,工作人员正在对采样的生物进行检验。

口岸投用后,进口植物种苗将通过“中欧班列(重庆)”直接运抵重庆,这是继重庆铁路口岸、重庆整车进口口岸之后,重庆功能性硬件建设又一次升级。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王富林说。今后,口岸将重点进口欧洲、东南亚等地的观赏花卉以及农业生产用苗木。到时候,“中欧班列(重庆)”回程货源亦会更加充实。

原标题:重庆宣讲十九大:带着感情进村入户,真抓实干落地开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