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信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唐僧其实不念“阿弥陀佛”
07-21 19:25:19 来源:新蓝网-依他起

《西游记》里,唐僧是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二号主角,这恐怕没啥疑问。而唐僧的形象,拜《西游记》——尤其是电视剧——所赐,就完全是一个“阿弥陀佛”不离口的唐朝和尚。

不过,真实的历史上,作为“唐僧”原型的玄奘法师,恐怕很少会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要知道,玄奘法师对于佛法、佛理的理解,和《西游记》里唐僧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

《大话西游》之唐僧

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其中《西游记》的传播,功不可没。不过,《西游记》作为小说,要面向大众,不可能对深奥的佛理太过深入探讨。

吴承恩是当时有名的才子,颇通佛理,但他更清楚,《西游记》是一部小说,而不是讲解佛理的著作。因此,在这方面吴承恩做了取舍,牺牲了部分艰深的佛理,代之以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话怎么说呢?

这还得从真正的唐僧——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史实说起。

说实话,玄奘可没那么帅

玄奘法师在贞观年间从长安出发,一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过迦湿弥罗(克什米尔),最终到达天竺(古印度)。玄奘法师在印度的时候,曾于当时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潜心研习佛典数年之久。后又会见统一北印度的戒日王,并主持无遮大会。当时古印度的高僧,在车轮战对玄奘问难的情况下,竟无一人能挫其锋锐。

玄奘声名远播,在古印度以Mahāyānadeva(梵文,意为“大乘天”)之名为僧俗所崇敬。

不过,玄奘法师此次西天取经,他的初心,是去“究竟瑜伽唯识学”,这才是他的“大唐梦”。

真·玄奘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时,当时兴起的大乘瑜伽宗派,在大唐的国土上找不到太多的资料——尤其缺少梵文的原典。玄奘法师精通三藏,最感兴趣的,却还是世亲、无著两位高僧所宣讲的“瑜伽唯识学”。当时古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如先前兴盛,但原始的、第一手的“瑜伽唯识学”资料,却还在古印度地界上。

因此,玄奘法师最终下定决心,不顾朝廷禁令,出关取经。

《西游记》里说唐僧出发时,太宗设宴赐酒,还有锦斓袈裟、九环锡杖送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哪有这些!人家是偷偷跑出去的,的确,玄奘法师昼伏夜出,但他并不是为了躲妖怪,而实在是害怕官府把他捉回长安!

另一方面,玄奘法师既然主要是为了“究竟瑜伽唯识学”,对本身古印度不太盛行的净土信仰(阿弥陀佛),兴趣就不大了。

宋版《瑜伽师地论》

所谓的“瑜伽唯识学”,其实是汉传佛教八宗之一,法相唯识宗的主要学说。此宗谓“一切唯识,万法唯心”,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加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建构起完整的本体论。“阿赖耶识”,即“能藏”之意,故此宗及此宗学说,又称“如来藏”。

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归来,“究竟瑜伽唯识学”之后,翻译了一部该宗的经典,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当他把这部论著呈给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太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并为之作序。这篇序也十分有名,即是书法史上颇受人推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集王(羲之)圣教序

如上所述,玄奘法师的兴趣,主要是在“瑜伽唯识学”上,以八种“识”来解释世间一切的生灭、缘起,要说他礼敬本师释迦牟尼也还说得通,但让他张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恐怕是妄加揣测了。

更何况,玄奘西天取经在唐初,而净土宗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前后相差至少一百多年。在还没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候,逢人就“阿弥陀佛”,这样的情形当时的史料上必定有人会记载,可惜,完全没有。

当然,吴承恩自然是了解个中原委的,只不过《西游记》作为小说,以通俗易懂为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宗,总不能把《西游记》写成佛经一样略显生涩的读本吧!

原标题:别信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唐僧其实不念“阿弥陀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