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深阅读丨在渝企业“非洲行” 结下“中非情”
09-05 06:22:2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9月3日,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对中非企业家提出了四点希望:

一是立足中非、着眼长远,深耕细作,同中非人民共同成长、共创辉煌。

二是紧紧把握创新的历史机遇,相互借鉴,创新合作方式,利用好现代技术成果,发展朝阳产业,在推进传统工业化升级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发展。

三是扛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风俗,重视培养企业声誉,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为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在经济合作中做中非友好的连接纽带,生意做到哪里就在哪里播下友好的种子,项目建在哪里就在哪里树起友谊的丰碑。

在重庆,已经有不少企业“走出去”到非洲。

他们在非洲发展得如何?和当地百姓又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推出4家在渝企业“非洲行”结下的“非洲情”故事。这些企业的故事,就是对“生意做到哪里就在哪里播下友好的种子,项目建在哪里就在哪里树起友谊的丰碑”的最好诠释。

力帆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名片”

力帆集团在当地投资汽车组装工厂,不仅收获了市场也收获了友谊

downLoad-20180905062549_副本.jpg

△马群与家人。

downLoad-20180905062538_副本.jpg

△力帆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工厂。

今年37岁的刘江,是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大区经理兼力帆在埃塞俄比亚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至2016年,刘江几乎都是在埃塞俄比亚工作和生活。现如今,刘江每年也要去埃塞俄比亚2—4次。

昨日,正在埃塞俄比亚出差的刘江说起自己第一次到埃塞俄比亚,入关时走的是“绿色通道”,“力帆就是一张名片,海关工作人员听到‘力帆’两个字,就会更快地让我们通行。”

力帆在非投资汽车组装工厂

“我现在负责埃塞扬帆汽车私人有限公司(YANGFAN MOTORS PLC),就是力帆集团抽资超1200万美元的全资子公司,已经累计组装和销售汽车8000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刘江说,公司还是中国自主品牌在非洲全资投资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汽车组装企业。

这家重庆车企,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不仅有21000平方米的厂房,还拥有现代化的流水线及检测线,产能达到5000台/年,代表了埃塞俄比亚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和标准。

“工厂组装的产品完全按照国际及中国制造的最高标准(目前为欧5标准)来生产和检测,也代表力帆汽车最好的技术和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只是其他欧美品牌类似车型的50%。”刘江说。

司机遇到力帆员工免收车费

在刘江的朋友圈,时不时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绿、黄车身的出租车。“我来的时候,满街都是40年前的旧车,不仅排放有问题,还有安全隐患。”

2016年,力帆进军埃塞俄比亚出租车市场。那是2016年的9月9日,力帆530出租车交车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举行。“那次共采购力帆530出租车821台,均为重庆力帆汽车工厂制造整车。”之后,力帆530不仅成为了亚的斯亚贝巴城市“流动名片”,还成为埃塞俄比亚出租车用车标准。

“可以说这是力帆汽车,根据埃塞俄比亚地理条件量身打造的一款车型,这批车不仅是埃塞第一批拥有计价器、对讲机、顶灯一套完整付费服务系统的出租车,而且作为该国未来出租车的标准,也达到了欧四排放标准。”刘江说,这批崭新的出租车,让他体会到“中国制造”的魅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到力帆的展厅,下车后,司机就问我是不是力帆的,我说是。没想到他竟然说不收车费,因为他们非常感谢力帆提供了这么好的出租车。”

力帆员工在当地收获了爱情

原来,2011年5月26日,马群被外派到埃塞俄比亚。当时25岁的他可能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好几年,也不会想到,人生的轨迹也因为非洲而变得与众不同。

马群的工作是汽车售后服务站和工厂管理,在工作中,他认识了比自己小3岁的卡莉。工作上的进一步接触,两人收获了爱情。2015年,两人最终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殿堂。

下个月,马群和卡莉的儿子就将迎来两岁生日。这个有着大眼睛长睫毛的小朋友像极了埃塞俄比亚传统绘画中的小天使。而埃塞俄比亚,也真真正正地成为了马群在非洲大陆上的“故乡”。

异国他乡生病,当地医生送暖心中餐

博赛集团在加纳建厂经营近10年,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downLoad-20180905062633_副本.jpg

△加纳铝土矿公司出资为当地社区修建数十座地下饮用水项目。

downLoad-20180905062404_副本.jpg

△博赛集团加纳铝土矿公司办公及生活区鸟瞰。 驻渝央企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巴萨公路。受访单位供图

9月2日,在西安举行的“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重庆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赛集团”)赫然在列。

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与博赛集团多年的海外耕耘密不可分。作为重庆“走出去”发展最早、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博赛集团2009年就在非洲加纳建立了大型工厂。

企业

接盘世界矿业巨头公司

老员工主动留下继续干

据了解,博赛集团创立于1994年8月,现总资产超100亿元,年销售额达200亿元,员工6000余人,其中外籍员工1200余人。

博赛集团分管海外业务的总经理助理马英告诉记者,2009年博赛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矿业巨头力拓旗下的西非加纳铝矿公司,正式进军非洲矿产市场。目前,该公司可年产高品质冶金级铝土矿200万吨,畅销欧美及中国市场。

“成功收购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要把工厂良好的运营下去,除了中方团队的辛勤劳动,肯定也少不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马英说,接手公司后,首要任务就是招收员工,“在海外建厂,员工肯定是以当地人为主,我们沿袭以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但心里仍然打鼓,不知道多少老员工愿意留下来。”

让马英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员工都主动表示愿意留下来,“我们这个行业,培养新员工是需要成本的,看到大家都愿意留下来,真的很感动,这是对我们中国企业的信任。”

马英说,在近10年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公司一直非常尊重当地的文化、法律、习俗,同时也做一些引导,比如建议当地员工要勤俭持家等。在这种相互影响下,中国员工和当地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我们会力所能及地在加纳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教育帮扶,无偿修路等,这些都是当地的欧美企业很少做的事。”博赛集团董办副主任张永华说,在这种友好互助的良性循环下,博赛集团在加纳的公司与当地社区老百姓相处得一直很好,发展到今天,当地员工已有近700人,工资水平在加纳全国范围内都属于上游水平。

员工

负责采购工作期间

从来没有被坑过

今年35岁的何登跃是博赛集团的一名员工,2010年被派往加纳工作,在那里呆了5年才回到重庆。

“我们工作的地点是在一个叫阿瓦索的小村落,我去的时候只有几百人,相当于国内一个小镇。”何登跃说,刚到加纳时自己还有些担心,害怕跟当地人不好沟通。“我负责物流采购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跟当地人打交道,如果对方比较排斥,工作起来就很有难度。”

让何登跃没想到的是,2个月不到,他就很轻松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在加纳的5年,何登跃发现,当地老百姓对中国人的友善基本上都是发自内心的,“大部分百姓都认为中国人是来帮助他们的,的确我们中国企业也参与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比如我们公司就在当地挖了好几口水井,缓解了当地百姓用水难的问题。”

何登跃还笑称,他在加纳负责采购工作期间,从没被坑过,“在价格不成体系的当地我觉得已经很难得了。”

还有一件事让何登跃印象非常深,2014年,他不慎得了疟疾,全身忽冷忽热,在工厂医院躺了一天,“我现在都记得那位医生叫罗伯特,一位50多岁的当地人。对我照顾得非常好,还特意为我送来了午餐和晚餐,而且都是中餐,让我很感动。”

何登跃说,回国时,他买了两个箱子,装的全是在当地认识的好朋友送的礼物,“其中有一副木雕凳子,在当地文化里意思是身份较高的人才能坐。”

发展

拟投资100亿元

新建年产300万吨氧化铝厂

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也让博赛集团对在加纳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博赛集团董事长袁志伦透露,博赛集团近期拟在非洲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在互利、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洲大地丰富优质的矿产资源,依托博赛集团加纳铝矿公司和新增铝矿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当地矿产资源高附加值,拟投资15亿美元新建年产300万吨氧化铝厂,计划2020年底建成投产。

届时,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当地就业2000余人,增加数十倍的税收,并拉动该国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博赛集团在全球拥有3亿多吨的优质铝土矿资源储量,年产铝土矿650万吨、高铝熟料30万吨、棕刚玉20万吨、氧化铝16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及各种铝材加工15万吨、50万吨硅锰合金,2019年还将形成60万吨锰精矿产能、新增20万吨高铝熟料产能。博赛系列产品畅销欧美亚等3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广大市场,其中高铝熟料和棕刚玉的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非洲店员有困难,火锅店预付工资

两年多来,秦妈火锅在南非的生意越来越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downLoad-20180905062603_副本.jpg

△秦妈集团总裁李杰和非洲客人合影。

麻辣十足的重庆火锅到了非洲,会受欢迎吗?秦妈集团总裁李杰用实践给出了答案:非常受欢迎!

2016年,秦妈火锅把火锅店开到南非。这是南非的第一家重庆火锅店,店面有300多平方米,摆了21张桌子。两年多来,秦妈火锅在南非以美食会友,生意越来越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在非洲吃到地道的重庆火锅

秦妈火锅的南非店,开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

“我们一直想在非洲开店,南非的重庆商会也积极帮我们牵线搭桥。”李杰说,他第一次到南非为火锅店选址,就发现南非人民非常热情,也更加坚定了在南非开店的决定。

南非人爱吃重庆火锅吗?李杰说,当时自己心里也很忐忑。但是这种忐忑的心情,在火锅店开业后不久,就没有了。

李杰介绍,为了保证重庆火锅地道的麻辣味儿,火锅店的红汤锅底采用的都是重庆空运来的辣椒和花椒,并由重庆的厨师长在店内现场调制。

“刚开始担心他们吃不得辣,麻辣味不敢放太重,没想到客人主动要求加麻加辣。”李杰笑着说,不少非洲客人来到店里后,点名要吃最地道的重庆火锅,不辣不过瘾。

现在,重庆火锅在南非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有的客人一周要来吃两三次,几天不吃麻辣味,就觉得不习惯。”李杰说,秦妈用重庆火锅在南非交了不少朋友。

预付工资帮非洲店员解决困难

秦妈火锅南非店除了店长和厨师长外,其余的十多名店员都是在南非招聘的当地人。

“他们非常勤劳,工作很认真。”李杰说,非洲店员因为不熟悉火锅店的工作流程,在上岗前,店里特意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每一名店员学得都很认真,上岗后,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

李杰说,两年多来,店里的非洲店员有增无减。大家在这里工作得很开心,就像是一家人。在火锅店这个大家庭里,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家人们也会尽力去帮忙。

有一次,一名非洲店员的家人生病,急需用钱。李杰知道情况后,主动提出先预付几个月的工资给店员,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

“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些钱会打水漂,因为家人之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李杰说,这笔预付工资帮助非洲店员解决了困难。

后来,非洲店员不仅回到店里继续工作,还带着家人来店里表达感谢,一起吃了一顿重庆火锅。

大家一起包饺子欢度春节

在李杰眼中,重庆火锅是很神奇的。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展现了重庆人的包容、友好和热情。

在南非,李杰也感受到了南非人民同样的友好和热情。比如,火锅店常常会有南非客人吃过一次之后,没过几天又带着朋友再来吃一次,向朋友推荐重庆火锅。

火锅店里有中国客人就餐时,邻桌的南非客人常常会热情地给他们打招呼,相互问好。中国客人见到南非客人来吃重庆火锅,也会主动向他们介绍重庆火锅和中国文化。

到了中国春节,非洲店员主动提出要免费给店里做一次大扫除。“他们说,新年要有新气象、新环境,要一起过春节。”李杰说,秦妈火锅南非店的春节是很热闹的。店员们一起动手布置,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年味。

“大家还一起包饺子,用火锅煮饺子。”李杰说,每年春节,非洲店员和客人都会在店里学包饺子,然后现学现用,煮一锅麻辣水饺欢度春节。

导师带徒弟,当地居民当上了焊工

驻渝央企中铁十一局五公司把公路修到肯尼亚,当地居民热情而友好

downLoad-20180905062627_副本.jpg

△中非建设者在工地上,一起建设蒙巴萨公路。

downLoad-20180905062609_副本.jpg

△驻渝央企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巴萨公路。受访单位供图

说到东非国家肯尼亚,你想到的可能是动物大迁徒。蒙巴萨是肯尼亚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肯尼亚东南沿海,临印度洋,其港口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

由驻渝央企中铁十一局五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南环公路项目,就位于蒙巴萨市国际机场和蒙巴萨港附近。他们负责全长3848米的路基桥涵施工及全线水稳及沥青路面施工。2015年,建设者们进场施工,已于今年6月完工,并交付验收。

在非洲也能吃“家乡味”

由于大部分建设者都来自重庆和四川,对于“无辣不欢”的川渝人民来说,吃饭是面临的首要难题。

为了解决建设者的饮食问题,他们聘请了有着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川菜厨师李召勇当主厨。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没有菜品和原料也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建个菜园子?”有建设者这样提议,得到大家一致响应,菜园子应运而生。经过精心的呵护和灌溉,菜园子初具雏形。同时,建设者还利用闲暇时间养起鸡和鸭等家禽,种上了西瓜等水果。

在建设者的眼中,这些不仅是美食,也是浓浓的“乡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的猴群瞄上了这个菜园子,时不时到菜园子“光顾”一下。有时候,不打招呼就把菜园子里的西瓜给抱走了。

厨师李召勇发现猴群的行为,几个月来,他都在和猴群“斗智斗勇”。

当地的肯尼亚居民知道到了这个消息后,都热心地给他们想办法,还送给项目部几条大黄狗。李召勇把大黄狗拴在菜园子周围,才把这群来“闹事儿”的猴子给震慑住。

努力提高当地人技术水平

来自重庆垫江的杨小刚今年34岁,是项目部综合部主任,负责日常后勤保障工作,还兼职出纳与项目临时物资采购员。

因为肯尼亚地处东非,与中国人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日常生活所需的一针一线供应比较困难,杨小刚常常奔走于形形色色的超市、跳蚤市场,为的就是让项目同事有一种虽身在异国他乡、生活上却并无差异的感觉。

为了与当地居民增进感情,杨小刚在工作之余还虚心向当地人学习斯瓦西里语,遇到好学的肯尼亚人,还教他们说中国话。后来,工地上时常会出现中文、英文、斯瓦西里语夹杂“手舞足蹈”的交流场景,有时还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场面友好而融洽。

项目部积极雇用当地劳务人员,通过导师带徒、骨干带队等多种形式,提高当地劳务人员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做到“授之以渔”。

当地居民GIDIEON,今年38岁,在项目部工地上当焊工。他家里3个孩子,唯一生活来源就是每月工资,之前是杂工,最近转行焊工,每月工资是25000肯尼亚先令,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去年2月初,他的小儿子被自行车撞伤,项目部为他提供医疗费用,而且定期提供车辆负责家与医院的往返。GIDIEON非常感动,拉着项目负责人的手,一个劲说“Asante(谢谢)!”

目前,虽然公路已经交付,仍有一部分建设者坚守在肯尼亚,进行工程的扫尾工作。

据悉,驻渝央企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凭借过硬的施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目前正在肯尼亚参建输变电站项目、乡村公路项目,他们将继续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工程造福肯尼亚人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刘波 王淳 罗薛梅 实习生 王喻翔 罗艳 通讯员 侯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