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坝村第一书记用三个“最”摘掉“空壳村”帽子
04-10 11:15:50 来源:上游新闻

2b97fb53702dc6d0ede40043f6f2719a.jpg

人间四月,万物复苏,石林镇庙坝村一片生机勃勃。

4月7日一早,王晓梅挽起衣袖、拿起笔记本就走,今天她要去走访山里的几个贫困户。下午,她还要开例会研究近期的扶贫工作。

她是庙坝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出谋划策修路、发展蜂糖李,贴心为民排忧解难,还在景区搞起特色商铺……3年多来,她在工作上的总结了三个“最”:要在村民‘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用真情、‘最需’上办实事。就这样,“空壳村”的帽子被她越甩越远。

修建公路打通致贫关隘

att_1631697.jpg

△王晓梅(右)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2016年2月,王晓梅到庙坝村“走马上任”。当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到处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要想富,先修路。”王晓梅决心改变村里的现状,修路成了她扶贫工作的突破口。

“要通路,首先就要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王晓梅第一步就是走访,搜集村情民意,并将村民意见建议汇总,逐个沟通,解决难题。一时间,庙坝村掀起了一股修路热潮。

两庙公路(两河—庙坝)建设期间,王晓梅常常“两头跑”,既要到村里协调民意,解决修路带来的种种干扰、难题,又要“向上”积极争取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每天,王晓梅只要走上工作岗位,就像“打满了鸡血”,修路进度不放缓,走访工作也从未停歇。每隔一段时间,王晓梅又会摸排走访,哪里需要新建便道,哪里的便道有损坏需要补修,她全都了如指掌,这些情况汇总后,又被纳入新的建设计划。

庙坝村的路修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发展的机会也来了。乡村旅游火热起来,村民严先鸿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办农家乐。

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他的梦想成了空想。去年5月,王晓梅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帮严先鸿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严先鸿的农家乐很快开张了,到他家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半年时间,收入10万余元。

“路通了到农家乐的客人比以前多了很多。”看到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严先鸿喜笑颜开。

路带来的红利不止于此。

去年12月,庙坝村正式通公交车,村民出行从此告别了起早贪黑。在所有村民都喜出望外的时候,细心的王晓梅又担心村民等公交时被日晒雨淋,于是,她又积极与区交通局沟通,为村里争取修建候车亭。

3年来,庙坝村新修和油化公路17公里,拓宽通组公路9.3公里,硬化人行便道8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便道。

发展蜂糖李、搞特色商铺

att_1631696.jpg

△王晓梅(右)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有了路,庙坝村就有了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地方要发展,还得有产业。

考虑到庙坝村产业发展薄弱,经过实地考察,王晓梅为该村“量身打造”蜂糖李产业,并免费向村民发放李子苗和肥料。“庙坝村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种蜂糖李,村民利用闲散土地栽种,不仅能增收,还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王晓梅说。

王晓梅描绘的“宏伟蓝图”并不是所有村民都“买账”。对于栽种蜂糖李,穷怕了的村民大多持观望态度。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王晓梅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利用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大会等时机宣传发展蜂糖李产业的好处,打消村民的顾虑。

第一年,庙坝村种了300亩蜂糖李。蜂糖李种下了,如何实现丰收?王晓梅认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是不够的,还要实行科学管理。于是,她打造150亩示范基地,统一建设生产便道,集中管护,并邀请相关专家来“手把手”地教技术。

看到蜂糖李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封孝福也坐不住了。他开垦了自家闲置的土地,种下了400株李子苗。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种植蜂糖李的大军中,蜂糖李发展成了该村的“大产业”。

如今,走进庙坝村,500余亩蜂糖李迎风摇曳,长势喜人。蜂糖李产业凝聚着村民脱贫增收的梦想,也凝聚着王晓梅的心血。

为充实集体经济,王晓梅为庙坝村争取到100万元扶持资金,计划在奥陶纪景区打造特色商铺,彻底解决该村无集体自主收入的难题。

“预计今年5月特色商铺建成投用。”王晓梅介绍,该项目共有11个商铺、20个摊位,摊位全部由村民经营,并对贫困户减少20%的租金。特色商铺预计实现年收入20余万元。

如今,蜂糖李、特色商铺“两驾马车”齐头并进,扭转了该村产业薄弱、无集体自主收入的局面。

投入真情为民排忧解难

att_1631698.jpg

△开例会研究近期的扶贫工作

70多岁的娄义祥是一名独居老人,也是王晓梅牵挂的“重点对象”。

王晓梅时常到娄义祥家中走访,关心她的生活,排解老人的孤独,一来二去,便与娄义祥熟络起来。

今年春节前夕,细心的王晓梅看到老人的鞋破旧不堪,便买了一双新棉鞋送到老人家中。穿上新鞋的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一个劲儿地说:“穿得!穿得!刚刚好!”

一直以来,娄义祥家都是“看天吃水”,吃的用的水全是屋背后的溶洞水,虽有水管接到家中,但水时有时无,老人的生活十分不便。

娄义祥的烦恼牵动着王晓梅的心。“只要在这里建个蓄水池,老人用水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王晓梅说。

王晓梅说干就干,她“向上”争取资金,在溶洞处为老人修建了小型蓄水池,换掉老化的塑料水管,直通老人家中,解决老人饮用水安全。

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题解决了,娄义祥热泪盈眶,她拉着王晓梅的手,连连道谢。

像这样听民忧、解民困的事情还有许多。在该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遇事都会找王晓梅出主意,她俨然成了村民排忧解难的“参谋”。

驻村3年多来,王晓梅已经把村里当成家,把村民的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梦想。“‘第一书记’要在村民‘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用真情、‘最需’上办实事,把村民的小事办好、要事办实。”王晓梅说。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张玉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