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换承载索多次换装 长江索道这样“长大”
10-18 19:50:2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75006.jpg

长江索道投用前经历了半年调试期

1982年,蒋大林大学毕业,来到刚刚建成投用的嘉陵江索道从事技术工作。从那以后,蒋大林的工作就没有和索道分开过。

1987年上半年,长江索道建设进入调试期。蒋大林因为技术过硬,有着丰富的索道管理和维修经验,被安排到了长江索道参与建设工作。

“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调试。”直到现在,蒋大林还依然清楚地记得长江索道调试时的很多细节。他说,长江索道作为全国首创的双承载、双牵引索道、大载荷,有很多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必须相互有效配合,才能保障长江索道的安全运行。

调试工作,就是检验和完善长江索道各个设备的工作状况。调试中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

在调试过程中,蒋大林发现长江索道的轿厢在停靠进站时,偶尔会出现误差。“轿厢从零点出发,也要回到零点停靠,但是有时候,轿厢停靠点和零点还有一小段距离。”蒋大林说,这样的误差虽然有时只有几厘米,但是要保障长江索道安全运行,再小的误差也是不允许的。

蒋大林和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调试和研究后,为长江索道改造,并完善了一套调零装置,确保了轿厢每次停靠都能够到达零点。

经过半年调试,长江索道顺利建成投用。

每天至少坐两次长江索道 设计出限速保护装置

长江索道投入运行后,蒋大林就一直从事着长江索道的技术维护工作。对于蒋大林来说,那时候的长江索道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需要“照顾”。而蒋大林的工作和生活,也因为长江索道连接到了一起。

当时,蒋大林的家住在长江索道上新街站附近,工作地点在长江索道新华路站。每天上班下班,他都要坐一次长江索道。“每次乘坐都是一次检验。”蒋大林如果在乘坐过程中发现轿厢有异响等情况,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索道运行是否出现状况。

在长江索道的“成长”过程中,蒋大林是一位细心的“家长”。每次乘坐长江索道,蒋大林都会看看手表,计算索道的运行速度,检查索道是否超速。

长江索道的限速为6米/秒。蒋大林在工作中发现,长江索道虽然有专门的保护装置进行限速,但是这套装置比较“原始”,使用起来不灵活,可靠性也不足。“这套装置可能还会导致索道运行超速。”蒋大林意识到必须给长江索道安装一套更可靠的限速保护装置。

蒋大林会同协作单位为长江索道设计出了一套微电脑控制的运行监控保护装置。安装这套装置就像给长江索道戴上了一顶“安全帽”,对索道全线的各个节点实现了可靠的限速保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