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老腊肉第一人 教你选腊肉
01-05 07:42:20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临近过年,去往城口县修齐镇的货车总是争前恐后,满载而归。车上装的,正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老腊肉,不知将要填满多少家庭的餐盘。

387849832058882.jpg

△位于城口县修齐镇的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厂

“来了,好。”远远的,他先声招呼,微笑着,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

“坐。”他端了两大盘东西,摆在办公室茶几中间。定睛一看,一盘,是大巴山土核桃,一盘,真空装小食品。果然,有城口人最骄傲的代表作,腊肉条、腊肉丝、腊猪舌、腊拱嘴。

“尝了再说。”这是他面对每个陌生面孔的开场白,霸气,有条不紊,哪里像74岁的人。

“今天,我想说两个事。”他想了想,先把手上的烟戳灭。

“自称会吃老腊肉的人,未必懂行。快过年了,今天我来教大家吃。第二,城口老腊肉起源于重庆,是专属山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一年,提醒部分商家,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不要再动冒仿的心思。”能有底气说这话的人,当然是他,赵孝春,城口老腊肉第一人。

读完下面这些文字,你吃腊肉的技能,才算入门。

387849832059394.jpg

△赵孝春在检查熏制的腊肉

周身都要

赵孝春把老腊肉视作“野生食品”,猪要养得野,才算他眼里的好猪。

白白生生,红润Q弹的肉,长在好猪身上;“污”的,颜色明显不好看的,可能就是次猪;肉夹缝抛开发泡,水分还重,肯定是饲料猪。赵孝春火眼金睛,在当地发展3000多户养猪大户,每家每户几乎老实养猪。因为收猪的时候,谁也瞒不住他。

387849841289474.jpg

387849841290242.jpg

△准备用于熏制的猪肉

英国约克夏、丹麦长白猪的猪种好,早年就引进到城口,如今猪种改良得更好了,加上大巴山特有的高山红苕和高山粮食,城口猪肉的蛋白质自然丰富。

其实老腊肉只是一种统称,包含的品种,差不多发展至50多种,猪舌、拱嘴、耳朵、尾巴、心肝、猪蹄、香肠……用赵孝春的话,“周身都要了”。想吃啥,就买啥,反正有的是产品。

有一种腊肉,老百姓几乎见不着,专供企业、餐馆、伙食团,长达一米二以上,每块十几斤到几十斤不等,从猪脖子拉通划到猪臀部。第一次见的人,谁都有欲望抱回去啃。

“应该尊重每头猪的生命,对吧。”作为县里老腊肉协会最重磅的关键人物,赵孝春专门请了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的专家,从食品安全角度,把关全县每块老腊肉的加工项目。所以,采用真空包装的腊肉食品,时至今日,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品,进入了市场,进入了城里人的衣兜和背包。

专业码味500年

城口老腊肉具体是啥子味道,赵孝春说,天下一家亲,可能是家的味道吧。

川渝一带喜欢川味,沿海一带喜欢广味。宁夏一位兵哥哥曾打电话给他,非要说这肉蒸都不用蒸,直接下饭吃巴适。还有人吃生的,把赵孝春吓了一跳……于是,根据不同人口味,他还摸索出了烧烤、五香、香辣和原味。

具体吃法就多了,煮的、爆炒的、烧的、炖的……有人说配蘑菇,鲜;有人说配洋芋,安逸;有人用来熬汤锅,说香。一块老腊肉,说来也怪,似乎适合各地区馋嘴儿。

387849841294850.jpg

387849841295362.jpg

△熏制中的城口老腊肉

肉味就是商机,近来,城口老腊肉接待了不少同行,挡也挡不住。在这个专业码味500多年的大山深处,赵孝春大方待客。不过,长年累月专注码出来的味,一时半会儿,模仿不来。

赵孝春大概提了提做法,但是猪肉砍成大块之后,啥时候抹盐,啥时候调配料,到底撒青花椒还是红花椒,到底倒冰糖还是白糖,到底豁云南辣椒还是贵州辣椒?样样都是商业机密。一般来说,每5000斤码一轮,放两年也变不了味。

“说句老实话,码味这种核心的环节,基本捏在自家人手里面。城口的腊肉厂,操作方式都一样。比如我厂里面30%的核心岗位,都是内伙子。”赵孝春这么一说,大家都懂了,想抄袭这口肉,真的困难。

熏40天的,叫“乖乖”

下面,赵孝春要描述的熏制手法,可能要颠覆不少城里人的腊肉观。

厂房近万平方米,只有他有那把钥匙,唯独他可以打开那扇门。厂房共六层,由上自下的走,是他定的参观规矩。

下楼,路过保鲜库,路过材料库,路过分割室,才能见到炕屋。炕屋一层差不多20来间,随便打开一间,眼睛和嘴巴都会张到最大,壮观。

“你看,乖不乖?”

赵孝春指着上百块腊肉喊“乖乖”,欣赏自己的作品,神情得意洋洋。

387849841288194.jpg

△在赵孝春心里,熏制好的腊肉都是乖乖

其中一间炕房,挂了三层,一层一层叠加上去,每块肉间距差不多容下一个拳头。熏料,不是糠壳和枝条,而是从陕西和四川购进的优质青冈木,根根粗壮,火花如钢炭。

赵孝春说,他花了300多万元买环保设备,排烟、排味符合有关环保标准。如今,城里有了相关规定,肆意熏制腊肉的现象没了。城里人曾用背篓和铁皮熏腊肉香肠,盖上棉布和棉衣,熏一下午,或熏一两小时的记忆,留在了那些年。赵孝春听了甩脑壳:“想吃好腊肉,哪得楞个容易哟,熏40天才基本到位。”

原来,熏腊肉的意义不在于熏出颜色,而在于把肉内水分熏干,把肉变“硬肘”。温度和火候,同样决定每一块腊肉的价值。

“城口农村人熏三四个月很正常,有的挂在灰坑上面熏,有的边烤火边熏,熏半年以上的多得很。”赵孝春敬佩家乡人,为一口美食,那是真耐得住寂寞。

387849832069634.jpg

△青冈木熏制的城口老腊肉

“猪元帅”,不是浪得虚名

想要肉块不变形,鲜杀鲜冻,保鲜。

腊肉的正确吃法,莫过于蒸出来就“架势”,冷不得。

梅雨天气,腊肉生“绿霉”,说明熏得好,洗干净,蒸出来,块块亮晶晶。生“白霉”就拐了,没熏干,吃起来“水垮垮”。

买腊肉,第一眼“黄拱拱”,能买。“黑拱拱”,没准抹了酱油调色。

……

不愧是乡亲们口中的“猪元帅”,我赶紧拿笔记一记。

387849841297154.jpg

387849841296898.jpg

△工人取下熏制了40天的腊肉

为啥都说他是城口老腊肉第一人?实际上,40年前,就是他把这块牌子打响。

赵孝春就是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人,出生到创业,没舍得离过家。1976年,读过中学、用木船搞过运输的他,被村民选为生产队队长。他决心很大,要让全村人有粮食吃。1993年,带领村民养了800多头猪。最大的猪,据说比牛都大头。

1996年,市场饱和,肉价一跌再跌。赵孝春的养猪事业受创,第一次走下坡路,当年亏损2万多元。他胆子真的大,跟村民商量之后,一股脑把余下的猪都杀了,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搬出来,全部做腊肉。

也算运气好,1997年,一筹莫展的时候,万州一行人去当地考察猪场,中午吃饭,他炒的腊肉香了一座村,一截肥,一截瘦,闪闪亮,硬是征服了这群客人。当即,天降了一笔4000斤订单给他。

“嘿哟,我运了3天才抵拢,在万州一抢而空。”加上运费,结账的时候,赵孝春拿了十几万。“那年,这数目,啥概念?” 赵孝春在街上买了一件军大衣,把钱裹在内包,谁也不知,他还买了两把菜刀防身,一路看了又看,可以说是光荣回乡。

“前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这活路要得!”尝到甜头的赵孝春,生意开始不愁销路。

“这东西像通了样。”当下的城口老腊肉,正在进攻国外市场,初来乍到,卖得也不错,越南、新加坡、俄罗斯人最爱吃,并且中国人怎么吃,外国人就怎么吃,赵孝春自豪得很。

387849841291522.jpg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李琅 摄影 任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