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里的中国实习生:打理社交媒体 直播TFBOYS发言
10-07 15:11:53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参与的一次会议结束后,王彩红留影纪念。

南方都市报消息, “我们班有同学在国际组织实习,听起来不错啊!”

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王彩红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联合国毒品控制与犯罪预防办公室唯一的中国实习生。

当她结束实习不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周闻,也开启了联合国秘书处新闻部的实习。

而今年,国务院及教育部、人社部先后发文,首次将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列为重点就业渠道。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有机会通过内部推荐、官网申请等渠道,进入国际组织,体验一把“国际公务员”的工作生活。

对这群90后而言,这是“碰上了就不会放过”的机会,在这里可以打开很多扇“门”。

去联合国实习

体验“国际公务员”的生活

今年4月的一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周闻,看到微信群闪现一条消息:联合国来学校招募实习生。她心动了,并投出中英文简历。

几天后,周闻接到面试电话。“就像聊天一样”,联合国新闻部一位负责人听她作自我介绍,问她有没有媒体经验,能不能独立采、编、播,还问她有没有去过美国,对联合国是否了解。

这个岗位,已有多位复旦在校生去实习过,主要负责打理联合国的各个社交媒体,比如微博、微信。一直对新闻感兴趣的周闻辅修了新闻学,自学口译,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实习过,语言、采编能力和实习经历,让她叩开了通向联合国的大门。

父母不放心女儿孤身去纽约,又考虑到要自费,不太支持。周闻告诉父母,自己很憧憬国际化的环境,学校也有专项奖学金支持海外交流。

而另一位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王彩红,听说有同窗经推荐到某国际刑事法庭实习,也想试试。没有推荐人也没有推荐信的她,在联合国官网填写了申请表,觉得希望渺茫。

当时,王彩红正在一家律所实习,对工作环境和薪水都很满意,没想到也接到了联合国的offer.临了却有些犹豫,请教一些前辈后,大家都说应该去,父母也说“当然该去啊”。

出发当天,王彩红凌晨4点才结束在律所的工作,回到宿舍倒头就睡。醒来便赶往机场,晚上10点,登上了飞往奥地利维也纳的航班。

近年来,赴联合国实习的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90后占很大部分。

周闻的师兄秦杨也是其中一员。今年2月,在日本神户大学交流的他直飞泰国曼谷,抵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遂了多年心愿。

这些远渡重洋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过了把“国际公务员”的瘾。

实习最后一天,李嘉东在联合国总部一处留影。

上班首日

暴雪中走50分钟来到总部

去年秋天,王彩红开始在联合国毒品控制与犯罪预防办公室司法科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

当时,面对即将到来的周一,她感到有些紧张。周末特意去办公楼“踩点”,以免上班第一天就迟到。想到可能会认识新同事,还准备好了自我介绍。该穿什么呢?考虑再三,她挑了一套“保守的”黑色连衣裙、一双黑鞋子。

到人事部门报到时,被“一个50多岁的印度阿姨”热情地拉着手、拍着肩膀欢迎,还认识了来自美国、巴西、意大利、智利、塞尔维亚的5个新实习生。

同样感到紧张的还有周闻。上班第一天,纽约下了大雨。出门前,她仔细检查了一遍该带的证件,浏览了一遍实习生指导手册,手册中要求穿得“商务”,周闻就穿了一套正装。

“联合国要求那么高,我能适应那里的工作氛围吗?我能做好工作吗?”坐在开往联合国总部方向的地铁上,周闻心中不断冒出疑问。

刚到办公室,同事们的热情就化解了她的焦虑。“休息得怎么样?适应纽约的生活吗?”中文组领导关切地问她。其他实习生为她介绍了工作内容,告诉她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带她去联合国的纪念品商店,让周闻感觉“仿佛回到了学校”。

在周闻开始实习的10多天前,李嘉东刚刚结束在相同岗位实习。他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今年1月到达联合国。

这个23岁的小伙子没有感到紧张。报到那天,纽约暴雪,地铁停运,他和同事坐缆车到联合国总部所在的曼哈顿岛。下了缆车,要走15条街。天很冷,李嘉东走得很慢,从没逛过纽约的他边走边看街景,路边的早餐店、咖啡店都卖着鲜花,这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

走了大约50分钟,李嘉东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联合国总部大楼。上班的第一个“任务”是学习职场规范、员工权益保护,还做了防止职场骚扰的测试。

除中文组外,西班牙语组、阿拉伯语组等实习生也大多是中国人。几个月相处下来,感觉就像一家人。部门B oss(老板)虽然是素食主义者,但每次一起吃饭都会给他们点肉,甚至帮他们添置锅碗瓢盆。

一位工作十多年的领导,经常询问李嘉东的意见,还邀请他参与讨论部门未来的发展战略。如此重视一名实习生的看法,李嘉东觉得这样的工作环境很理想。

遭遇挑战

直播TFBOYS王源联合国发言

在联合国工作时常会遭遇挑战。

上班伊始,Boss就给了王彩红一个难题。

一场关于毒品犯罪的刑事司法专家会议将要举行,王彩红要把讨论要点记录下来。可她对这个领域并不熟悉,会议发言虽是英语,但与会专家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还有拉美人,各种口音夹杂。幸好,其他实习生也在做笔记,大家互帮互助完成了任务。

除了发邮件联系嘉宾、记会议笔记等行政辅助工作外,王彩红平日更多是做项目,写调研报告,她分到的领域是刑事法律援助、刑事司法改革等。同来的智利实习生主要做海洋犯罪,巴西实习生做青少年犯罪预防,各有不同的指导老师,“先丢给你一堆文件,去读吧,然后再给具体的任务”。

为了研究加拿大最新关于过量吸食毒品的法案,写一份相关报告,她经常跑去联合国图书馆找资料。当一些国家修改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法律,或开展新的试点项目,她就要发邮件问能否提供更多信息。

作为部门唯一不会讲超过3门语言的人,王彩红明显感觉到,语言能力限制了自己的工作范围。一次,有西班牙语的文件要处理,老板只能交给智利和巴西的实习生,王彩红则帮不上忙。

 “这件事情特别受挫,比我英语不好还受挫,如果多学一门语言就可以打开好多扇门。”回国后,王彩红开始学西班牙语。

经过线上培训和考试,周闻很快融入到工作中。联合国的社交媒体覆盖广泛,每天都要更新,必须熟练运用Photoshop、D ream w eaver、H T M L5等软件,好在学数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其他中国实习生能相互帮助。

李嘉东也同样遇到挑战。上班第二天,他就领到任务做视频,涉及保护妇女、难民、儿童,还有各地战争的死伤人数等题材。

工作不到一个月,李嘉东就接到一项重任:直播1月31日T FB O Y S组合成员王源,到联合国参加青年论坛,并带他参观联合国,做一些采访。

李嘉东原本并不熟悉王源。他找到王源粉丝会的负责人,沟通采访问题;并参与安排参观路线,测试网络状况。1月27日春晚,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凑在屏幕前看王源,开玩笑说到时候别认错人了。

很多粉丝想来看王源,买了票进联合国。担心蜂拥而致的粉丝影响秩序,作为部门5年来唯一男实习生,李嘉东挑起了大梁;万一出状况,要负责保护王源。当天活动时,粉丝都很守秩序,在远处拍照,不喧哗不吵闹。直播后,还有粉丝通过微博赞扬、感谢李嘉东的工作。

第一次做直播,李嘉东心里忐忑不安,非常担心因网速不好“卡顿”,经常问粉丝们“卡不卡”。问得多了,有粉丝关注他的微博喊他“卡哥”。于是,同事们也跟着叫他“卡哥,卡哥”。

直播顺利得出乎意料,全网603万人同时收看,收获了至少4.6亿个赞。这对从未玩过直播的李嘉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周闻(右一)实习时和同事合影。

中国才智

办公室里唯一中国实习生

今年4月,叙利亚发生化学武器事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就此召开紧急会议。李嘉东在后台观看了整场会议。

当时大部分代表都保持冷静、克制,理性地表达自己国家的态度。相比之下,美国代表显得态度傲慢,手拿在化武袭击中丧生的两名儿童照片,反问安理会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并称如果联合国没有行动,美国将自己行动。

当晚9点,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发动空袭。数小时后,巡航导弹炸掉了叙利亚一个机场。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这让学外交多年的李嘉东首次直观地感受到。

而学中国法的王彩红,感觉自己是部门里的“异类”:同事一半学国际关系,一半学法学,学法学的又大多是学国际法的。

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有3个热闹的咖啡角,员工们喝咖啡的时间,一般是早上11点和下午3点。王彩红发现,在咖啡角,喝咖啡不重要,重要的是聊天。

意大利宪法公投、特朗普当选、朴槿惠被弹劾……前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二天一定会出现在聊天中,并讨论得非常激烈。学中国法的王彩红之前对国际事务关注较少,有时不知如何插话。

但中国话题也很吸引眼球。王彩红的同事经常讨论中国,认为中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却遗憾不太了解中国。每当这时,王彩红都会尽自己所学,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

实习期间,她是联合国毒品控制与犯罪预防办公室唯一中国实习生,部门近30名正式员工中,没有一个中国人。王彩红想,要是能有更多中国人在这里工作,中国的存在感会不会高一些?在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会不会大一些?

赵剑治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的一名讲师,2012年至2015年,他曾先后在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实习。

他和同事都研究发展问题,私下交流时,常有人询问他中国的发展经验。他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认可中国的经验,中国也有条件和资本为世界贡献经验了,这正是中国培养、输送国际治理人才的好时机。

责任与担当

为减少很多人的苦难而做事

在联合国中文网站上发布新闻,是周闻的日常工作之一。但这样的工作对她来说略显枯燥,她想深入了解一个议题,比如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最近,周闻在帮导师整理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数据。之前,她还参与过一本可持续发展相关著作的翻译。相比政治,周闻对环境问题更感兴趣。

今年6月,联合国召开首届海洋大会,她参加了一部纪录片的展映活动。

海底摄影师下水100多天,记录了珊瑚逐渐死亡的过程。影片很震撼,周闻发现许多观众都看哭了。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让孙子和孙女们也参加了展映,希望环境问题能引起下一代的重视。会上,有一位中学的科学老师向创作者提了很多问题,希望能把相关信息带回学校,告诉学生。

在周闻看来,纪录片主创是真正在“m ake a difference”(产生影响)的人。他们擅长讲故事,不拘泥于日常琐事,把目光投向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日常工作中,周闻每天都会遇见各种新闻,难民、疫情、童工、歧视……这些新闻每天都从世界各个角落传送到联合国。如果一直在上海的一个公司实习,她不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正在发生如此不幸的事情。

有一群人在为公共利益、世界和平,为减少很多人的苦难而做事情,周闻觉得这正是联合国这个组织的最大意义。

 “中国人在联合国给人的印象是比较踏实、努力、效率高,而且是比较团结的一个群体。”在李嘉东看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参与国际治理,比如对环保、气候变化等议题的重视和贡献,联合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力量。

就业“纠结”

在国内还是去国际组织工作?

“我父母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出来创业的,我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王彩红相信,丰富的经历会造就一个不同的自己。

实习时,她有3位指导老师,一位像大学教授一样给她讲解专业知识,包括“做笔记的技巧”。还有两位年轻一些,也曾是联合国的实习生,会和她聊职业规划。

工作之余,她不喜欢窝在家。奥地利房东推荐了很多咖啡馆,她和各国实习生一块儿爬山、旅游、喝咖啡、开派对,分享彼此成长中的故事。

半年来,王彩红交了很多朋友,增长了历史文化地理和礼仪知识,对差异性也有了更大的包容。“知识面开阔了,世界观会有不同”,回忆这段实习经历,王彩红觉得“有点像一个外交学院”。

每天“跟着曼哈顿的精英人潮上班”,在联合国看到覆盖全球的问题,李嘉东真切感受到世界上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伟大的奉献精神,提醒自己不能视野短浅,局限于生活琐碎。

20 17年联合国青年专业人员(YPP)竞争考试现已开放报名,将于今年底举行,这是联合国招聘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之一。

会参加Y PP考试吗?周闻和李嘉东虽然喜欢在联合国工作,但想先在国内立足,去国际组织工作成了他们的备选项。

王彩红则“变得纠结了”。以前毕业去律所或法院是理所应当,现在多了国际组织这条路,能有更大的视野,收获更多的信息。距离毕业还有一年,王彩红表示“再想想”。

声音

中国人在联合国给人的印象是比较踏实、努力、效率高,而且是比较团结的一个群体。中国越来越重视参与国际治理,联合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力量。

 ———李嘉东

我父母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出来创业的,我小时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然后到一个小城市去上中学,大学再来到上海。从我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拿到联合国实习的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或者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挺意外的。

———王彩红

如果一直在上海的一个公司实习,不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正在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周闻

原标题:这群90后过了把“国际公务员”的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