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重庆卫生健康70年·先锋人物|重医附一院眼科主任杨培增:愿做葡萄膜炎患者的眼睛
06-20 18:34:46 来源:上游新闻

(正在做实验的杨培增)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提起歌曲《你是我的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首歌道出了盲人对带领他看世界的人的感激。事实上,对千千万万个葡萄膜炎患者来说,重医附一院眼科主任杨培增就是现实中他们的“眼睛”,用医者仁心给了他们久违的光明。

从医30多年来,翻开杨培增的履历,从乡村卫生所的赤脚医生到现在的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杨培增认为这得益于他的“人生三宝”——感恩、珍惜和坚持:正是有对家庭家人、对师友、对患者、对祖国的感恩之心,他才会更加珍惜一切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坚持不懈地诊疗潜心研究,助力陷入绝望的葡萄膜炎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

“我是你的眼,为你丈量岁月长短,我是你的眼,地老天荒只为那一世情缘……”这是他写的歌曲《我是你的眼》,也是他对千千万万个葡萄膜炎患者的郑重承诺。

“我的一生只追‘葡萄膜炎’这一只羊”

认识杨培增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强调“一生直追一只羊”的精神。何为 “一生直追一只羊”?这是他小时候父亲讲给他的故事:“非洲草原上,当狮子抓捕羚羊前,它先会仔细寻找并确定目标,然后在追逐过程中,始终不会改变目标。因为它知道,如果不断变换自己追逐的目标,它会被活活累死而抓不到一只羊。”

所以1987年,当他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导师毛文书教授为他选定了葡萄膜炎这一研究方向后,他就始终致力于葡萄膜炎这只“羊”的诊治研究,从未改变。30多年来,他引领曾是我国眼科最为薄弱的葡萄膜炎研究与国际接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被业界誉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

 (外出进行学术交流)

在这份坚持的背后是对他对我国数百葡萄膜炎患者的深深忧虑和无私奉献。据了解,葡萄膜炎因为发病机制复杂,失明率高,被称为“眼科中的一块硬骨头”,全国患者约300—500万人,这也意味着这些患者面临着失明的危险。但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葡萄膜炎是我国眼科中最为薄弱的领域。

能否有突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突破,他也不确定,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为了攻克这一疾病,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杨培增一直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先进的研究资料,杨培增还自学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日语。为了积累一手数据研究,从他开始坐诊时,就坚持把患者的病例写成两份,给患者一份,自己留一份,如今已建立起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临床数据库(20000余例)和葡萄膜炎患者样本库(20000余份)。

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行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说法,有不少人劝他换个实惠的专业,可是一想到有这么多病人需要救治,他就放弃了改变方向的念头。

终于,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我国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水平获得了下显著提高,对此,亚太眼内炎症学会主席Ohno教授称“杨培增教授团队正在领导着世界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症的免疫学研究”。

“在门诊忙得连呼吸的时间都没有”

“杨教授,我得这个病是不是会瞎?”50岁的病人忧心忡忡地问。

“确实会。”

听到这,病人的眼神黯淡了。

“肯定会瞎呀,不过是在60年后!”

听到这话的病人“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愁容随之消散。

这段对话就发生在杨培增和门诊患者之间。幽默、温暖,这是多年来,杨培增出门诊的状态。如果一天只有二三十个病人,保持这样的状态也不是不可能,可事实上,在每周3天的门诊中,每天他都要接待百余名患者,有时从一大早得忙夜晚,甚至是到凌晨,没时间喝水,不敢上厕所,杨培增曾开玩笑地说,“连呼吸的时间都没有”。

(在门诊为患者检查)

一次他患肠胃炎,一天没有进食,同事们劝他不要上门诊了,可他说,患者从全国各地前来就诊,都是着急看病,自己要是临时取消门诊,大家该怎么办?就这样,他强忍着病痛为患者诊治,直到晚上7点多看完所有病人后他才安心去输液治疗。

身体上的考验还是其次,最严峻的还是脑力上的考验。在他这挂号的基本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医院推荐过来的疑难杂症患者。为了保证大家都能看到病,所以一个患者诊疗时间只有三五分钟。即使是有着30多年经验的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病情,为患者寻找最好地诊疗办法。“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是能听到脑子里的血哗哗流动的声音。为了平息这种持续亢奋的状况,回到家后打开电视,让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内容的一个个画面把自己晃晕,才能逐渐平缓下来”,杨培增说道。

在他看来,医生治病分为用药物、用脑子、用心和用生命为病人治病四个层次,其中最珍贵的就是用生命为病人治病,把医生的生命倾注在为患者治病的事业当中:“小时候,我看到母亲因为不负责任的医生而受到伤害时,就立志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我上大学后,母亲一直嘱咐我要当一名好医生。从那时起,就谨记母亲的话,30多年来不敢懈怠,一直潜心研究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现在我的生命已不属于我个人,而属于千千万万个葡萄膜炎患者!” 

“改文章的时候是最伤感情的时候”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杨培增认为这句话除了表达了学生要尊敬老师外,也说明了老师要有如父亲般把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可以享有利用导师各方面资源的权利。

杨培增常用“小白兔比强大”的寓言故事来比喻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小白兔在自己写硕士论文时,老狐狸想要吃掉它,睿智的小白兔给老狐狸“打太极”说:“等我把论文《小白兔比狐狸强大的原因分析》完成以后,你再吃我也不迟。”狐狸质疑,带着好奇心,狐狸随着小白兔到山洞,结果一去不复返;相同的事情再一次在小白兔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发生,这一次,凶猛的大灰狼和狐狸遭遇相同的事情。

小白兔是如何打败比自己更凶猛的狐狸和大灰狼的呢?

在小白兔取得博士学位的庆祝会上,它解开了谜底,他带着小松鼠看了自己的“绝招”,小松鼠跟着小白兔进了山洞,只见山洞里坐着一头狮子,狮子两旁各有一堆白骨。小白兔介绍道:“这是我的导师!”小松鼠恍然大悟,原来小兔子成功的背后,有一头“森林之王”导师的帮助。

故事外的杨培增也如狮子一样,是学生们的指路明灯,更是学生们的坚实后盾,引领着年轻的学生们一步步前进。

(带着学生做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科研素质,杨培增制定了每周一次的学生汇报会制度,让他们汇报一周实验进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等,每个人都要发言。为了将学生们所做的实验结果发表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杂志上,杨培增有时改一个学生的论文就得改上十多遍。面对学生因为态度问题出现的低级错误,杨培增也免不了发脾气,所以他开玩笑地说,“改文章的时候是最伤感情的时候”。

面临这样严厉的老师,不少学生开始时还会有些许不满,可是当真正看到自己的进步时,才会明白老师的苦心。

2013年教师节时,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杨艳把自己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1970.2元和一封感谢信寄给了杨培增,在信上,她写道:“我曾想过人生第一笔收入会如何支配,给父母买礼物,给自己添置一部手机?但现在我希望把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它送给您,以表对您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据统计,杨培增先后培养博士生、硕士生100余名,这些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中山眼科中心等医院工作,已成为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的中坚力量。此外,他还应邀在全国近百座城市举办葡萄膜炎讲座达200余次,为中国葡萄膜炎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飞机上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

门诊看病、组织科研、开展教学、学术交流,基本上每天杨培增都是连轴转,可是他却始终笔耕不辍。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临床葡萄膜炎》《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等4本专著,在Nature Genetic等著名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10多篇、主编卫健委五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及其他专著4部,发表各类文字总数达1200余万字之巨。

(杨培增出版的部分专著)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涉猎文学、音乐等领域,以自己多年在葡萄膜炎诊治过程中对真善美的思考和感受通过更多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共同关注葡萄膜炎患者这个群体。

时间从哪来?等飞机、坐飞机的时间都是他的创作时间。只要出差,他都会带上笔和纸,想到什么就赶紧在纸上写下来。在他的办公室,整理出的大大小小的原稿有厚厚一叠。

“作为一名医生,绝对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因为身后是无数患者殷殷期盼的目光”,对此,杨培增说道。

“阳光承载着我们的豪迈,无影灯下为你祛除痛苦,大医精诚为你驱散雾霾。我们是重医眼科人,守护光明是我们的承诺,朝气蓬勃与你携手未来!”这是杨培增写的《重一眼科人之歌》,也是他的心声!(文/马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