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头的事搞归一 给工匠精神拃起” 大白话宣讲十九大精神 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
11-17 07:22: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昨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报道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的重庆方言,拉近了和百姓的距离。不少读者为这种话语体系转变打call。不少读者认为,语言传递感情。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往往事半功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其实,重庆的十九大代表、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们在宣讲十九大时,方式上多种多样,都喜欢用方言、大白话。这些重庆方言和“大白话”是重庆老百姓惯用的语言表达,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

“力气是个怪, 力气用了力气在。”

abfc1f53-3b1c-4685-99a4-94b4205806e2_副本.jpg

时间:11月10日 

地点: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沙坪坝万达文旅城项目工地。

人物:杨德兵,十九大代表、重庆永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架子工班组长。

杨德兵是来自一线的建筑工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话朴实、接地气,让人印象深刻。

“我身边大多是农民工,我去各个工地宣讲,就要讲他们懂得起的话。”杨德兵说。

10日,杨德兵来到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沙坪坝万达文旅城项目工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杨德兵讲的重点,就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力气是个怪,力气用了力气在。”杨德兵说到“工匠精神”时,第一句就把大家逗乐了。他的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不要怕费力气,只要踏实肯干就能干好,这也是“工匠精神”要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们不能提虚劲,莫去冒皮皮、扯把子,要把事情做巴适!”杨德兵的“重庆言子”,一句接一句,大家听得明白,记得真切。

“对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我必须反复地去看、去领悟,只有自己吃透了,才能讲得透!”杨德兵说,用“土话”给工友讲,才能引起工友的共鸣。

“把手头的事搞归一 给工匠精神拃起!”

廖明(前排左二)正在向工友们传达十九大精神。受访者供图

时间:11月15日 

地点:重庆艺才技工学校 

人物:廖明,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

“我们要把手头的事搞归一,给工匠精神拃起!”11月15日,廖明来到重庆艺才技工学校宣讲十九大精神,向师生们说出了这句话。

“对头,要‘拃起’!”学生们热烈地回应。

廖明是重庆人,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差,但是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他常常会说重庆话。这段时间,廖明到很多地方进行宣讲,几乎每次他都会说这句重庆话。

“我的宣讲对象大部分都是我的工友,或者是基层的工人、技校学生,和他们用重庆话交流,更亲切一些。”廖明说,工友们都喜欢听他用重庆话宣讲十九大精神。一些生动有趣的重庆方言,更是让工友们印象深刻。

“这些重庆方言都很接地气,一说我们就记住了。”操作工人贾国书说,他听过廖明的几次宣讲,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廖明说,自己在生产一线工作了25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他非常振奋和激动,所以宣讲时,他特别用了“拃起”这个词,来给工匠精神点赞。

“我们要拧成一股绳,一起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扎实。”廖明说,对一线工人来说,把手头的事“搞归一”,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他会带领工友们一起把各项创新任务都“搞归一”。

“干不干得起?” “干得起!”

2b30974c-d863-4fa4-8743-c11f04699cea_副本.jpg

王诚洁给村民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时间:11月16日

 地点:江津 

人物:王诚洁,江津乡土宣讲员。

“党的十九大重要得很哦,关系到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我们在座的老百姓荷包咋个有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王诚洁言简意赅,透着浓重的江津口音,开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王诚洁的宣讲都是用方言,他认为,要让十九大精神遍地开花,更多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富有乡土味的方言土语,更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内容讲起来更接地气。

“我们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你看嘛,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四面山上游一游;农村盖起小洋楼,时髦电器全都有;江津白酒家家有,想喝几口喝几口。”王诚洁一连串的顺口溜,把在场的乡亲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都点头说:“硬是这个理。”

“听听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怎么说的。”王诚洁提起小喇叭来了一个原音重现。

掌声再起……

王诚洁一边大声问到:“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的巴适,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马上动。”

“两横一坚是啥字?”

“干!”在场乡亲大声说。

“干不干得起?”

“干得起!”

打竹板,做宣讲 “嘿好听,记得到。”

8cb09185-b2dc-41bd-ac5f-9776c6adae12_副本.jpg

“铁山老太婆”用快板表演。 

时间:11月16日 

地点: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五里坪社区 

人物:“铁山老太婆”,由13位老太太自发组建的一个社区文化群体。

“打竹板,啪啪响,我把赞歌献给党。总书记报告传四方,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开放的大门不会关,祖国前进道路宽。基本方略十四条,坚决贯彻不动摇。不忘初心跟党走,辉煌中国创新高……”

11月16日上午,“铁山老太婆”的快板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五里坪社区敲响,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围观。

“铁山老太婆”是由13位老太太自发组建的一个社区文化群体。因为队员都是铁山坪街道的居民,所以起名叫“铁山老太婆”。

如今,“铁山老太婆”的快板已经小有名气。

在院坝里,老人们身着红色上衣,手里敲着的快板,用重庆话宣讲着党的十九大精神。

通俗易懂的说词,加上生动的表现形式,赢得社区居民的阵阵掌声。

“听一遍就记住了。”社区居民刘艳说,“快板朗朗上口,嘿好听,让人越听越想听。”

63岁的田桂玉是“铁山老太婆”的队员,她说,300多字的快板说词都是队员们集体创作出来的。他们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以及社区的发展变化,巧妙地创作出了这个快板作品。

这个月,“铁山老太婆”已经在铁山坪街道的多个社区进行了宣讲。接下来,老人们还想走出街道,到更多的地方去敲响快板,唱响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讲到我们心坎儿里了”

时间:11月15日 

地点:巴南区接龙镇民间文化广场 

人物:任华伦,巴南区老干部宣讲团成员

“‘高高兴兴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大病对于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而言,其可怕和残忍可见一斑……”11月15日,在巴南区接龙镇民间文化广场,来自巴南区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任华伦,面对面给村民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现场,任华伦分享了精准扶贫方面的内容。他说,要想真正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就要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等,我们都往缴费高的一个等级缴,这样保障更多。”任华伦说。

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话题引起了村民热议。目前,接龙镇正在打造“柚观荷塘”“稻鳅一体养殖”等各式项目,还有一些村民建起了休闲垂钓中心,开垦荒地打造起精品果园,或是利用秀美风景办起农家乐等。“十九大精神启发我们,要把接龙建成风景四时皆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让村民增收致富起来,这也是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75岁的村民祝正斌感慨道。

“未来充满希望,十九大报告讲到我们基层老百姓心坎儿里了!”77岁的村民周树华认真聆听了这次宣讲,“就拿我的家乡接龙镇青山村举例,上世纪80年代的青山村家家户户都很贫穷,可是现在看看我们的新农村,路面硬化起来了,较好的养殖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日子越过越好。十九大给老百姓生活描绘了美好的了蓝图,咱们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为促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巴南落地生根,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选拔了31名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基层工作阅历较丰富的老干部,组成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此次宣讲,是老干部宣讲团的第一站。

通讯员 张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刘波 杨野 罗薛梅 摄影 胡杰  甘侠义 许恢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