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最早的嘉陵摩托的发动机 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11-26 09:48:14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对母亲的记忆

每次回上海,包里总是满满的带鱼

刘昌贵保留的老厂物件,其中上海动力机厂的搪瓷碗已有50多年历史。

1973年浦陵机器厂团日活动合影留念。

11月20日下午,刘昌贵来到浦陵厂老厂房中,“我在上海的时候就在青年会美术班学习过,一直爱好绘画。到重庆后,厂里的宣传画也大多出自我手,这些‘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都是我写的……”

经过歇马镇时,刘昌贵触景生情,回忆说,到重庆的第二年(1965年)儿子出生,当时一家人在浦陵厂还算过得去,每个月发了工资还到镇上给家里汇款,一个月四五十元的工资,一般给家里汇10块钱。1967年厂里发生状况,不少职工回到上海,刘昌贵和爱人也和其他职工一道,内迁后第一次回了上海老家,看望亲属。“我们不是单身职工,没有探亲假,要好几年才回一次上海。”刘昌贵介绍,那时每次回到上海,他母亲总是让他背很多带鱼,带到重庆,“带鱼也不是很贵的海产,主要是可以存放很久。母亲以为在重庆吃不到,每次都弄很多,把包里装得满满的。”

迁厂20周年活动,职工合影留念。

浦陵机器厂老厂领导(右一为老厂长黄盛元)。

流光易逝,随着居住在上海的母亲以及哥哥、姐姐相继离世,刘昌贵对上海的牵挂也少了很多。2015年10月,刘昌贵又一次回到上海,回到母亲和一家人住过的武宁路。此时,上海正值秋天,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落下,有做叶雕爱好的他收集了20片梧桐叶子,带回了重庆,“现在上海的叶子还剩4张,其他的都做成作品了,剩下的还没想好做成什么题材……”

浦陵厂从三线建设的典范到艰苦找米下锅谋得出路,再到搭上改革开放的春风,犹如人生一样起起伏伏。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浦陵厂迅速陷入衰退,2008年正式宣告破产。

“目前家属区有近一半的房子是危房,当前正在进行‘排危修缮,同时依照有关要求,工作组正在准备相关手续和材料,在今年年底年前把物业管理交给地方政府部门。”浦陵厂最后一任书记冯新华介绍,这是这个走过近50年历史的企业遗留的最后事项。

刘昌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从浦陵厂退休,从此专心从事绘画,往后又对叶雕产生兴趣,几次往返上海和重庆后发现,上海的梧桐叶子比重庆的大很多,非常适合创作,此后每次由上海返回重庆的包里,从以前母亲塞满的带鱼变成了自己收集的梧桐叶。这些普通的上海叶子在重庆、在刘昌贵的“工作室”里,被一刀一刀镌刻成了记忆,宽大的梧桐叶上刻满了归巢的雁、哺乳的麋鹿、记忆中的乡情、幽会中的情人…… 

刘昌贵和他的叶雕作品《月是故乡明》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江飞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