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古代交通那么落后,田赋又那么重,政府如何才能把粮食收上去?
2022-07-19 08:59:02 来源: 浩然文史

田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田赋是古代国家的生命,对中华文明的孕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直到2006年时我国才正式废除。田赋的主要形式是米麦等实物,因此田赋的征收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要任务。那田赋如何征收?征收的效果怎么样?这直接就决定了国家税收的多少。由于田赋的历史比较悠久,我们今天就单说说明朝田赋是如何征收的。

一、由粮长代征

明代最低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县(一般州),而缴纳税粮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农民的任务就是将粮食交到县里。按道理讲,一个县的税粮应当由县官负责,但事实上却行不通。因为一个县太大了,而明代各衙门的行政人员编制又出奇的少。,这就注定了税粮不是由县官直接征收的,而是委任别人代劳。

县官

秦汉以来,税粮的征收一般都是由政府委任的吏来执行的。这些吏都是国家承认的“公务员”,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力,权力也不小。中唐以降,地主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政府在基层的权力却在萎缩,税粮的征收逐渐由“民”代替“官”来执行了。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万物待新,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混乱的状态,当时民间的税粮主要由揽纳户上交。那什么是揽纳户呢?税粮应当由民户亲自上交,但是民户有的不认识路,有的嫌远,有的不懂缴纳税则,他们常常会让别人代劳(也有被动的代劳),而这些替人缴纳税粮的人(户)就叫“揽纳户”。

揽纳户绝对不是慈善家,他们是要收取酬劳的,也就是手续费。手续费一般很高,甚至要超过民户所要缴纳的正税。不仅如此,有的揽纳户甚至还会私自侵吞民户的税粮,拒不缴纳官府。揽纳户并不是明朝规定的收粮人员,他们往往肆意妄为,侵害小民利益。揽纳户基本都是大户、地主,民户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难以维权。

朱元璋以农民起家,自幼便受到了大地主的各种剥削、伤害,他能够深刻地了解小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朱元璋即位后便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不久便推行了粮长制。

朱元璋规定,每缴纳税粮一万石的地方就设立一个粮区,每个粮区再配备一位粮长,粮长往往由大户充当。每年7月20日前,由官吏率领粮长进京面圣,一边聆听皇帝的圣谕,一边领回一种勘合文册。粮长等地方首领需要依据这种勘合对小民进行征粮。粮食征收上来后,再由粮长领头,率领数百数千民众将粮食运往指定的位置。在此期间,禁止粮长敲诈勒索、欺压小民。

朱元璋一手创立了粮长制度,并将这种制度规范化,明律中经常能够看到欺压小民的粮长受到极重刑罚的案例。虽然粮长制度也有很多弊端,但相对于原先的征收方式确实有所进步。

朱元璋

二、由里长和甲长代征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县作为最低一级的行政区划太大了,县官又是一个“万能官”,政治、经济、司法等所有的领域都要由县官决策,所以在县以下再建一个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明朝就建立了里甲制度。

所谓里甲制度,就是将110户“圈定”起来作为一里,其中最最富有的十户充当里长,剩下的100户分为十个甲,每户都是甲首。当然一里绝不止110户,还包含一些无法承担赋役的户。简单来说,就是将110户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是11户,每年派出一个单元(11户)对他们这个里进行征税。在这一年中,这11户就是领导,其中最大的领导就是里长户。

里甲制

那如何征粮呢?先由县官把征粮的数额摊派下去,其中规定好每个里要征多少,又规定里中的每户征多少,最后由当年值班的11户负责,分别对一里内其他99户催征税粮。如果征收的钱粮不够,或者有的家庭逃亡了导致数量缺少,将由值班的11户负责,具体是11户补上还是全里补上并没有规定,反正县官只看最后的结果。对于设有粮长的部分地区,则先由粮长负总责,粮长去催促值班的11户,再由这11户去催剩下的99户。这样,从下到上就能把粮食征收上来了。

看得出来,里甲制度是明朝一项非常重要的基层组织、户籍、赋役制度,里甲长的责任也非常广泛,凡涉基层以下的事务基本都与这个制度有关。

三、由民户自己上缴

由民户自己上缴田赋的情况是一直都存在的,因为田赋的主要形式是米麦,这些都产生于民。官府指定收税的地方,再由民户自己送过去,田赋的征收也就完成了。这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主要说说张居正改革后的缴纳方式。

众所周知,田赋的主要形式是实物。但是米麦等实物运输起来十分麻烦,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贮藏手段,官府有时候并不想要这些,于是就令民户改交绢、丝等其他物品,这被称为“折色”。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明朝,白银被大量使用,白银逐渐充当起了市场上的一般等价物,用白银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慢慢的,有些地方就开始用白银代替米麦等实物,并且范围越来越广。

万历初年,张居正秉政,明神宗都对他恭敬万分。张居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看到了田赋折银的趋势。于是,在万历年间的时候,张居正正式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条便是田赋征银(江南等富饶地区除外,不折银,依然征粮)。

张居正

比方说,原先一个地主需要缴纳4石粮食,现在只需要缴纳1两白银就可以了。田赋折银的推行带来了缴纳方式的变革。原先由粮长、里甲长代征田赋的方式逐渐没落了,人们完全可以把银子揣在口袋里自己去交。于是,一种叫“自封投柜”的缴纳方式流行开来了。

田赋折银时,政府会计算好每省、每州、每县需要缴纳的白银数,再由县官下发到每里每户,每户会有一个单子,可以称为“易知由单”,单子上面清楚地写着每户应当缴纳的数额。民户确定数额后,用一张纸包上要缴纳的银子,投到官府指定的柜子里。包银的纸上会写上该户所在的里甲组织、姓名、银两数等明细,柜子旁边也有专门的人看管,他们负责柜子的安全和税粮的勘合。

税单

明代国家的行政区划仅仅到县,里甲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但国家却可以通过里甲制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就整个古代而言,行政区的规划和官员的设置远远比不上当代,这也造成了现代治理成本的巨幅增加。从这个方面看,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代寻找灵感。

参考文献

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栾成显:《明代黄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