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基层行丨从关帝庙到高科技 一所村小的四代涅槃记
12-02 16:44:55 来源:上游新闻

11月30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重庆市梁平区新金带小学。虽然这里距离梁平城区还有11公里,但无论是校园环境、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午餐情况,这里的孩子们都可以享受到和主城区同样的待遇。

“从建校至今,学校四易其名,四迁其址。你们今天看到的校园是2011年才交付使用的。”新金带小学校长杨红英介绍说。

四易校址 从青石木板房到绿色环保田园建筑

att_1359215_副本.jpg

第二代学校

1966年,梁平石柱坪老街开始独立办学,那会儿受条件影响,学生们挤在一个关帝庙内学习。第二年学校搬迁到了石柱坪街道上场口周家河坝。“再之后,学校更名为金带公社中心小学。”唐廷利说,那时候校园操场是炭渣铺成的,瓦房砌成的教室里只有一盏白织灯。”

att_1359219_副本.jpg

第二代学校

1994年,学校迁至金带镇金桂路130号,更名为金带镇完全小学。“这时候的学校没有实验器材,上课就是语文、数学、音乐和体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的李国东校长还用二胡来教音乐课,条件特别辛苦。”

att_1359214_副本.jpg

第三代学校

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响,学校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当时的梁平县政府和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等共同筹资2100万元,兴建了一所安全经济、可持续可推广的生态学校,2010年6月12日奠基开工,2011年4月5日交付使用,更名为新金带小学。

52个冬去春来,新金带小学从低矮阴暗的青石木板房到绿色环保的田园建筑,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发展为国家级示范单位。

QQ图片20181202175526.jpg

第四代学校

学长羡慕 当年教室连玻璃都没有

29岁的李磊,目前在昆明打工,提及今天的新金带小学,也是感慨良多。

“我们上学的时候,午饭都是从家里自己带到学校来蒸。现在的孩子们有食堂,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我们那会儿也没什么综合楼、图书室,上完了课就是满操场跑。”

最让李磊记忆犹新的是冬天,“那时候教室没有玻璃,用塑料罩在窗户上,有同学淘气还去戳洞洞,上课特别冷,我现在特别羡慕现在的孩子们。”

上游新闻记者在新金带小学看到,这个校园占地面积17000平米,建筑面积9000平米,硬件设施完备,校园网实现全覆盖。现有班班通教室18个,教师36人,教学班12个,学生553人。

QQ图片20181202175557.jpg

第四代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不但设计得漂亮,还利用建筑屋顶及联廊形成架空跑道,架空跑道内保留农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校园采用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将卫生间的冲厕水、食堂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循环利用。还将所有屋面及架空跑道内的雨水进行收集,作为校园内的景观水使用,同时作为卫生间冲厕水的补充。

最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反射板、教室吊顶的尺寸、角度及材质,将室外光线引入教室内部,减少了人工照明。新金带小学校长杨红英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新金带小学的设计中,秉承“绿色·生命·启迪”理念,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在校园中央保留3000平方米的蔬菜种植农地,使坡地、梯田、湿地等自然情境得以留存,让学生在“绿色”情境中耕种、体验。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