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重庆钢铁厂:铁血西迁,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的记忆
10-09 09:31:09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

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消息,2018年1月,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重庆钢铁厂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重钢原址老照片

工业遗产小资料——重庆钢铁厂

所在地:重庆市大渡口区    

主要遗存:50年代炼钢厂房,大型轧钢厂房及老厂房,中板厂厂房,小洋楼,红楼,招待所(2、3号楼),交警岗,电话交换机,滨江配电所,钢花影剧院,渝钢村工人住宅,炼铁厂料仓,轧钢厂烟囱,新港码头,烈士墓,防空洞,1号炼铁高炉(含热风炉、烧结设施),炼钢炉,连铸机,炼焦炉局部,轧钢机,山顶煤气储气罐,滨江铁路专线,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蒸汽机车

入选理由:前身为近代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的汉阳铁厂;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了全国大后方钢铁总量的90%,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新中国钢铁工业基地;贝塞麦低温氧化去磷,废热式炼焦炉技术。

重庆钢铁厂前身为汉阳铁厂,兴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由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1938年内迁至重庆并选址今重庆市大渡口区建设新厂。其所在地为重庆市大渡口区李子林钢铁路3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优秀近现代建筑。

重庆钢铁厂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写照,本次双重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和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单,对重庆和中国的工业文化、抗战文化的研究,以及大渡口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钢原址老照片

1890年6月,在湖北武昌三佛阁,悄然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为铁厂购机、设厂、采铁、开煤的工作机构——湖北铁政局。日后,由它过渡而来的一个企业,就是著名的汉阳铁厂。从汉阳铁厂到重钢的百年历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演变史,更是中国钢铁工业坎坷前行的缩影和写照。

铁血西迁艰难中的辉煌

1937年,国民政府军政部以“前方抗战需要,自行铸造钢件甚急……亟需借用汉阳铁厂”为名接收了汉阳铁厂,计划重新开炉炼钢以供军用。1938年2月7日,由于重镇武汉也朝不保夕,蒋介石颁发手令:“汉阳钢铁厂应择要迁移,并限3月底迁移完毕为要!”

1938年3月1日,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正式组建,招揽流散在湖北、湖南、上海、香港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在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同时开展设备拆卸、物资转运、新厂选址和建设工作。

拆卸工作从1938年3月开始。工作人员冒着日机的轰炸,随炸随修,日夜不停,一直坚持到武汉撤守。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共从汉阳铁厂等处拆卸设备器材5.68万吨,占到整个西迁物资的半壁之重。

▲钢迁会百吨高炉(重钢档案馆供图)

与拆卸相比,转运工作更显艰难。钢迁会先后征集雇佣了2艘炮舰、11艘海轮、27艘江轮、4艘铁驳船、17艘拖轮、218只木驳船、7000只柏木船。设备物资先由武汉西运,到宜昌后,换乘能走三峡的大马力轮船转载运川。在运输极为困难的川江航段,钢迁会采用分节转运之方式,通过在三斗坪、庙河、巴东、巫山、奉节、万县、涪陵、九龙坡等处设转运站,躲轰炸,斗险滩,然后将物资运送到大渡口。该项工作从1938年6月开始,持续了1年零6个月,除被空袭炸毁2745吨物资外,其余均安全运抵。途中,23名工人被炸死,58人受伤。钢迁会自己雇佣的148艘木船有124艘安全抵达,兵工署划拨的228艘木船仅有67艘安全抵达。

后来,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仅此一例。”

QQ截图20181009100917.png

▲钢迁会对重要设备进行防空伪装(重钢档案馆供图)

在组织设备转运的同时,钢迁会以重庆大渡口为厂址建设新厂。各项工程均由中国技术人员设计,到1942年各项工程陆续建成后,钢迁会拥有綦江、南桐两大煤铁矿基地和专用的铁路与水上运输系统,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工业精英,鼎盛时期有员工15699人,钢铁产量一度占到抗战大后方钢铁总量的90%,除提供钢材供各兵工厂制造武器外,还试制、制造过飞机炸弹、迫击炮弹、德式磁质地雷、避弹钢板和卡宾枪用钢料等半成品武器,是抗战时期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赞誉为“国之桢干”。

▲钢迁会工人轧钢(重钢档案馆供图)

1949年 新旧交替的抉择时刻

“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我们日夜地工作着,生产军火。任何艰难的生活,我们都咬着牙忍受过来了,只希望胜利后过无忧衣食的日子。事实却不然,抗战虽然胜利了,我们的生活却一天天比胜利以前更痛苦。”这是1946年钢迁会工人在一封致全国各界的控诉书中的内容。

1946年3月23日,钢迁会职工举行了反饥饿、反压迫的大罢工,却遭到了厂方的残酷镇压。1名工人被当场打死,此外还有8人重伤,多人轻伤或失踪,21名工人被强行资遣。

▲老重钢火车通道

血的教训擦亮了职工的眼睛,也激励和鼓舞了职工的护厂斗志。

重庆解放前夕,钢迁会已改称二十九兵工厂。国民党在100吨炉、交流发电所等重要位置安放了10多吨“TNT”黄色炸药,阴谋破坏工厂,并狂妄地叫嚣“让解放军10年也恢复不了生产。”

在爱国厂长王怀琛等人的组织下,职工们组成护厂队,与国民党军警机智周旋。1949年11月30日凌晨,为了保护工厂,地下党员刘家彝、副工程师简国治等护厂积极分子排成长龙,用绳索和扁担等简陋工具把一箱箱炸药抢运到离厂房较远的空地上。就在炸药还剩下三分之一时,由于引信启爆,简国治、刘家彝、古传贤等17人当场壮烈殉职。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下来两台水管式锅炉,在二十九兵工厂后来恢复生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有重钢 废墟上崛起的钢铁力量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陆凤翔接管二十九兵工厂,随后组建了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厂职工日夜奋战修复机器和厂房。到1950年4月15日,除了百吨高炉还在修理外,二十九兵工厂各厂主要设备均已全面复工生产。

1950年5月10日,重钢工程师潘继庆、金石声、邹承祖等人依据英制资料,以6400匹马力蒸汽机为动力机,利用1938年从汉阳铁厂迁来的800毫米轧机,在加工修补的旧辊上,用自炼的小钢锭,试制轧出85磅每码重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成功轧制出的第一根钢轨。

1950年夏,由二十九兵工厂自己研制生产钢轨修筑成渝铁路的方案获批。1952年初,重钢承担了轧制成渝铁路所需全部钢轨的任务,同年5月19日,成渝铁路全线505公里所需重轨的轧制任务提前11天超额完成。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派代表专程来厂颁发一等奖奖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部颁发的第一张奖状。

除此以外,由重钢自行设计、生产的重轨,支撑了内昆铁路、天成铁路、兰新铁路等国内十几条铁路的建设;重钢人节衣缩食为抗美援朝捐献“一零一号飞机”,支援了泸定桥建设和西藏解放;重钢的产品支援了武汉长江大桥、重庆大礼堂、重庆发电厂等重大建设;重钢的优质钢材运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用于生产和生活,为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国家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向全国100多个单位输送了8000多名领导人才和技术骨干,在业界享有“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美誉。

自销钢材 绝处逢生的改革序曲

1978年10月,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允许企业在国家计划之外自主安排生产,可以采购所需物资,多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在企业增收时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利润留成自行支配。

重钢成为首批6家试点国企之一,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1979年的重钢面临着十分困难的生产经营局面。曾任重钢副经理的王宇光后来回忆说:“我们上半年的经济状况越来越不好,到了6月份几乎周转不动了,流动资金的占用高达2亿多元。因欠银行贷款,每天须付5000元以上的罚金;对银行超定额贷款,每天须付5000元以上的利息。上半年虽然赢利2456万元,但只上缴了724万元。全公司上下都很着急。这时下半年的排产订货已经开始,大家都寄希望于这次会议。哪知我们的中板是长线,有3万多吨订不出去,垫板有2万吨订不出去,加上增产资源共有10多万吨钢材没有销路,真是‘上水船又遇顶头风’。” 

重钢充分运用扩大后的企业自主权,大胆突破“钢材是国家统配物资,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思想禁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销钢材的企业。自销钢材使重钢当年就获利1788万元,占到全年利润32.9%。同时,重钢根据国家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有关规定,将增产部分钢材销售国外,与香港维新贸易公司签订了对外贸易签订的第一个合同。1980年4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重钢副经理王宇光的署名文章《自销权——一味救活重钢经济的良药》,对重钢投石问路的自销权改革进行了肯定和宣传。重钢投石问路的自销行为及实际效果,引起了钢铁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国有企业纷纷走向市场,使企业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兼并特钢 国企改革中的攻坚战

1994年,国务院批准重钢为全国首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重钢人解放思想,在主辅分离改革、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时,兼并重特成了横在重钢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重庆特殊钢公司(简称重特)诞生于国难深重的1934年,被称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但由于经营不善,到1999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高达143%,陷入破产绝境。从1994年开始,国内钢材市场风云突变,重钢的发展每况愈下,到1999年,已是连续6年亏损。让一个亏损2.37亿元的国有冶金企业去兼并另一个亏损3.59亿元的国有冶金企业,其中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2000年1月10日,重钢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五管齐下”(兼并重特、债转股、清产核算、国债贴息技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重特实施了兼并。

2000年9月30日,经过全司职工的共同努力,重钢提前三个月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到2000年年底,重钢赢利总额达到1500万元,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

由于重特的历史债务问题对重钢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03年,重庆市政府通过采取偿还重特职工欠款,重特依法破产和妥善分流安置重特职工等措施,解决了重特问题,为重钢奠定了重新崛起的基础。 

关怀指导 重钢不断超越的加速器

重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也浸透着冶金部历届领导和国内钢铁工业专家的智慧和汗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2011年,重钢实施环保搬迁,从大渡口迁至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钢环保搬迁后,目前正以其原址为主体筹建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是以原重钢老厂区为基础建设,作为重庆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浓缩着重庆百年工业史的记忆。

QQ截图20181009101101.png

▲积极筹建中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

▲环保搬迁后的重钢原址

曾经的车间

机器轰鸣、铁水飞溅

人声鼎沸、已是昨天

如今,人去楼空

只剩西窗斜阳

一地晚照

犹记当年荣光

三根高烟囱

没法搬离厂区

一直也没有拆除

他们就像忠诚的卫士

继续守护着这片热土

曾经的厂区

现在更像是一个漂亮的公园

充满工业元素的雕塑

色彩张扬奔放的涂鸦

坚硬冰冷的钢铁

与浪漫绚丽的艺术

碰撞出了另类的火花

特别值得提一下这一组雕塑

重庆解放前夕

国民党特务在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前身)

安放了大量炸药,准备炸毁工厂

1949年11月30日,简国治,刘家彝等十八位职工

为抢运炸药,保护工厂,光荣牺牲

今天,18个勇士矗立在钢梁之上守望着

身下这片因重钢而生的大渡口区新城

火车、飞机

这里,既有老式的蒸汽火车头

还有中国第一代轻型多用途飞机

虽然已经不能乘坐

你也不必遗憾

据介绍,开园后

游客将可以乘坐专门的小火车游览

甚至还有观光索道

也能带你从天上俯瞰

时间匆匆,斜晖向晚

夕阳半落,正缀在

重钢人形象雕塑的胸间

恰似《绿野仙踪中》的铁皮人

拥有了一颗宝贵的心

——那正是重庆工业的辉煌与奉献

让曾经的钢城

能将一段荣耀流传

▲重庆工业遗址公园

如今,在大渡口区博物馆里,有“百年重钢”的珍贵影像实物见证,“钢迁会”、“宜昌大撤退”、“护厂纪念碑”、新中国第一根铁路重轨... ...

这里都有▼   



(有删节)

原标题:铁血西迁,百年辉煌——重庆钢铁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