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屈原最早把巫溪写入诗歌?
09-19 07:17:21 来源:重庆日报

巫溪县宁厂古镇。

巫溪县宁厂古镇,一名游客正在用手感受盐泉。

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

自战国时楚置巫郡到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置北井县,再到民国三年(1914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巫溪立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而巫溪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活动,更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

巫溪,唐尧时属巫咸国;虞夏时属巫臷国;商周时属庸国鱼邑……巫咸国、巫臷国、庸国都是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巫文化。

作为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又是融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山海经》《楚辞》《诗经》曾为其留下笔墨;巫溪山水如画,大宁河、宁厂古镇、盐泉、荆竹坝岩棺等自然人文景观,引无数文人墨客诗以咏之。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巫溪保存下来的古诗约为1000余首。日前,重庆日报记者一行来到巫溪,探寻古诗中的这块美丽之地。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最早写巫溪入诗的是屈原

巫文化神秘、浪漫,不少诗人都为之折服,为之倾倒。那么,是谁最早把巫溪写进诗歌里?

“我认为是屈原。”巫溪县作协主席王辉表示,巫溪最早入诗于《离骚》。

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如此描写巫溪:“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王辉表示,诗歌表达的是:听说巫咸王将于夜晚降临,我怀揣着香椒精米来邀约他。众神灵遮天蔽日从上齐降,九疑山的众神一同迎接。

巫咸,是巫溪巫咸国的创立者,《山海经·大荒西经》对此有所记载。巫咸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术数卜筮的全能智者,又是神医。由于巫咸助黄帝征战有功,且长年替百姓出诊治病,尧便将一块地赐封予巫咸,这便是最早的巫咸国。

研究发现,《楚辞》《诗经》里的很多内容,也可能是在这片土地上产生的,如《楚辞》里的《九歌》、《诗经》里的《草虫》等。

在有记载的古诗中,不乏名家之作。

唐代诗人杜甫在《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中,描写了自己等待好友——大昌县(今巫山大昌镇一带)县令严明府到访时的心情,诗歌中的“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不仅写了自己的期待之感,也把巫溪的日夜都描写了一番,十分深情。

清代诗人王尚彬则在《大宁场题壁》中,用“岩疆断续四五里,石筑人居人更稠”,描写了巫溪人丁兴旺的一幕。

“北门锁钥绕回澜,高阁凭临晓色寒”——大宁八景今何在

说到巫溪,不能不提到美丽的大宁河。大宁河滋养了一方百姓,也滋润了文人的笔头。

巫溪大宁河周边的景色美不胜收,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大宁八景。

巫溪县文联主席李剑东介绍,光绪十九年版本的《大宁县志》中记载,大宁八景指的是两溪渔火、万灶盐烟、东山起凤、西岭伏麟、南渊跃鲤、北阁观澜、秋江月色、春岸花香。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溪渔火和万灶盐烟。

“两溪”指的是后溪和大宁河。古时,因为宁厂古镇的盐业兴旺,货运非常多,富足一方,后溪和大宁河上的航运非常发达。曾有佚名诗人如此形容两溪渔火的繁荣景象:“一派渔火遍两溪,夜深灯暗最凄迷。浮家泛宅生涯足,卖鱼归来酒自携。”

“万灶盐烟,是大宁最壮观的一景。”李剑东介绍,这是对宁厂古镇盐业繁荣的直接描述。清朝诗人陈镇就在《白鹿盐泉》中写道:“盐井平分万灶烟,引从白鹿记当年。”另一位清代诗人文钊则在《游白鹿咸泉作》中,用“岩脚石龙云喷雨,山头文豹雾藏烟”,描述了当地盐业兴旺的景象。

遗憾的是,两溪渔火、万灶盐烟之景现在都不复存在。“盐业的衰退导致了货运的低迷,大宁河不再通航运,这两景自然也没有了。”李剑东说。

“不过东山起凤、西岭伏麟两景还能看到。”李剑东说,东山起凤指的是巫溪凤凰上的秀丽景色。凤凰山似凤凰起舞,山上林木郁翠,清代诗人陈镇在《凤山六景》中,用“第一名山数凤凰,云岩月窟望苍茫”,展现了在凤凰山登高望远之情景。西岭伏麟指的是伏麟山的美景,有佚名诗人留下“麟兮俯伏卧西岗,盛世来游寝炽昌”的诗句,写西岭伏麟之景的苍茫、辽阔。

记者一行站在巫溪的古城城墙上,眺望奔腾不息的大宁河,“你们看,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大宁八景之一的北阁观澜。”李剑东说,对于这一景,佚名诗人写有诗句:“北门锁钥绕回澜,高阁凭临晓色寒。观水横来称有术,潆泪屈曲静中看。”

至于南渊跃鲤、秋江月色、春岸花香之景,却再难寻觅踪迹。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盐官作诗记古今

古代巫溪的经济社会因盐而兴,诗歌亦是如此。

根据巫溪当地的史料、文献记载,关于巫溪盐业的古诗是最多的。

在巫溪,诗人群体的职业也与盐业有关。唐宋以来,外来的盐官在当地留下了不少诗歌。

宋代曾任大宁知监的宋永孚在《盐泉》中写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人事有因革,宝源无古今。”诗歌描写了当时盐业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得巫溪一地十分富足,因盐业催生的巫盐古道也变成了金黄色,充满了象征意味。该诗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影响巨大。

清代大宁知监王步瀛在《盐泉寄题》中也写道:“闻说大昌县,飞岩泻卤泉。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白鹿留仙迹,青山煮晚烟。雷公遗政在,应让使君贤。”这首诗把盐业的来源、生产过程说得清清楚楚,同时还对这一产业进行了诗意的描绘。

除了外地盐官,外地文人对巫溪盐业也多有吟咏。巫溪县文联、巫溪宁河诗社编辑出版的《巫溪诗词选》中,唐代以来外地诗人歌咏巫溪的诗词就有600多首。

清代诗人陈杏昌在《盐场酿雪不成》中有“纷纷瑞雪遍天涯,此地多阴暖气遮”之句,描述了巫溪制盐业的繁忙情景,劳动场面之热烈,连大雪在此都无法凝固成冰。

清代诗人闵文钊在《游白鹿咸泉》中诗曰:“谁驱白鹿引咸泉,古穴深井一线穿。岩脚石龙云喷雨,山头文豹雾藏烟。”描写出巫溪盐业的壮观和富足。

不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和物资流通路线发生变化,陕鄂等地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食用巫盐,巫盐古道在延续5000多年后,也失去了原来存在的意义。

对此,巫溪将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份古老、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呢?

“宁厂因盐而兴、因盐而衰,支柱产业的没落带来严峻考验,却也留下许多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巫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文龙坦言,如今的宁厂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沉淀了5000年的巫文化、深厚的盐文化在此汇聚交融,以“七里半边街”、盐厂遗址为标志的古镇,保存着中国最早的地面盐泉,一个工业形态在一个小镇上保存如此完整,在世界工业史上都堪称奇迹。

“以旅游名镇为目标,宁厂古镇将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唐文龙表示,巫溪已经从三个方面加大对宁厂古镇的保护力度:一是按照清朝末年留下来的照片对盐泉原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二是完成了保护方案的修编工作,确定了市县级不可移动文物标示标牌;三是启动了盐厂三车间保护性发掘。

原标题:盐井平分万灶烟 引从白鹿记当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