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急着挣钱,共享经济“好事做坏了”
04-12 10:07:4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

澎湃新闻消息,他是第一个登上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年会讲坛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而他更常被人提起的头衔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之父不之父,我只不过先行了这一步,这个叫法其实不应该。”年近耄耋的柳冠中对澎湃新闻说。

“从设计角度,(中国)就是共享分享的设计,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共享雨伞、充电宝等打着“共享”旗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大量被荒置在郊外的蓝色、绿色的自行车,一把把遗失损坏的雨伞却在告诉人们,共享没有达到节约和最大程度利用资源的目的,反而成了浪费。

在柳冠中看来,这是把“好事给做坏了”。“没有设计好,解决问题,就急着挣钱,好事给做坏了。”

工业设计不是制造“短命鬼” ,解决问题是根本

“不要追求英雄,现在的社会不是英雄的时代。”柳冠中在4月10日晚的《设计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上指出,一枝独秀在当今社会已经行不通,时代需要的是合作、整合、协调的能力。

1984年,留德归国的柳冠中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填补了中国学科的一大空白。这位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带头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工业设计发展,也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他在演讲上强调,工业设计不应该是设计一个物品,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解决一个问题。

“一个好的设计具有的特征,应该是制造起来效率高,流通起来很顺利,不会导致人们追求错误的审美观,用的时候安全、合理,用完了可以再回收、利用,这是工业设计的本质。工业设计是创造一个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而不是美丽、酷的‘短命鬼’似的生活用品。”柳冠中对澎湃新闻表示。

他回忆,在建国初期设计追求美观为主,而忽视了设计是应该解决问题的本质。1960年代时,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看着灯火辉煌,但起初吊顶是木龙骨吊起来的,一开会吊顶上面的温度就达到40度,而木材达到45度以后容易自燃。因此每次办宴会,天花板上面就有一个消防排拿着灭火器在值班,宴会完了,消防员的靴子里面能倒出水来。

壮丽的宴会厅大灯背后是顶着高温,汗流浃背的维护人员,这让柳冠中意识到设计绝不只是要好看,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

让柳冠中对设计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是在他当完工人归来第一次参加工作之时。上世纪70年代,我国需要建设大批小型外国使领馆,房高3米到3.5米,“像现在一般的家庭别墅大小”。

柳冠中接到任务后很兴奋,跑前跑后认真做了现场调研,为23号使馆做室内设计时,将灯具嵌隐于较低矮的顶棚内,保证了照明需求的装置。

“当时设计完了,拿着图纸跑到工厂,是专门做十大灯具的一个工厂,北京最好的。”柳冠中回忆,当他把图纸一放,总工程师看了半天不说话,又把老师傅叫来看了又看,最后说了一句:小柳,你设计的是灯吗?

柳冠中脊骨发凉,出一了身冷汗,赶忙往家里跑。回家后,他左右思考:我设计的怎么不是灯?

这件事让柳冠中突然醒悟:他设计的不是“灯”,而是“照明”,不是“物”,而是彼时彼地“外因”限制下“目标”的解决方案。

“厨房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天伦之乐”

天花板上的顶灯点燃了柳冠中的工业设计思维,并且将之扩散到衣食住行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工业时代以来,人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农业社会也要,在5000年前人也要衣食住行,但是现在还是我们的方案吗?时代变了,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要的是衣食住行。” 他在现场表示,“我们要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衣服”,结合中国家庭传统,“厨房不只有柴米油盐还要有天伦之乐”、“我们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我们要的不是车而是交通出行的省时便利”。

其中,他表示,中国的厨房解决中国的饮食是什么,这需要研究自己的习惯,我们的文化。我们说厨房不是柴米油盐,是物。

柳冠中描画了一个场景:中国65%的家庭是三五口之家,下班回来夫妇俩累了一天,小孩学校回来,回到家里的傍晚的4、5个钟头是最珍贵的。我们要思考厨房是一家人天伦之乐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时光。说的传统一点是相夫教子,这一家人在一块儿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是沟通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一番解读刷新了听众刘冬对衣食住行的看法,其中“食”这一章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厨房不只有柴米油盐,还要有天伦之乐’,和家人一起的时光是最棒的。(柳冠中的话语)真的很让我感动,让我重新认识了设计。”曾经以为设计就是为了美观,刘冬说,现在她知道工业设计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真正好的工业设计是服务于人民,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产品设计师孙文猛是柳冠中的“铁粉”,在演讲后的提问环节一直把手举得老高,希望能与工业设计的领军人物对话。

他向澎湃新闻谈起演讲的主题“设计改变未来”。“设计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就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就有些绝对的改变,今天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所需要的就是设计。如今供给侧和消费升级重要环节也是设计。所以当今中国需要设计,设计可以改变中国。”

中国要坚持共享设计,但现在“好事给做坏了”

那么,中国的设计方案是什么样?设计将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方案是什么?这个题目出给我们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职业,我们中国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中国的特点是什么?”柳冠中强调,中国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解决中国的问题既不能跟着西方的老路走,也不能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从设计角度,(中国)就是共享分享的设计,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可以看到,“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当代热词,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共享雨伞、充电宝等打着“共享”旗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大量被荒置在郊外的蓝色、绿色的自行车,一把把遗失损坏的雨伞却在告诉人们,共享没有达到节约和最大程度利用资源的目的,反而成了浪费。

在柳冠中看来,这是把“好事给做坏了”。“没有设计好,解决问题,就急着挣钱,好事给做坏了。”他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不是一个单车的问题,是体系接口的问题,接口问题没做好,光车拿出来有什么用,哪儿还车、退钱,这些环节是社会问题没解决。所以共享经济不是脑袋一拍有主意就行的事,还是系统的问题。”柳冠中特别强调,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

对于未来的中国乃至世界,柳冠中认为,必须要坚持共享思维和设计。

根据联合国每年人口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及预测,2023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大关。柳冠中表示:“地球上再过50年人口或将140亿,资源不够,每个人都要汽车洋房,70%的汽车停着,洗衣机90%停着,完全可以共享。”

原标题: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急着挣钱,共享经济“好事做坏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