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09-03 07:44:42 来源:都市快报微信公号

都市快报微信公号消息,这两天,快报“搬砖男孩”的报道,引起了巨大反响。

昨天快报的报道中提到,“搬砖男孩”小朱的爸爸采取这种教育方式,是深受张清一“新教育”的影响。

张清一是谁?他倡导的“新教育”是什么理念?他创办的学堂在教孩子哪些内容?

我身边朋友的经历

跟快报写的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真的一模一样!”昨天上午,读者方先生打进85100000热线:“看了今天快报报道的搬砖男孩,跟我身边两个朋友的经历太像了,也是张清一,也是新教育!”

方先生的一个朋友,也是让孩子中途辍学去接受“新教育”了。“当时孩子才三四年级,成绩很好,老师和学校都不同意辍学的。她妈妈也是一开始请假,后来就干脆不要学籍了。学校根本劝不住,亲人交恶也没用。”

方先生说,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脱离“新教育”,原因是“学了四五年,老师没什么可教了”。按常理,这个孩子正是上高中的年纪,但因为没有学籍,知识体系也跟正常课程不接轨。“只能去打工了,什么文凭都没有,你说能找到好工作吗?最奇怪的是,孩子家长一点都不后悔!”

“我还有一个朋友,幼儿园就把孩子送过去了,一天正常学也没上过,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我们劝了也不听。”平时朋友聚会,方先生也会见到这个在“新教育”学习的孩子。他留心观察过,这个孩子和其他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学校课本上的内容基本没学过。“听说这个‘新教育’的课堂没有一本书,但从小要读《论语》、《三字经》、《道德经》。”

“当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不近视,这在五年级的孩子里很少见。他的身体很结实,因为每周要走50公里,这跟搬砖是一个道理,还有就是自理能力很强,‘新教育’要求他们从8岁开始自己洗衣服、做饭。”

方先生说,“‘新教育’的收费并不便宜,学费、餐费、住宿费一年加起来至少7万5,一般在10万左右。”

去年夏天,张清一的“新教育”在浙江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家长分享会,几百位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课。在朋友的游说下,方先生怀着好奇去听了其中一场讲座。“主要内容就是批判现行教育体制。”

“我没有在现场见到张清一,甚至怀疑送孩子去读‘新教育’的朋友也根本没见过他本人。我对那个负责人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没有一本书。他说,有了书就是违规办学。”方先生说。

朋友的另一个举动也让方先生有点慌。“张清一除了办‘新教育’,还带家长入会炒股。他们有专门的微信炒股群,好像是每个月收费1000块。我朋友说,孩子不去读‘新教育’也可以加群,张清一就在群里,会发布一些股票信息,指导家长炒股。但据我所知,我朋友炒股已经亏了200多万。除了炒股群,还有类似的养生群,他们对张清一都有一种近乎膜拜的心理。”

张清一是谁?

为什么要创办“新教育”学堂?

张清一,云南人,原名张健柏,家长们喜欢称他为“清一山长”。1980年,张清一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在电厂工作几年后,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读研,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武汉大学政管学院担任公共哲学课讲师。其间,张清一下海经商,创办“今日电器”,曾任武汉电器某行业协会会长。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张清一原名张健柏。武汉晨报2008年的报道截图

张清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提及,“自己办学是缘于儿子”。

“2003年,我儿子5岁,正在上幼儿园大班,但儿子的综合表现在幼儿园老师眼里非常糟糕,不听老师的话,总被老师批评。在老师眼里,这孩子不聪明,但我不这么想,我认为我的儿子并不笨。”张清一就把儿子接回家,用自己研究的“全媒体超速学习法”,对儿子开始私塾教育。

虽然当时很多亲人和朋友表示反对,但一两年后,他儿子在学习、做人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一些朋友也开始尝试让张清一来教他们的孩子。随后,张清一在2005年创立了“今日学堂”。

什么叫“新教育”?

浙江目前有7家学堂

什么是“新教育”?张清一认为,传统的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产品”,而他的学校的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教育,没有作业,不用考试,是以提高小孩思维能力、培养做人准则、锻炼身体素质等为主的教育,这是根本。

张清一曾介绍过,他推崇的教育核心是:第一,身心健康,价值观的树立,这是人生幸福和成就的基础;第二,学会适应人生和社会,学会做事,学会自我管理;第三,激发兴趣与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思考;第五,最后是如何学习知识和如何考试。只有按这样的程序,才是把孩子一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即使后面的目标没有达到,也有幸福的人生。简单点说,“大学可以不考,身心必须健康;文凭可以不要,德才必须兼备”。

奉行“新教育”理念的学堂,遍布全国各地。在“新教育”网站上,有一张学堂的不完全名录,全国共55家,以江浙、广东、河南、山东地区最多。其中,浙江省内有7家学堂,分别在杭州、宁波、绍兴和金华。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张清一创办的今日学堂上课场景。长江商报2009年4月22日报道

这55家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叫学堂,有的叫书院,还有的叫家塾,不过奉行的教育理念一致,都是张清一开创的“新教育”。

学堂还有等级之分,一些开办时间较长、教师数量较多的学堂,等级会高一些。

比如网站最近晒出的一份名单,甲级学堂有4家,其中2013年在深圳开办的行知学堂,评分最高,有8位教师。7家乙级学堂,分散在青岛、石家庄、天津等地,有一家开明学堂就在杭州(就是快报记者昨天去探访的这家),2015年6月办学,有2位教师。

“新教育”的学堂是怎么开起来的?

从一些记录,可以略知一二。张清一在博客里,曾晒出几位家长和他的书信往来。一位妈妈想来今日学堂当老师,张清一劝她自己开学堂,几轮交流下来,这位妈妈真的筹备起一家学堂。一位家长说,各地学堂类似于加盟“新教育”,先了解、学习“新教育”理念,相当于做基础培训,然后再开办。

“搬砖男孩”事件引起巨大反响

这种新教育方式是家长太偏执还是大家过于担心了?

这两天,快报的微信、微博上,有很多网友留言,杭州教育圈的老师也在关注这一事件,大家各有看法,讨论热烈。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反对

理由一:不能拿孩子当教育的试验品

网友“刘小溜”:新教育是一种创新,但不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这是拿自己孩子当试验品。而且小学教育重点不是学习,是性格塑造和群体融入、兴趣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于社会的认知还不太深刻,自行规划需要引导,目前就定死方向,孩子未来过于窄,而且很大部分受父母价值观影响。以他父母来看,未来孩子可能:孤独,脱离社会,偏执,金钱至上,自私自利。

理由二: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了

网友“佳敏”:感觉这个叫张清一的新教育,忽悠了他爸妈啊!我们国家就是应试教育,以后想混社会文凭就是你的敲门砖!不读书成功的人有,那毕竟是少之又少!没钱没背景读书是你最接近成功的一条路。比如我们单位,大专生劳动合同、本科生外加人事管理合同,未来就是领导储备,这就是文凭的差距。

支持

理由一: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度量别人,谁都没法预测未来

网友“小5”:看完觉得好多人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孩子人家不知道操心么?开始以为是家庭条件不好,看完是人家不能苟同现世的教育环境,想给孩子一个特别的教育方式,看孩子搬砖,他自己不嫌苦,不喊累,锻炼自制力,非常好,把一帮人担心害怕的。这孩子快六年级了,成绩还不错,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其他所谓的家长啊老师啊,还是不要以自己的考虑去担心人家了。

理由二:不要一看到不一样的教育思路,就认为是洪水猛兽

网友“钱塘望月”:我看小孩子的背挺得很直,也不能说人家的教育一定就是错的,有时想想正规渠道的教育就一定是对的吗?那这些年为什么争着吵着要教育改革,改什么?改得一定好?我们不妨把思路放宽点,包容点,不要一看到不一样的教育思路就认为是洪水猛兽。

杭州教育圈讨论热烈

孩子还能回归学校吗?

昨天也有不少杭州教师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自己的看法。

胜蓝实验小学书记杨森毅非常关注“搬砖男孩”的事件,他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首先要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本身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绝不是看几篇教育故事,道听途说几个教育传闻,就能对教育行为吹胡子瞪眼的。更可恨的是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的角色,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如果家长不同意,“搬砖男孩”小朱还能回归学校吗?

杨老师还专门和市检察院的朋友对事件和相关法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无奈,这样的违法行为不像虐待和遗弃还不能构成犯罪,检察机关无法介入,只能参照《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也就是说,法律没有规定可以使用强制性手段,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出面调解。很无奈,只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果一种教育自称能“包治百病”

那一定有问题,需要警惕

在杭州教育圈里很红的张敏老师,也在关注这起“搬砖男孩”事件:“并非在学校受教育一定是对的,在外面读书一定是错的。但我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来看,这个家长的做法有一定问题。想要孩子回学校读书,比较尴尬。”

尴尬的原因是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孩子要入学读书,但没说孩子要在哪里读书。如果是在办学规范的学堂读书,并不是辍学,也不违法,没人有理由让孩子回来。不过,如果这个孩子上的学堂,办学不规范,教育、公安等部门是可以依法查处的。

假设学堂违规办学,被取缔或整改,孩子回到家里,也不去上学怎么办?

张敏老师说,目前只有通过街道、社区以及社会舆论的教育引导。

也有一些朋友问过张敏老师这个问题:把孩子送去私人学堂读书好不好?他说,没有标准答案,但家长可以在考察学校中,记牢一点:任何一种教育、教学形式等,都有利有弊,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一种教育自称能“包治百病”,那一定有问题,需要警惕。

搬砖男孩去年曾就读的那所私人学堂

在临安山坳里 现在已人去楼空

在此前的采访报道中,我们了解到,去年9月,朱文×曾到临安一所叫“开明学堂”的私塾去读书,接受“新教育”,后来被他姑妈强行劝回。另据了解,还有其他的认可“新教育”理念的学生家长,也把孩子送到临安去读这类“开明学堂”。

像“开明学堂”这类崇尚“新教育”的机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昨天,快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朱文×就读过的“开明学堂”。

从武林广场,驱车90公里,到达位于临安天目山镇告岭村。

朱文×曾就读的学堂,就在这个村子里。

经路人指点,我们找到了朱文×就读的学堂。这是一座5层的楼房,但没有任何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牌子或者特征。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这幢楼房的院子是敞开式的,楼房里没有人,每个窗户都拉上了窗帘。

5层楼房的边上,还有附楼。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望进去,原来是个饭厅。墙壁上,还贴着一些提示,踮起脚来能看到一些提示:按时就餐、如不用餐,需提前告诉炊事员……饭前念感恩词,每次盛饭盛菜一次不要打太多,保持餐桌整洁,每次吃饭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自己碗内的食物做到不浪费,不挑食……

另一面墙壁上,贴着感恩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天地万物给予我成长的机会……

在当地村民眼中,这幢5层小楼,名气很大。但大家对“开明学堂”,都不太了解,不仅叫不出具体名字,它的规模、有哪些人来过、来干什么,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

一位阿姨说:“上半年好像还看到过镇里的、派出所的、教育局的人来查过这个学校,听说是没有办学手续。不过后来还是继续开了。不过,最近是没有看到这个学堂开门过。”

回到小楼的院子里,给“开明学堂”的负责人高玉梅打电话。高玉梅称,他们已经不在这里上课了,建议我们到网上了解一下“新教育”。

刚要离开告岭村时,一位村民提供了一个线索:在附近的西游村,一个农家乐里,还有另外一个像“开明学堂”这样的私塾。

根据村民提供的地址,我们到了西游村,走进了一幢农民房。

这是另外一个“新教育”学堂。

屋里只有一对母女,女孩10岁上下。记者表示想了解下这里的“新教育”学堂,孩子妈妈就把孩子爸爸叫了过来。

孩子爸爸姓何,表示并不愿意接受正式采访,但愿意随便聊聊。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

之前,何先生夫妇也是在体制学校内工作过几年。后来,何先生的太太在家带孩子,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又在网上接触到了张清一的教育理念,非常赞同。看到张清一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办了一个专门的学校,何太太也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因此做了尝试。

“先是在寒假时候,在我女儿身上试试,学的是《国家儿童地理百科》。我发现一个月下来,她英语很厉害了。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你没有尝试过,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孩子只要智商正常,都可以做到的,这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你看现在很多小孩子,学母语学得很好,我们孩子生下来就听到周围人说母语,听得多了,学母语学得很快。英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何太太说,“现在这个学校,具体怎么做,主要是看张清一的博客。包括国内新教育在怎么做,我都在学。”

何先生说:“送孩子到这里来的,都是欣赏同一种教育理念的人,可以说,这是我们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做的一次实践。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不适合了,随时都可以做的。我想你也看到了,这个地方已经是半山腰上了,这么偏僻的地方,如果不是非常信任,谁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里呢?”

何先生强调:“我们主要是锻炼孩子的体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等,还有语言学习。”

何太太说:“平时我们上课的方式,你们可能很难理解,我们跟体制学校不一样。比如,看一部《狮子王》的电影,孩子可以从中学到英语,也可以学到坚忍不拔的意志,学到语言的美等等。”

何先生说:“朱文×同学搬砖,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也能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我记得以前我读初二时,不爱学习,我妈妈就叫我去干农活……太辛苦了。到初三时,我学习很用功,成绩刷的就上去了。现在过多的关注朱文×,对他以后返回体制内学校是不利的。”

交谈中,何先生夫妇也坦陈,来这里的学生,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继续回体制内的学校去学习。这里的学习经历,是他们的一段难得的学习经历。他们的教育,与体制内学校可以说是互补的关系。

(原标题:追踪 | 搬砖男孩父亲信奉的“新教育”张清一是个什么人?有读者说:他还带家长微信群炒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