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1%
02-19 12:02: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今天上午,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7万亿元,年均增长8.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占全市GDP的比重28%,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7万亿元

市经信委介绍,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有效化解新矛盾,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7万亿元,年均增长8.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占全市GDP的比重28%,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8%。

数字经济制造业部分增加值年均增长17.4%

市经信委介绍,我市智能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智能产业加速崛起,“芯屏器核网”产业架构逐渐形成,基本构建起以功率半导体为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新型显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智能终端建成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数字经济制造业部分增加值年均增长17.4%。

记者获悉,智能制造加快推进,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780个,认定智能工厂67个、数字化车间359个,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4.3%、产品不良率降低39.5%、运营成本降低21.9%、单位生产能耗降低18.3%。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标识解析顶级节点注册量突破1亿,解析量超7000万次,接入二级节点16个,集聚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关服务商近200家,“上云”企业7.1万家。累计建成5G基站4.9万个,占全国总数的7%。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达到59.2,居中西部第一。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据了解,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持续完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占工业比重28%。

同时,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亿元以上企业超400家,初步建成两江软件园、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重庆软件园等重点软件产业园区。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9.3%,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由18%上升至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5万元/人,较2015年增长13.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绿色工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较2015年分别下降18%和35.6%。全市建成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115个。

支柱产业质量持续提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率达25.5%,比2015年提升5.3个百分点,产值超百亿的工业企业20家,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汽车产业单车价值由8.5万元提升至10.3万元。

全市规模工业研发投入预计达360亿元,年均增长12.5%

市经信委介绍,我市创新引领发展动力接续转换,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持续增长,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2345家;规模工业研发投入预计达360亿元,年均增长12.5%;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1.6%,较2015年提高0.64个百分点,连续保持西部第一。企业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建成投用,建立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独立法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78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其中长安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居行业第一。

据了解,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全市进入技术创新指导性目录的新产品数量达2650个,年均增长20%以上,新认定市级重大新产品402个。一批先进技术正在加速形成,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全球最小间距Micro-LED显示技术引领未来方向,汽车智能主被动安全一体化设计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工业设计先导作用加速显现,建成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7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吸引无限空间等一批知名工业设计公司落户,涌现了长安UNI系列等一批优秀原创设计产品,率先在全国建立工业设计职称评价体系,设计产业生态不断健全。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分别增长5.8%、17.3%和5.8%

市经信委介绍,我市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开展服务区县、服务园区、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累计深入企业2547人次,为企业解决问题1383项,“三服务”已成为全市经信系统服务企业的“金字招牌”。工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工业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审批流程和时限大幅压缩,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应急转贷机制,转贷额突破700亿元;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成为全国产融结合典范,授信额度达54.4亿元、平均利率仅为4.69%。

对标世行标准,推动企业用气报装“六减”和办电“三零”“三省”改革,用电、用气条件极大改善。出台推动制造业发展“36条政策”,制定了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消费品、软件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系列产业政策,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建设蹄疾步稳,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3个,形成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为双核的“2+10+36”园区发展架构体系,建成区面积超700平方公里。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累计达92.5万户。其中,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659户、“小巨人”企业60户、“隐形冠军”企业3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累计达65户。

2020年,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快速恢复并呈现向好趋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分别增长5.8%、17.3%和5.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3个、13.2个、5.7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