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能写仙乐,能击羯鼓:音乐天才李隆基还有哪些艺术成就?
03-24 18:09:29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在整首《琵琶行》中,琵琶手弹奏的曲子,有名称的只有两首,“初为霓裳后六幺”,一首是《霓裳》,一首是《六幺》。即便琵琶演奏到最后,“莫辞更坐弹一曲”,白乐天也没有写弹奏曲子的名称。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它一般由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

唐代崔令钦的笔记《教坊记》,详细列举了当时流行的四十六种大曲名称:

踏金莲 绿腰 凉州 薄媚 贺圣乐 伊州甘州 泛龙舟 采桑 千秋乐 霓裳 玉树后庭花伴侣 雨霖铃 柘枝 胡僧破 平翻 相驼逼 吕太后 突厥三台 大宝 一斗盐 羊头神 大姊舞大姊急月记 断弓弦 碧霄吟 穿心蛮 罗步底回波乐 千春乐 龟兹乐 醉浑脱 映山鸡 昊破四会子 安公子 舞春风 迎春风 看江波 寒雁子 又中春 玩中秋 迎仙客 同心结

《霓裳》,全名《霓裳羽衣曲》,这一定要先说唐明皇,李隆基。

他是此曲的创造者。

唐明皇游月宫,谁带领?有申天师、洪都客,有罗公远,还有叶法善,最著名的当数天师叶法善。

道教作为大唐国教,法曲自然是主旋律。

宋人李上交的笔记《近事会元》,卷四《霓裳羽衣曲》中,有关于此曲的来历:

唐野史云,明皇开元中,道人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曲。遂篴中写之。会西京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因敬述所进为曲身,名《霓裳羽衣曲》也。

虽是野史,情节却相当完整。

开元年间,唐明皇由道士叶法善引导上天,进了月宫。月宫的秋天,天气清冷,在这样的环境里,凡人是不能久待的,但是,月宫中仙乐阵阵,让人飘浮,如在梦幻。返回途中,隐隐的仙乐仍在耳边回荡。等回到人间,只记得半只曲子,赶紧找纸笔记下来。巧的是,西京都督杨敬述,这时向唐明皇进献了一首曲子,音乐专家李隆基一看,声调和在月宫中听到的差不多,于是,就将月宫中听到的作曲子的序,杨敬述进献的作曲子主体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起名《霓裳羽衣曲》。

但还有另外几种说法。

比如,宋代乐史的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这样记载:

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故刘禹锡有诗云:

“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三乡驿者,唐连昌宫(洛阳宜阳县的离宫)所在也。

宋代王灼的笔记《碧鸡漫志》卷三这样判断:

《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不管哪一种说法,《霓裳羽衣曲》,都是一种揉合性的创作,它沾着仙气,犹如仙乐。

这一下,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曲子诞生了。

有诗为证。

《全唐诗》中,“霓裳”这个词,出现过一百多次,其中,至少有六十多次,直接写到这部大曲,有说来源,有说曲调,也有说结构,还有说配器,涉及方方面面。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历代帝王中,他的音乐才能和多情种子,数一数二。

宋代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让我知道了李隆基多情的源头。

唐玄宗打得一手好鼓,这种鼓叫羯鼓。羯鼓的特点是,透空碎远,和一般的鼓极为不同,它可以独奏。沈括研究认为,唐代的羯鼓曲,比较著名的有《大合蝉》、《滴滴泉》等,但都差不多失传了,到他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人会这个了。他这样写:唐玄宗和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讨论羯鼓时,透露一个细节说,他为了练习打羯鼓,打坏的鼓杖,有四柜子之多。

在我知道李隆基是打鼓高手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运气十分好也十分坏。十分好是,靠他太爷爷、爷爷和父亲的积累,唐朝到他这里,已经非常强盛,这不是他水平高,而是他运气好。十分坏是,唐朝的由盛而衰,也是他造成的。最后仓皇出逃,场景非常凄惨:派出前导官沿路安排皇帝的食宿,结果前导官和沿途的县令都撇下皇帝不管,逃得无影无踪。再派使者征召其他的官吏与民众,也没有一个人响应。到了中午还没有饭吃,杨国忠只好自己去买饼给他吃。还是老百姓善良,他们看到皇帝如此悲惨,就来献食,虽然都是粗粮,但皇孙们却一抢而空。

器重宦官。他曾经这样说,没有高力士在他身边值班,他都睡不好觉。于是,从他开始,一大批宦官得到任用。这样的结果就是,高力士甚至代替唐玄宗阅读天下的奏章,小事就直接处理了,大事才向他汇报(谁知道高会瞒下什么大事呢)。

乱伦高手。杨贵妃原来是他儿子寿王的妃子。他想尽办法把儿媳弄到自己的床上,过程就不去说了。“脏唐”里,他的“功劳”不可磨灭。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决心?费如此大的周折?做这种事情真要下点决心。原来,杨贵妃除美貌以外,还有特别的天赋,就是通晓音律,唱歌跳舞样样拿手,这一点,与爱好音乐的李隆基兴趣十分相合,自然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好了,说这些你就可以看出,李隆基平时大概在干些什么了。因为这样的素质,你还想让他学习唐太宗?看来,唐太宗的一系列忧虑都白费了,他的子孙比他潇洒。他的兴趣在音乐和泡妞等享受上呢!

于是,我们可以设想李隆基第一次看到听到这个羯鼓就异常激动,这个东西能表达他的心声,能让他放松,能让他达到想要的理想境界。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会给一个人带来无限的动力!他初试牛刀,竟然博得满堂喝彩,于是信心倍增,不断地打啊,打啊,有空就打,没空也要想办法挤时间去打。

有一天,宰相姚崇来请示任用干部的事情,李隆基就懒得理他,不理他的理由是:你宰相就不应该把这么细碎的事情拿来烦我,什么事情都要我处理,那我还要你们宰相干什么?这说明,他早就知道皇帝只要抓大事就可以了,不必事无巨细都要躬亲的。但这个羯鼓不一样,这是我最爱。我有这样的特长,为什么不发挥出来呢?皇帝就这么任性!

我在清朝余怀的笔记《板桥杂记》中,还读到一则《教坊梨园》,他也写到了李隆基的这种音乐爱好,他基本上就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学教授,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道观所奏之曲),《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经典,他还选极漂亮女学生三百,在梨园亲自授课。

不幸的是,唐朝无与伦比的美好时代,就这样被他给打坏掉了。

喜欢羯鼓无罪,喜欢音乐无罪,但谁让他是皇帝呢?

说到李隆基的音乐才能,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

他堪称唐朝第一音乐天才,动手能力极强。骊山有鸟名叫阿滥堆,叫声好听,他就将它的声音谱成曲,直接取名“阿滥堆”,左右皆能传唱。“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唐张祐诗)。

所以,他皇帝做得六七分,音乐才能却有十分,不仅鼓打得棒,戏曲学院院长做得称职,花脸也唱得好,还充分体现在对马的培养上,他能指挥人,将一匹匹野性十足的马,训练成中规中距,听着音乐立即起舞的表演马。

公元八五五年,唐朝作家郑处诲,他的笔记《明皇杂录》里,就有对舞马的生动描写。

四百匹从各地精选出来的良种马,被送进了宫中,还有塞外各少数民族首领进贡来的,品质都是一流。这些马来源杂,尤如电影学院招生,人数虽少,但全是行业拔尖级的。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超大型的舞马文工团了,这个团里,马是主角,人是配角,一切以马为中心。

每一匹马都取有名字,靓仔,帅小伙,全是好听的某某宠儿某某骄子,宝贵得很。训练时,分成左右两队,各有指挥。随着旗帜的舞动,音乐的节奏,马们开始做起了简单的动作,由混乱到整齐,由简单到复杂,等练到整齐划一时,场面就显得十分宏大。

李隆基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这一天定为千秋节,做梦都想千秋万代。节日那天,唐都长安,勤政楼前,文武百官和长安的百姓,都可以观看这场盛大的歌舞表演,人们似乎更都期待马们的精彩表演。

舞马就这样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们身上披着鲜艳的锦绣衣服,鬃鬣也用金银装饰,还要再配上一些珠玉小挂件,盛装赛过唐朝舞娘。

年轻,标致,穿着淡黄色衣服,系着有花纹的玉带,一队乐手欢快上场,著名宫廷音乐《倾杯乐》响起,马们的表演开幕。

而《倾杯乐》又是谁作的曲?难道仅仅是喝酒时的表演?喝酒都需要满杯大杯拎壶冲?喝酒喝得杯子都翻倒了?不管怎样,这样的音乐节奏,一定是强烈而欢快的,犹如现代劲爆迪斯科。

四百匹马,左右两列,昂首翘尾,踏着喜洋洋的节拍,绕着全场致意一圈。随着挥舞的旗帜,前后左右,马们不断变幻着造形,俨然人的舞蹈。大唐山河,气象万千,物丰民富,安居乐业,唐朝皇帝要的就是这种正能量传播!

忽然,中间精彩动作夺人眼球:

场地中央,三层板床抬上,一勇士骑着马快速跃上板床,在窄窄的板床上旋转如飞,东西南北中,勇士和马频频向人们致意;

一壮汉举起一张板床,蹲地,站稳,一匹马迅速跃上板床,在窄窄的板床上振首嘶鸣,东西南北中,如痴如醉。

整场表演有数个小时,几十个章节,集体舞蹈,自选花样,舞马们各显神通,唐人们尽情饱着眼福。

安禄山也喜欢看这样的表演,但是不过瘾,看着看着,就想干自己的大事了,你个李隆基,凭什么我要给杨贵妃当干儿子啊,老子骗你们呢。

安禄山的倒唐运动,轰轰烈烈,沉缅于酒色音乐中的李隆基,自然一下无法应付,只有往天府之国跑去了。舞马文工团,那些很有表演天赋的马们,也都失业离散。没有人欣赏,职业优越感迅速消失。

在范阳,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从安那里得到了一匹失散的舞马,当然,他只是看着马的外表好看,就将它补进战马的序列,放养在马棚里。

有一天,田大将举行军中宴会,犒赏士兵。音乐一响起,那舞马就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养马人一看,呀呀,不得了,妖孽,马还会跳舞,显然不是好征兆,说不定要出什么乱子呢。于是就拿着扫帚抽打舞马。鞭子打在舞马的身上,马以为自己表演出什么差子了,是不是跳得不合节拍啊,是不是我没有穿华丽的表演服啊,总之,舞马更加卖力地跳着,精神十足。

见到这样的场景,养马的小官也不敢怠慢,急忙向田大将报告。田大将认为,马跳个舞,没什么大不了的,用鞭子抽打就是了。鞭打得越来越重,舞马却跳得越来越认真,它跳得越好,打得越重,最后,舞马被打死在马槽下面。

其实,现场也有人知道,这极有可能就是宫中流落出来的舞马,但是,他们都怕田大将的残暴,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舞马,打死了就打死吧。

一匹会跳舞的马,一匹有极高表演天赋的舞马,就这样死在唐朝地方军阀的乱棍之下。

李隆基宫廷里的舞马,只是马成长发展史上的一个顿号而已,却终究成了悲剧。依我看来,这悲剧在于,有才但不为别人所知,而且在不适合的场合显现才能,反而被认为是妖孽。说轻点,是舞马和军队的气场不对,信息沟通有欠缺,牛头不对马嘴,对牛弹琴;说重点,马不去劳作,不去打仗,光会花架子的表演,以军事为重的大将当然不需要你了!

不过,我们是不能苛求舞马的,因为“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王建《旧宫人》),那些昔日表演《霓裳羽衣曲》的宫妓们,也都成了扫地的杂役,何况马呢?

李隆基几乎是用音乐在全方位治国,自然,他视自己灵光闪现的月宫调《霓裳》曲为得意之作,它也确实是旷世之作。于是,全体唐朝人民都膜拜。

《霓裳》曲,始于开元,盛于天宝。

除太常署、教坊外,李隆基还专门成立梨园,在梨园中又特别成立法部,教习法曲,《霓裳羽衣曲》,就是法部最有代表性的曲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换现代话说,这个部,就是童声合唱团,由十五岁以下的少年歌手组成。唐朝的专门音乐机构,都要演出《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宣传攻势,《霓裳》得到了迅速普及。

于是,盛唐大国,霓裳翩翩。

原标题:能写仙乐,能击羯鼓:音乐天才李隆基还有哪些艺术成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