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家 > 正文
从苇席火炕到全屋智能:中国居民家居环境之变
04-20 09:54:07 来源:新华社

“小白你好,我回来了!”“小白在!你好!”正在此间举行的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家风展上,一阵清晰的人机对话将现场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智能家居区域。使用者仅通过语音指令就完成了打开电视机、拉开窗帘、指挥智能机器人打扫室内卫生等操作。

55058fcc-d7ed-4428-a103-45ef031532fb..jpeg

近几年,智能家居已悄然走进万千中国居民家中。“越来越多年轻客户要求我们做全屋智能方案。从进门指纹解锁,到语音甚至手势控制家中绝大多数物品,‘未来之家’已经成为现实。”有着7年从业经历的家装设计师迟先生说。

在中国,借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东风,智能家居发展迅速。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至2022年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5.3%,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7亿元人民币,市场渗透率将上升至21.2%。

走过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家居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粉刷着白墙绿腰线的房间。在这里,黑白电视、磁带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一应俱全。老式沙发旁的茶桌上,半块砖头大的“大哥大”(手提电话的俗称)格外显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典型家居。新华社记者 高爽摄

除了家电,房间里还有餐桌、双人床、橱柜等物件,小小一间屋子承担着卧室、餐厅、客厅等多种功能。“我家20世纪90年代买的房子就是这样,面积小,只有50多平方米,所以屋子里的每件物品都有它的用途。”今年56岁的孙女士说。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大为提高。有了积蓄的中国人开始注重家居质量的提高,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三大件”成为每个家庭的憧憬。

一座铺着苇席的火炕,一张放着搪瓷茶缸和手电的炕桌,一只绘有花草图案的炕柜……描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居场景的展区,吸引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家居。新华社记者 高爽摄

“坐在炕沿上摸摸苇席,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住在农村的日子。”今年72岁的吴女士说,她小时候家里家具很少,一张炕桌既是母亲缝缝补补时放针线的地方,又是全家七八口人吃饭的餐桌。“那时候家家一个样,谁家多一条板凳都要被借来借去。”

从动辄上万元的“大哥大”,到现在触手可及的“语音助手”,科技进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智能家居设备越来越平民化。从“家家一个样”到“智能家居随心配”,中国家庭家居环境不仅经历了家居摆设从少到多、从能住就行到追求宜居的变化,也悄然见证着70年间的时代巨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