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20余年出土近19万件(套)文物及标本
10-14 22:17:40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10月14日,市文化旅游委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全市‘十四五’考古工作座谈会”。重庆日报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20余年来,我市三峡考古、基本建设考古、主动考古共出土近19万件(套)文物及标本,体现出巴渝文化的厚重底蕴。

▲奉节永安镇遗址出土的包金铜节约。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座谈会上,重庆考古老中青专家代表等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重庆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谋划全市“十四五”考古工作。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考古发现表明,重庆是长江上游唯一建立完整新石器文化谱系的地区,丰都玉溪遗址是长江上游最早的新石器聚落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为著名的大溪文化命名地,忠县中坝遗址发现了东亚最早的史前工业化制盐遗存等,这些考古成果填补了西南乃至中国考古的空白。

此外,重庆考古工作者还开创了水文考古、盐业考古、冶锌考古,扩大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展现了巴渝先民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丰都袁家岩墓群出土的巴渝神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是伴随三峡考古全面启动而诞生的一支专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近年,该院有2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2019年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受到考古界瞩目。

“三峡考古为重庆培养出专业考古队伍和诸多专业人才,他们坚韧不拔,在山城防御体系、石质文物等领域的调查、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重庆巴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豫川说,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多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足石刻研究院和重庆出版集团编纂出版《大足石刻全集》等成果彰显出重庆考古的水平和气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建议,川渝文博单位应抓住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契机,加强对川渝石窟寺考古调查研究,编辑出版巴蜀石窟全集。他还认为,文物保护利用应更加与时俱进,用科技手段让文物延年益寿。

▲丰都袁家岩墓群出土的巴渝神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目前,全市共有260余位专职考古工作者,多位与会代表建议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如何为重庆考古注入新鲜血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说,考古学涉及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重庆的高校、文博单位等应将力量整合起来,提升培养考古学专业人才的水平。此外,还应加强考古成果的展示和传播,利用科技手段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和从事考古。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昭

原标题:重庆20余年出土近19万件(套)文物及标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