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谁偷走了我们的免疫力
05-16 17:27:03 来源:重庆党建

QQ图片20200516172804.png

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并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人体免疫力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情绪、睡眠、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力无法短期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每个人生活习惯的镜子。在病毒面前,免疫力无异于你身上自带的盔甲。我们该如何爱惜这套盔甲、加固这道个体健康的防火墙?

永远积极 同时放松

2月28日,经过20多天治疗已痊愈的“清流哥”,从方舱医院出舱,转至隔离点。3月13日回家。

这位因在病榻上捧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走红网络的年轻人,打破了国人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刻板印象——他没有愤怒、忧虑、崩溃,而是泰然自若、以“读”攻毒。不少网友被他的良好心态感染,表示“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另一种生活状态”。

其实,不烦不乱、能正能静的心态就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免疫力。

一方面,心理免疫力的强弱,与时代不无关联。经济社会的飞速奔跑,让人们物质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富足,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外在压力和诱惑,也在刺激人们的欲望,制造内心的冲突。

另一方面,不烦不乱、能正能静的心态来自接纳和处理压力的能力。压力之下,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所以,人们倾向于认为压力不仅有害而且可怕,应当想方设法消除。不过,畅销书《自控力》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说:“研究人员花了8年时间追踪18.2万死亡案例,发现美国人过早离世的原因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认为压力有害的这个想法。”

凯利·麦格尼格尔的研究显示,压力本身并不是敌人,如何看待压力才至关重要。比如,如果把压力视作身体在帮助人准备迎接挑战,身体就会信任这一判断,相应的,压力反应就会更健康。

这意味着,在面对压力、接受压力之后,调整个体对待压力的态度,处理压力,进而放下压力,积极应对,对外界有接纳,对自己有要求,把压力当助力,就可能与压力和睦相处,提高情绪与心理的免疫力。

好睡让血液干净

当我们体验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先进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顺天应时生活已跟我们渐行渐远。某种意义上,睡眠就是我们为现代生活付出的代价。

马修·沃克在《意识、睡眠与大脑》一书中写道:“100年前,美国只有不到2%的人口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现在,几乎有30%的美国成年人这样做。”

中国人的睡眠也不乐观。《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公众对睡眠的重要性打分高达9.5分(满分10分),但对于自身睡眠满意度却只有6.7分。其中,年轻人满意度低于老年人。

有的人苦于没空睡。快节奏的生活压缩了人们的休息时间——晚上9点、10点才能到家,让睡一个好觉变得有些奢侈。

有的人贪玩不想睡。在他们的作息时间表里,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公号要读、抖音要看、游戏要打、热剧要追、微博要刷……以至迟迟舍不得关机闭眼。

有的人发愁睡不着、睡不好。他们明明很困了,但翻来覆去就是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时间不够长,或者无法一觉睡到天亮,容易在夜间醒来等等。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

2019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兹海默症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

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在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累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

吃出免疫力

在情绪的压力下,火锅、奶茶、炸鸡、蛋糕、烤肉这些高热量和高糖食品高居“吃货排行榜”榜单Top5。

高热量、高糖分食物打败医生、营养学家苦口婆心推荐的清淡饮食其实不难理解。研究显示,在应对压力时,人体会分泌更多皮质醇。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是人体的一种应激激素,或者叫压力激素。当人体处于压力、害怕、恐惧、焦虑等状态时,身体就需要皮质醇帮助释放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给身体充当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不过,皮质醇让人爱恨交加。如果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它的负面效应就会显现,带来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等问题。换言之,当人体面对压力时,在皮质醇的作用下,炸鸡酥脆的外壳就会格外诱人,甜香绵软的蛋糕变得难以拒绝,而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清淡饮食则不会让人那么愉悦。

不得不说,国人距离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出免疫力,仍然道阻且长。以饮食上最该讲究的“节制”二字为例,“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等养生谚语虽广为流传,但暴饮暴食者大有人在。

少吃的硬道理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团队在美国权威期刊《细胞》在线发表研究成果,称超过1/2的衰老细胞和1/4的衰老基因能被“七分饱”逆转。通俗地说,少吃能够减肥延寿。

运动战胜惰性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循证医学数据表明,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预防结肠癌和冠心病,缓解心理压力。从这个角度讲,运动其实是缓解不适的良药,是疲惫生活的糖果。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中度的有氧运动就能增强免疫力。有运动习惯的人,其感冒次数会比不运动的人少。即使感冒了,身体不适的天数也比较短。

不运动的理由当然各式各样。“没时间、伤膝盖、跑不动”都不失为自我安慰的好借口,不过很有可能,医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用“挺严重、还能治、费用高”来“恐吓”你。当你觉得被工作累得没精神、没力气,很可能这恰恰是在提示你需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对抗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懒癌。

如果说,走到生命最后是健康在决定我们能否体面离场,那么,健康就是对我们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提升自身免疫力的犒赏。它既没有“跨越式”的达成捷径,也不是每餐沙拉、每天健身、每晚早睡、每日好心情的苦行,而是向着健康付出点点滴滴但又持之以恒的行为改变。

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你我,才能汇聚成一个健康的中国。愿健康成为我们民族画像的重要元素。

重庆党建 张冉燃

原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免疫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