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公交 “医生”陈庆松 车辆的声音他能懂
04-30 11:39:03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4月29日,这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也是公交车司机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工作日。

巴南区李家沱公交车场,一辆刚刚回来的公交车,车尾发出洪钟般的响声。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男子闭着眼睛认认真真地听着,当这响声逐渐平息下来时,他突然提高八度:“再来两脚,轰到底!”

对每天开回来的车都要仔细检查

声音再度恢复到正常,男子睁开眼睛,指挥驾驶员把车开进维修车间,“发动机有烧机油的情况,暂时别跑了。”

驾驶员点了点头,“要得,‘陈医生’说了的问题,没得跑得脱的。”

其实,驾驶员嘴里的“陈医生”并不是真正的医生,他叫陈庆松,是重庆南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渝南分公司的机务管理员,因深谙车辆问题的各路套路,有毛病的公交车都能在他的手底下获得新生,所以,驾驶员又亲切地喊他作“陈医生”。

如何从“老司机”炼成“老医生”?在五一劳动节前,陈庆松抽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当一个会修车的好司机

今年46岁的陈庆松曾是一名公交车司机。1992年,他正式进入交通行业,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因公司内部的调整,又被借调到出租车公司和旅游车公司。

出租车是要计算板板钱的,如果车时不时“扯拐”进修理厂,耽误时间,跑的钱根本没啥结余。于是陈庆松会时常去修理厂,看师傅们修车。

“那会儿的车,全部是机械式的,反正出了毛病,就肯定是机械部分扯拐了。”陈庆松说,开出租车那会儿自己学了不少的技术。

后来去开旅游大巴,对修车的要求更高了。

“那会儿开车去九寨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如果车坏了,自己不会修,等人来急救,游客怕会急死。” 陈庆松说,会修车的他也成为导游们心中最踏实的合作伙伴,有的甚至点名要陈庆松出车。陈庆松也越来越觉得,在车辆发出求救信号之前,就应该晓提前晓得如何解除警报,这才是职业司机必备的素质。

2006年,陈庆松回到当时的一汽巴士,因对车辆和驾驶都很熟悉,开始正式负责节能工作。

忘我地研究只为搞懂发动机技术

利用驾驶员休息间歇,问问车况

发动机,又称为汽车的心脏。

负责搞节能工作的他明白,过去当驾驶员时,会修车,叫做锦上添花。现在搞节能工作了,修车的技术不能再浮于表面,必须认认真真地学。

“一辆正常的公交车每天的燃气消耗是50多公斤,而个别不正常的一天能耗达60多公斤,找清楚原因,才能实现节能。”作为一个负责节能的技术员,陈庆松说,驾驶员看自己的眼神都很期盼,“因为每一辆车都有燃气考核,一旦能够节约更多的能源,单位对驾驶员是有奖励的。”眼看着车子一点一点的问题找出来,能耗一点一点地降低,那种满意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不过,对于修车来说,陈庆松还是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

曾经他还因为发动机故障原因,与厂里一位易师傅发生争执,说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话,易师傅一气之下离开了,而不服输的陈庆松却自己一个人在修理厂闷头研究,从早上8点钟开始直到晚上7点钟,连厂里关门了都不知道。直到易师傅7点钟来关门时看到他,才问:“你怎么还在这里啊?没去接小孩吗?”

这个时候,印证问题如自己所想的陈庆松,才拍了拍脑袋一股烟儿地往外跑。

尝试修理各种发动机

2010年,公交集团引进了不少后置发动机的公交车,这种车的车厢相比前置发动机更加宽敞,但发动机也有了变化,多数来自于上柴发动机和玉柴发动机。

利用驾驶员休息间歇,问问车况

“没见过自然不敢动手修。”为了搞清楚这些发动机的原理,陈庆松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泡”修理厂上,他知道哪位师傅技术好,也晓得从哪里可以学到技术,在“泡”时间的历练之下,陈庆松终于搞明白了各种发动机。

看得多了,自然识得广。后来,空调的发动机出了问题,他也能动手修理,“再后来,也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呢,各种问题都清楚了,降低能耗不是问题了。”

再接下来,陈庆松开始研究驾驶员的脾气,“有的驾驶员脚重、脾气大,一脚油门下去,气耗自然也高。”所以,每一辆公交车其实油门高低都不太一样,脾气急躁的,调的“绵”一点,免得总是加大油,对车不好,乘客坐起来舒适感自然也差了许多。

几年磨下来,那些喜欢加大油的司机,也逐渐改掉了开车的坏习惯。

修理厂的破烂王 有些零件自己做

陈师傅告诉上游慢新闻记者,公交车的行驶过程中,更换机油才能让公交车跑得更远更顺畅,所以,为了公交车跑的快,一些驾驶员也养成了“勤”加机油的习惯。还有很多驾驶员不了解机油的属性,曾把发动机的机油加成后“牙包”的油,这样不仅会烧发动机,还会造成结碳,给车辆的行驶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在陈庆松看来,这简直不可忍受,“有的驾驶员想起来了就加想不起就不加,如果这么随意,还要机油尺干嘛?”所以,在南部公交江北分公司时,有人曾戏谑地说他,机油就是陈庆松的血,加机油等于加他的血。

在李家沱的公交车场,上游慢新闻记者还看到不少很旧的空调出风口等零件,陈师傅说,如今渝南分公司有202辆公交车,都归自己管,万一哪一个零件坏了,有的车已经没生产了,零件自然也不好配,要不是有这“捡破烂”的习惯,恐怕很多零件都没法找得到。

除了“捡破烂”,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零件,陈师傅还要和同事们一起动手自己做。

“我们做的工作虽然看起来脏兮兮的,但只要驾驶员可以平安开着车上路,让乘客平安地抵达终点站,这就足矣。”陈庆松说。

记者手记:

他用奉献诠释了“工匠精神”

在李家沱的公交车场,陈庆松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上面写着“陈庆松创新工作室”,办公室不大,却摆着不少公交车上需要用到的东西。

陈庆松的办公室窗户正对着车场,每一辆公交车进入车场发出的“嘶吼”,他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也能第一时间辨别出问题。

在记者采访的间隙,不断有车辆进出不断有驾驶员来找“陈医生”给公交车“看病”,他真的就像一个医生一样,却是给那还没有任何病理特征的公交车瞧出隐藏在发动机深处的毛病,他说,自己要做一个优秀的机务工,不但要在节能上做到最好,也要在维修上努力提高。

正是那份对工作的笃定,支撑着陈师傅完美地诠释着“工匠精神”。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 毕克勤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