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80年代歌舞厅的无敌配乐:听到哪首开始忍不住摇摆?
04-16 20:36:49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今天不蹦迪,明天变垃圾。”

这是今天年轻人中流行的“嘭擦擦”。但你知道吗?能和爸妈一起聊聊他们那时的“嘭擦擦”才是件又酷又暖的事儿。

不信就带上耳机,穿越到80年代去逛逛那时的歌舞厅吧。

来歌舞厅能干啥?

改革开放初期,交谊舞和新兴势力迪斯科瞬间打开国人的心扉,成为生活娱乐中的新宠。

198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主持人和嘉宾们翩翩起舞。随后,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宣布解禁。许多单位、工厂、学校等纷纷开始举办周末舞会。

八十年代,交际舞厅出现,到九十年代初期达到鼎盛,那时候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区都有几家有名的舞厅,鼎盛时期,市区舞厅就六七十家。像重庆渝中区的小洞天、沙坪坝的皇冠、温州的文化宫舞厅、灯光球场、温州大戏院,沈阳的小百花娱乐厅等等。

刚开始,这些舞厅设备简单,一个音响加几个彩色灯泡,音乐一起,年轻人就开始舞动。上午,歌舞厅以跳交谊舞为主,下午、晚上则跳迪斯科。

好的舞厅不仅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和装饰,还有现场演奏的爵士鼓伴奏和歌手表演。陈明、戴军、黄绮珊、毛宁、阿宝、林依轮等都是曾经在深圳歌舞厅驻唱赶场过的歌手。

1993年就曾有一个情景喜剧《海马歌舞厅》,专门讲述北京时尚男女的物质、精神世界。小小的海马歌舞厅,成了浓缩夜场人间百态的悲喜舞台……可见当时去歌舞厅跳舞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QQ截图20190416200149.png

1992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赵丽蓉的小品《妈妈的一天》中有一句台词,:“探戈,探戈,就是趟着走……”,这个小品,正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热衷西方交谊舞的一个缩影。

QQ截图20190416200130.png

这回知道广场舞为什么流行了,因为人家年轻时就是舞厅里的扛把子啊!

就像任何时代都有共性一样,年轻人当然是舞厅的主力军。但八九十年代的舞厅里除了小年轻外,也有相当数量的无业游民、中年男女、机关干部,和生意人。跳交谊舞成了他们共同的爱好。从三步、四步、伦巴到探戈,无论手势、舞步甚至面部表情,聚在一起学跳舞,学花样,比舞姿,更有舞民发明了“十四步”“十六步”等舞步类型供初学者掌握。男女相对而立,前后交错,翩翩起舞。

女性们的装束,夏天是大裙子,其他季节就是毛衣配黑色紧身健美裤。

来歌舞厅要听啥?

交谊舞舞曲的选择也很讲究,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交谊舞名曲选》,里面包含中外各类交谊舞歌曲。

 舞厅演奏的交谊舞曲一部分是世界名曲。无数穿戴时髦的青年男女在跳华尔兹。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这样的圆舞曲。

也有中国民乐改编的快四五经典舞曲《步步高》《喜洋洋》。

随后,舞厅又增加了当时流行的港台歌曲。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九十年代的舞厅TOP 1 。

1989年,尚不满30的童安格推出了自己的第5张个人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是他第一张进入中国大陆的专辑,一夜之间风靡整个中国。

探戈舞曲《彩云追月》也是那个时代的必跳曲目。

电视连续剧《人在旅途》主题曲,翁素英演唱的《人在旅途》也让人难以忘怀。

来歌舞厅还能干啥?

除了交谊舞,还有迪斯科,虽然这个名字是个舶来品。

刚开始,人们称迪斯科为摇摆舞,是七十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流行舞曲,电音曲风之一。强劲的节拍和动感的节奏让年轻人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叫嚣着自由与反叛。

这种充分张扬自我、解放身体的音乐形式立刻成为年轻人的时髦之选,带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舞蹈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创造了一种呐喊的方式,被压抑了许久的欲望在迪斯科的撩拨下逐渐苏醒。

没有手机、微信、QQ的年代,舞厅是人们的主要社交场所,那个时代的“非诚勿扰”也在这里上演。许多小青年就是在这嘭嚓嚓的气氛中有了第一次心动。

舞厅还是时尚潮流的秀场,在这里,满眼都可以看到穿着蝙蝠衫、喇叭裤,霹雳服、戴着蛤蟆镜的潮人。

在这一代人心目中“不倒不死”的经典迪斯科舞曲一定是《荷东》和《猛士》。

《荷东》全称是《Hollyhood East Stars》,是年轻香港音乐制作人80年代中期的代表作品,1985年香港飞时Face公司出品,由中唱广州公司引进到大陆后,里面的每首歌都成了当红炸子鸡。《猛士》全称《Master Mix》,由于和粤语的“猛士”发音类似,故取名《猛士》,也是香港飞时Face公司出品,1986年由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引进大陆。

现在爸妈的珍藏品中除了你的奶瓶儿,也许还有这两张专辑。

《荷东》

 《猛士》

受国外迪斯科曲目影响,许多香港制作人,歌手开始翻唱、制作迪斯科歌曲。也许没有见过歌名,但这几首你一定听过。

邓洁仪的《路灯下的小姑娘》翻唱于Modern Talking演唱的《Brother Louie》 

歌曲《来吧,吉米》是1982年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的插曲,相比电影的成功,这首歌曲更具影响力。在80年代,火爆印度,风靡东南亚,尤其在中国范围内,在梅子翻唱后引起一时轰动,同时引发了一场迪斯科热潮。

《成吉思汗》,流行于1980年代的一首歌曲,是德国成吉思汗(Dschinghis Khan)乐队的代表作。在中国,香港歌星林子祥翻唱后,瞬间流行于各大舞厅。

《Monica》是张国荣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吉川晃司作曲,黎彼得填词,1984年这首歌曲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以及十大劲歌金曲奖。此曲打破香港乐坛以往抒情风格,开创快歌劲舞热潮,它为香港乐坛注入了一种劲歌热舞的新活力,成为迪斯科舞曲中粤语劲歌的鼻祖式作品。

时至今日,KTV、酒吧、游乐园等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过去的老舞厅几乎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红红绿绿的旋转彩球照出了八九十年代斑斓的青春,当这些歌曲再次响起,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

原标题:80年代歌舞厅的无敌配乐:听到哪首开始忍不住摇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