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夜读|深度解读!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诞生记|小伙偷吃了只价值2888元的“战斗鸡”
04-10 21:43:48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意想不到】

小伙偷了只价值2888元的“战斗鸡”,民警到时它成这样了…

@新京报我们视频消息,4月5日,浙江永康的市民报警称,自己买来的“越南斗鸡”被偷。民警查看监控后很快抓到偷鸡男子。该名男子被抓时,斗鸡已经被吃的只剩下鸡脖子和鸡脚……

【揭秘】

深度解读!首张黑洞照片诞生记

@人民日报 消息,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已证实,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有无数的黑洞神秘地藏身于各星系中。

但人类却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并不知道它的真实模样。

为了能一睹黑洞真容,2017年4月5日到14日之间,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他们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希望利用其捕获黑洞影像。 

最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幅“照片”。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这张照片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六地同时发布。传说中的黑洞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本报记者为您揭秘整个过程。

认识黑洞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那么,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内核会急剧塌缩,所有物质快速的向着一个点坍缩,最终坍缩成一颗黄豆大小的奇点,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扭曲周围时空,成为黑洞。

 宇宙中,根据质量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

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量级的黑洞。然而,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之间观测到它。

既然无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天文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主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一是恒星、气体的运动透漏了黑洞的踪迹。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也就是吃东西时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第三则是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到目前为止,通过间接的观测,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和确认了20多个恒星级质量黑洞,但可能有上千万个恒星级黑洞候选体。

沈台长说:“宇宙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居住的银河系中心就有一颗,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00多万倍。除此之外,银河系还有很多恒星级黑洞。”

这些神秘的黑洞和宇宙的诞生和演化有何关系?它和所在的星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它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为了更准确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 

准备“相机”

广义相对论预言,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但因为黑洞的存在,周围时空弯曲,气体被吸引下落。气体下落至黑洞的过程中,引力能转化为光和热,因此气体被加热至数十亿度。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事件视界看起来就像阴影,阴影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已预测过这个“阴影”的存在,以及它的大小和形状。

科学家们期望这次能直接捕获到这个黑洞“阴影”的图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说:“对黑洞阴影的成像将能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

路如森说:“这就必须要保证望远镜足够灵敏,能分辨的细节足够小,从而能保证看得到和看得清。”

但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望远镜的口径需要像地球大小。

然而,目前地球上已有的单个望远镜最大口径也只有500米。

那该怎么办?

聪明的天文学家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搞强强联合。

把地球上现有的一些望远镜“组合”起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其所达到的灵敏度和分辨本领都是前所未有的。 

于是,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达成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决定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沈志强说:“就是利用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望远镜在同一时间进行联合观测,最后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合并,这一技术在射电波段已相当成熟。”

最终,科学家们选定了来自全球多地的包括南极望远镜等8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

路如森说:“它们多数都是单一望远镜,比如夏威夷的JCMT和南极望远镜。也有望远镜阵列,比如ALMA望远镜是由70多个小望远镜构成。”

选定目标

在组建大型虚拟望远镜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拍摄目标。

黑洞剪影和周围环绕的新月般光环是非常非常小的。在拍照设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拍摄到黑洞照片,必须找到一个看起来角直径足够大的黑洞作为目标。

科学家们甄选了一圈之后,决定将近邻的两个黑洞作为主要目标:一个是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另一个则是位于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

沈志强说:“由于黑洞事件视界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也意味着质量越大,其事件视界越大。我们选定的这两个黑洞质量都超级大,它们的事件视界在地球上看起来也是最大的,可以说是目前最优的成像候选体。”

尽管如此被选择的两个黑洞已是最优成像候选体,但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还是极其大。

Sgr A*黑洞的质量大约相当于400万个太阳,所对应的视界面尺寸约为2400万公里,相当于17个太阳的大小。然而,地球与Sgr A*相距2万5千光年(约24亿亿公里)之遥。

沈志强说:“这就意味着,它巨大的视界面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针尖那么小,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看一枚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M87中心黑洞的质量更为巨大,达到了60亿个太阳质量。   

尽管M87中心黑洞与地球的距离要比Sgr A*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更远,但因质量庞大,所以它的事件视界对科学家们而言,可能跟Sgr A*大小差不多,甚至还要稍微大那么一点儿。

调试相机

要想看清楚两个黑洞事件视界的细节,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

要多高呢?

路如森说:“比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高出1000倍以上。”

但也别以为,只要虚拟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足够高,就一定能成功给黑洞拍照。

实际情况并没那么简单!如同观看电视节目必须选对频道一样,对黑洞成像而言,能够在合适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

此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观测黑洞事件视界“阴影”的最佳波段是约为1毫米。

路如森说:“因为气体在这个波段的辐射最明亮,而且射电波也可以不被阻挡地从银河系中心传播到地球。”

 在这种情况下,望远镜的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之间的距离,而非单个望远镜口径的大小。 

为了增加空间分辨率,以看清更为细小的区域,科学家们在此次进行观测的望远镜阵列里增加了位于智利和南极的望远镜。

沈志强说:“这样设置是为了要保证所有8个望远镜都能看到这两个黑洞,从而达到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大的空间分辨率。” 

正式拍摄

8个望远镜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极,它们将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为我们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留给科学家们的观测窗口期非常短暂,每年只有大约10天时间。对于2017年来说,是在4月5日到4月14日之间。

除了观测时间上的限制,拍摄对天气条件要求也极为苛刻。

 “因为大气中的水对这一观测波段的影响极大,水会影响射电波的强度,这意味着降水会干扰观测。” 沈台说,“要想视界面望远镜顺利观测,需要所有望远镜所在地的天气情况都非常好。”

按照要求,计划选择的8个望远镜所在之处均是位于海拔较高,降雨量极少,全部晴天的概率非常高。

此外,要成像成功还必须要求所有望远镜在时间上完全同步。

北京时间2017年4月4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启动拍摄,将视线投向了宇宙。最后的观测结束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

观测期间,每一个射电望远镜都收集并记录来自于目标黑洞附近的射电波信号,这些数据然后被集成用于获得事件视界的图像。

沈志强说:“为了确保信号的稳定性,事件视面望远镜利用原子钟来确保望远镜收集并记录信号在时间上同步。”

冲洗照片

给黑洞拍张照片不容易,“洗照片”更是耗时漫长。

射电望远镜不能直接“看到”黑洞,但它们将收集大量关于黑洞的数据信息,用数据向科学家们描述出黑洞的样子。

 在观测结束之后,各个站点收集的数据将被汇集到两个数据中心(分别位于美国麻省Haystack天文台和德国波恩的马普射电所)。在那里,超级计算机通过回放硬盘记录的数据,在补偿无线电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后将所有数据集成并进行校准分析,从而产生一个关于黑洞高分辨率影像。

此后,经过长达两年的“冲洗”,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终于问世。

【深夜鸡汤】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那些耐心打磨自己的人

守住自己的节奏,耐心打磨自己。

朋友小安说自己最近的幸福指数已经降到了冰点。原来是她前段时间赶赴了一场大学室友聚会。

五年不见,这次四个昔年的老同学颇为交心。小安才得知当初睡在上铺的那位室友,已经凭着良好的业务机缘,去年年薪极高。

而对面床铺的两位室友,一位已经早早入手了两套房,如今已经盈利颇丰。另一位则拿到了名校的研究生文凭。她随后跳槽到了一家欧洲公司,满世界地飞,和小安分享着一路的风景与见识。 

她们要么实现了相对的财务自由,要么好文凭傍身,都过得有声有色。 

而小安自己还住在出租房里,连这一次的考研成绩公布,她也仅以几分之差与心仪的名校失之交臂。她觉得自己已经和几位室友拉开了巨大的沟壑,言辞之间,无不是各种羡慕。 

聚会回来后,她也制定了各种规划,恨不得快马加鞭一骑绝尘。然而越急于求成越焦虑,鸡血了几天后,她突然挫败感丛生,悲从中来,原本的幸福感荡然无存。 

而在这之前,小安正在为自己的第一次升职欣喜不已,去年奖金也尚可。在职研究生的录取,虽然过不了首选志愿,还是可以调剂到其他院校。 

这次的室友相聚,却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节奏,引发了她的各种负面情绪,乱了心神。 

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不过是比较的产物,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让她在仰望别人的幸福里,忘了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迷失了自我。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到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 

关注圈是生活中所有你关注的事物,影响圈则是你可以有所为有所控的事物。 

他认为: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或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当我们把过多珍贵的精力放在关注圈,实际上这种错误的焦点,压缩了自己的影响圈。这种过度关注外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心理内耗,会不断地削弱我们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越沉溺于此,能力越弱,结果活得局促无力,让生命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关注点。静下来,沉下来,守住自己的节奏,耐心打磨自己。把从对外部世界的过度关注,聚焦到自己影响圈以内的事务上来,让自己逐渐精进,术业有专攻。 

记得你独一无二的人生里,参照物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请你在每一个分神的时刻,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倾情付出,那么一切都会回归简单。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那些耐心打磨自己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无憾地不负此生。

没有必要去盯着别人,每一种人生,都有各自匹配的进程。 

别人的人生,光影憧憧的背面,也许是你不曾见过的黯淡与伤痕。别人的人生,你纵有万千艳羡,我们终将面对的是自己真实的当下。 

梭罗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只有当我们不再仰望别人,脚踏实地地打磨自己,终会发现幸福藏在自己的心间。只有当我们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当下,才有资格说我们真正拥有过自己无悔的生命。 

亲爱的,忘了别人。我们来人间一趟,要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在自己的时区里,吟啸且徐行。把每一天,都过成自己的良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