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媒体记者亲测滴滴全程录音:这个措施真能保障乘客的安全吗?
09-11 22:14: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anquan.jpeg

南方都市报消息,110天内两位女乘客相继被害引发众怒后,滴滴宣布,启动安全大整治。措施之一是,从9月8日起,在网约车业务中(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对此,南都发起热点讨论发现,持支持和反对观点的网友数量旗鼓相当,有的认为安全大于一切,以后在车上少说点隐私话题就好;有的则不看好录音功能对提升安全性的作用,并对伴随而来的隐私风险充满担忧。

针对网友的质疑,有专家认为,滴滴“不同意录音就不能打网约车”的举措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不但不一定能增加用户的安全系数,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隐私风险。也有专家表示,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增设录音功能具有一定合理性,经营者应在充分吸纳社会各方观点之后再推行录音功能。

记者亲测授权录音后才能继续使用滴滴

9月8日早晨六点多,南都记者在北京市东五环附近叫了一辆滴滴快车,目的地是北土城地铁站,全程约7公里。待记者落座副驾驶位,APP显示行程开始后,司机告诉记者,现在使用滴滴APP,必须授权录音功能,一旦行程开始,APP就会自动录音。说完,司机指了指架在方向盘边的手机,示意此时APP正在录音。

该司机说,他是专职快车司机,最近参加公司培训,领导特别强调滴滴将启用全程录音功能,让他们不要“随便撩妹”。

不过,此次行程中,记者的APP内并没有出现授权录音的提示。直到9月9日下午,记者再次打开滴滴,才看到“请授权录音安全保护 授权后才能使用滴滴出行服务”的弹窗界面。界面信息还显示,录音只在车主端完成,不占用乘客的流量;录音会加密保存,保障司乘隐私,保存7天后自动删除,如有纠纷会适当延长保存时间。

录音保护.jpeg

授权提示界面。

9月11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滴滴客服,表示8日早晨的乘坐体验欠佳,客服说会予以核实。通话结束大约10分钟后,客服回电说,已经核实情况,抱歉给记者带来不好的体验,将给予10元优惠券的补偿。

记者询问客服是不是通过录音核实了情况,对方避而不答。记者又询问是否能获取录音副本,被客服以“相关规定不允许”为由拒绝。

南都调查超五成网友支持滴滴全程录音

9月8日,南都发起《滴滴试运营全程录音,你怎么看?》的热点讨论,截至11日21时,共有2248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1260人支持录音,988人表示反对。从投票结果看,赞成滴滴这项举措的网友略胜一筹,占总数的56%。

支持者大多认为,安全大于一切,面对安全需求,可以让渡部分隐私。在车上提示录音,可以起到震慑那些别有用心的车主,也给乘客一份安心,这样对司乘双方都有更有保障。有网友直言,“比起生命安全,隐私算什么?再说,上车聊天如果不涉及隐私,哪有隐私可忧?”

辣评.jpeg

反对者则表示,全程录音后,还能愉快打车吗?有时在车上谈私事、工作,监控会涉及侵犯乘客隐私,甚至存在泄露商业机密风险。同时,对于滴滴试运营的录音功能能起到多大作用,不少网友表示质疑。

有人认为,如果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开始就想着犯个大案,那么录音的作用微乎其微。“录音真的有用吗?如果这个人真的铁了心要图谋不轨,录音来得及救人吗?我看还不如设定一个功能,实际行驶路线偏离正常路线2公里就自动报警。”滴滴用户小钱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友的评论中,对于滴滴强制用户授权开启录音功能,少数人表示不满,“不录音打不了车,还是挺生气的。”在行程录音保护同意授权页面,滴滴表示授权后才能使用滴滴出行服务,且仅给出同意并授权选项。也就是说,用户想要打车必须授权滴滴开启录音功能。

质疑声音录音真的能保障乘客安全吗?

协议.jpeg

授权界面下方有《录音信息收集及隐私保护协议》的链接。

滴滴《录音信息收集及隐私保护协议》第四条显示,录音信息将用于四种明确的使用场景:a.在征得乘客同意的情况下,作为平台处理用户纠纷的依据。b.为维护用户人身安全等重大合法利益,情况紧急又很难得到用户同意的。c.用于抽查检测用户是否存在违反平台用户规则的行为。d.用于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保护用户安全的辅助工具或产品。

录音场景.jpeg

四种录音场景。

有人质疑,滴滴对外声称全程录音是为了保障出行安全,实际是用一个听上去好的方法来采集更多数据。此外,全程录音后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如何保证不被滥用,目前尚不得而知。

滴滴方面表示,录音保存期限为7日,如遇差评、投诉、尚未处理完毕的纠纷等,平台将适当延长录音保存期限。滴滴平台将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除了相关机关依据法定程序调取和用户持法律文件依法调取这两种情况,滴滴不会向其他人共享录音信息。

协议中的另一条款也遭到不少网友质疑。《录音信息收集及隐私保护协议》第九条称,用户使用的手机等硬件设备故障、网络状态不稳定、APP版本过旧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录音失败。如遇此类问题,滴滴无需承担责任。“司机端要做手脚很容易啊……(录音)有很多技术执行上的漏洞,对于有预谋要犯罪的司机没什么用!”网友苏南表示。

设备故障.jpeg

硬件设备故障、网络状态不稳定、APP 版本过旧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录音失败,滴滴不承担责任。

专家观点经营者全面推行录音应慎重

事实上,在车内安装录音录像设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2011年开始,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就开始陆续在出租车安装监控设备,记录服务全过程及车外路况,当时也有人提出这一举措可能侵犯隐私。近年来,公众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有所提升,再加上滴滴刚发生的两起恶劣事件,让滴滴网约车试行的全程录音功能引发了更多关注。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认为,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增设录音功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全面推行要慎重。他指出,现在几乎所有出租车和网约车都安装了定位设备,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比如根据数据显示的事故高发区域和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录音功能。北京玺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贞也持类似观点,她表示,在平衡安全与隐私的问题时,企业可以有更创新性的方案。

不过,对于经营者擅自增设录音功能的做法,胡钢并不赞同。“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经营者提出方案,经由司机、乘客、经营者行业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行业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充分商讨,再决定是否实施”,他强调,由经营者自己决定是不妥当的,“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变成经营者进一步攫取用户个人隐私的手段,尤其是收集了一定长度的声音之后可以识别出这个人的声纹,从而伪造他的声音,还可能引发更大风险”。

程贞则指出,从法律角度看,企业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乘客的安全有保障,但如果乘客选择不同意也要承担举证的不利后果。因此,乘客不同意录音就不能使用网约车的功能,对企业和乘客来说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滴滴应该给予乘客更灵活的选择权,并尊重乘客的选择权。

“收集个人信息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也就是告知用户并给予用户选择权,而滴滴不同意录音就不能打车的做法并不符合这一原则”,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叶小琴对南都记者表示,在滴滴平台上实施犯罪,更多考虑的还是犯罪成本和犯罪方式,增设录音功能并不一定能增加用户的安全系数,但是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她看来,可能正因为滴滴刚发生了两起恶性事故,处在急需向外界展示对事故非常重视的阶段,所以才推出了录音功能。“最好的预防犯罪的措施应该是加强对注册司机的实名制管理,保证每个人的注册信息都是真实的”,她同时指出,没有绝对安全的交通工具,对于那些不顾被抓获的风险实施犯罪的人,滴滴即使开启了录音功能也是拦不住的。

原标题:滴滴强制启用全程录音,和保护乘客安全究竟有多大关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