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探班改造中的黄桷垭老街:营造时光隧道,不搞大拆大建
09-26 10:38:4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潇潇秋雨,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还是老家的味道。

不同的是,老黄葛树下,眼下工程机械声声作响,工匠们忙着挑泥水、搬砖石。

热烈的场景,犹如一场涅槃前的锻火,意味着,重庆又一老街正待新颜。

它既是南岸南山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被遗忘的黄桷垭老街。

△老街的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

给老屋顶撑把保护伞

黄桷垭老街起源于黄葛古道,它是著名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黄葛古道是历代巴渝商贾的必经之地,古道在,人气在,长此以往,这里自然形成不可多得的生活据点,那便是今日的黄桷垭老街。

△老街街尾连接的就是黄葛古道

纷飞秋雨间,今日,我们去施工现场探班。南岸区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员当我们的解说员。

放眼望去,这条老街依山势逐渐上升,屋舍高低错落,却又各有不同。严实的屋顶覆盖着手工青瓦,外墙有实木装饰的窗棂和立柱,显得古风古韵。原来,其风貌改造工程的艺术设计,由四川美术学院的黄耘工作室操刀。

△老街错落有致

△老街中等待改造的老房子

随行人员介绍说,千万别小瞧这些小楼,里面大有文章。黄桷垭老街原本是老旧住宅区,因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修缮工程启动前,住用安全隐患较大。为解除房屋安全隐患,留住这难得的山城记忆,本次风貌改造采取对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D级危房拆除重建。

“意思就是,改造期间,原住民基本上可以一直住在里面。”这位工作人员说,对于D级危房,其产权人将被劝说进行房屋重建,并按照相关棚户区改造政策给与住户补助资金。

△老街的改造并不影响居民的生活

据我们所知,对于可修缮的危房,修缮工匠们采取了厉害的办法。例如每栋小楼的青瓦屋顶,是在房屋四周的地上立起钢柱,直接浇筑圈梁、铺模板、做5-10厘米防水层,再铺设瓦片。换言之,就是给既有的房屋撑起一把“伞”,既不增加房屋承重,还能起到加固的作用。而我们所见的钢柱,已被工匠们巧妙的进行了装饰,变成了油亮的深色实木立柱,与小楼建筑融为一体。据说,这种施工方式在重庆老建筑修复中很少见。并且,这种有“伞”保护的屋顶,至少可以解决10年的漏水问题。

△部分修复好的老房子

信步向前,这条老街在眼前延伸,从白墙黑瓦古风古韵,过渡到高挑简洁的现代新中式风格。南岸区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员说,这是黄桷垭老街特意为游人准备的“时光隧道”,修缮后建筑风格的过渡,象征着这条老街的过往和变迁。

给老故居雕琢新牌匾

△正在修复中的三毛旧居

这条老街重点修复的古建筑中,包括三毛和李奎安的故居。

这里,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出生地。她儿时的故居,是老街上一间简朴的房屋,目前正处于修复阶段。可见,其屋顶下的墙壁四处“漏风”,工匠们正蹲在里面认真修补。那些深得近黑的木制立柱和墙体,已与浅色的材料驳杂拼贴,散透出别样的情趣。

△三毛旧居中,施工人员在原有木头上剔除腐烂部分进行“补疤”处理。

随行人员说,本次修缮工程遵从一个修复原则,便是尽量保留有使用价值的材料。除非木材朽坏,否则不轻易替换。另外,对于一些有蛀洞、裂痕的梁柱,采用颜色不同的木料去“补疤”。

据我们了解,三毛只在黄桷垭待了几年,出生5年后,1948年就随父去台湾。站在屋前,想象着小三毛扎着小辫,坐在今日我们所见的这根立柱边读书、认字的模样。

△正在修复中的李奎安旧居大门

李奎安的故居是一处大宅院,显得气派轩敞。根据南岸区房屋管理局所搜集的资料,他在1925年以巴县议事会议长身份,第一个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他是巴渝地区鼎鼎有名的“五老四学士”的“五老”之一。

△李奎安旧居内部十分气派

这处宅院有宏大的正门,雕栏画栋。我们抬脚进去,便闻到浓烈的香味。只见木匠正在雕琢一块精致的木雕牌匾,上面镂空,饰以香花美草、飞禽走兽。屋内还处于装修,散放着木材和各式工具。随行人员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各种装饰,虽然都是崭新的,但工艺、制式都依照传统设计。

△工人正在处理李奎安旧居中的一块香樟木牌匾

站在李奎安的故居,天井飘下细雨,没有通电的屋内显得尤为深邃。自然光里,木屑飘飞,木屑扑鼻的香味,犹如一坛老酒般带着时光的韵味。

△李奎安旧居中的天井

老街的“蜘蛛网”没了

走到这条街尾,可见一块石碑。那便是黄桷垭老街和旧黄葛古道的分界线,古代的商贾们在这里打尖歇脚,买卖货物之后,便从这里启程进入莽莽大山。

这一片的黄葛树极其高大,树冠丰满。只见,树下散放着塑料凳,一口深锅冒着热气,那是一家沿街小食店,人们称作“驿道豆花”。

△古道驿站上已经修复好的业主开起了豆花馆

店掌柜老冯,冯庆云,今年64岁,1岁多就住到黄桷垭正街。10余年前,他开了这家豆花店。

老冯是最早一批支持老街风貌改造的老住户。老冯家三层小楼2017年开始改造,但是豆花照卖,营业不误。老冯说,这老街改造的事,是好事儿,就是改造期间顾客少了不少。“等老街重生那天,我的豆花肯定抢手惨!”他站在冒热气的锅边,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了解到,黄桷垭老街的风貌改造,启动于2016年。根据《黄桷垭老街修缮改造记》有关记载,该修缮工程不搞大拆建,以民居建筑原貌修缮为主、少数历史建筑还原为辅,除D级危房拆除重建之外,其余一律保留原建筑。

△修复好的房子利用先进的工艺解决了瓦房漏雨的问题

2017年上半年,老街完成了地下管网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和地上管线下地,即消除了“蜘蛛网”。同时,全面升级改造了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分期分批对原有建筑进行传统风貌改造,对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等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按照原地原貌修复。

△已经有改造好的老房子开始经营火锅店

该修缮工程整体采取分段招标的形式,共7个标段。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左右。

一条带着千年秋风落叶与人声马嘶的老街,将以新的姿态存续于当下。显然,那是人们精心呵护它的成果。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首席记者 李琅 实习生 陈散之 文 记者 钱波 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