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这个镇因“洞出神木”名满天下 王维曾写诗感叹其水上舟集成市盛况
11-19 12:31:3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75003_副本1.jpg

传统风貌街区,是悠久的城市历史见证。你知道“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的诗句,是写重庆哪个古镇吗?

18日,市规划局、市勘测院发布第六个传统风貌街区手绘图,就是因“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的巴南木洞古镇,这里也曾是川东四大名镇之一。

为配合重庆主城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市规划局、市勘测院采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分批推出主城区28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统称传统风貌街区)。

建禹王庙发现洞中神木

木洞古镇地处长江明月峡要津,位于巴南区东北部,东靠双河口镇、丰盛镇,南连东温泉镇、二圣镇,西与南岸广阳、迎龙毗邻,北临长江。

木洞古镇,曾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以“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相传因明代在此建禹王庙,所需木材从镇以西约500米的石洞中取出,而得名“木洞”。

木洞是重庆主城区最老的场镇之一,宋代以来是重庆府巴县与涪州(涪陵)间陆路交通要道,是连接川黔的重要集散地,为重要的水码头。

明清以来,木洞镇成为川峡名镇之一。

众多词诗歌赋咏诵木洞

码头兴盛、商贸发达,木洞古镇曾为长江下游水路进出重庆的第一驿站,是南来北往商贾、名士必经之道。因此,自古以来,以木洞为题的诗、词、歌、赋屡见不鲜。

据《重庆通史》记载:唐朝大诗人王维途经巴峡(今明月峡)路过木洞时,写下“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的诗句,感叹其水上舟集成市的盛况。

明清以来,木洞因“五方杂处,百货交通,贾舶行舟”,成为繁盛的川渝名镇之一。

历史上多次更名并恢复

来看看木洞镇的历史沿革,曾几次更名,但最终恢复。

清末,设木洞镇;1912年初,名木洞场,为乡级政区建制;1929年,称木洞里;1930年6月,复设木洞镇;1935年,改为木洞联保;1940年,复为木洞镇。

1947年,因其为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故乡,易名沧白镇;1949年后,改称木洞镇;1952年11月划木洞镇、栋青乡部分辖区建水口乡;12月,划木洞镇部分辖区建长坪、豚溪、仰山乡;1954年4月,仰山乡并入木洞镇;1956年1月,水口、长坪、豚溪乡合并建木洞乡;11月,恢复水口乡;1958年9月,木洞镇、木洞乡、水口乡合并建木洞公社。

1959年5月,恢复木洞镇,撤木洞公社分设木洞、水口、长坪管理区;1960年12月,改管理区称公社;1966年,木洞镇更名上游镇;1967年,复名木洞镇;1982年,撤公社改为乡;1993年12月,木洞、长坪乡并入木洞镇;2011年末,木洞镇辖墙院、海眼、杨家洞、保安、庙垭、中坝、桃花岛、土地垴、松子、水口寺、土桥、钱家湾、栋青、景星等14个村名委员会和木洞一、二、三3个居民委员会。

新闻多一点:

涌现出多名优秀儿女 有不少名人旧居在此

木洞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革命先驱杨沧白、红岩英烈何敬平、新中国第一位首任女大使丁雪松,以及川剧名家沈铁梅等优秀儿女。现在,一些名人旧居依然在木洞古镇。

75001_副本4.jpg

丁雪松旧居

丁雪松旧居位于木洞镇石堡街331号,木洞公寓旁。面阔14.8米,进深17.1米,占地面积约191平方米。是一处清末修建的民居建筑,丁雪松幼年曾在此居住生活。

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平面呈不规则形。悬山式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木板或竹编隔断,褐色粘土夯实地面,青砂石砌筑房基。

丁雪松,女,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1936年在重庆参加救国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起,先后入延安抗大、中国女子大学学习。

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室研究员。1946年后在朝鲜任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朝鲜商业代表,后兼任新华社平壤分社社长。1950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室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组长、秘书长,对外友协秘书长、副会长,驻荷兰、丹麦大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起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1993年任全国妇联党组书记。是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七、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75001_副本5.jpg

黄启璪旧居

黄启璪旧居, 位于木洞镇解放路118号,面阔19.9米,进深32.7米,占地面积650平方米。是一处清末修建的木构穿斗老宅,座东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由门楼、正厅和左右厢房组成。悬山式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外围有青砖灌斗墙体围合,内部是木板或竹编隔断,褐色粘土夯实地面,部分保留有隔潮地板,青砂石砌筑房基。房屋正门呈“八”字形,天井四周用条石镶嵌,正厅房顶脊饰有“寿”字形瓦雕。正厅及厢房立面保留有部分隔扇、雕花。

黄启璪(1933-2000),女,汉族,祖籍重庆巴南区木洞镇,1933年11月23日出生于湖南常德。

九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慰问伤病员,募集寒衣,宣传抗日救国。1945至1951年在重庆树人中学念书期间,担任过罢课委员会执委、学生会主席、青年团总支书记。1952年加入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时期妇女运动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妇联原第六、七届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

75004.jpg

杨沧白故居

杨沧白故居,位于木洞镇前进路46号。

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三合院布局,由朝门、前正房、后正房、厢房及天井组成。一楼一底共25间,为小青瓦悬山式穿斗木结构建筑。

杨沧白(1881——1943),原名杨庶堪,今重庆市巴南区人,辛亥革命志士、重庆起义元勋。早年参加同盟会,为重庆支部负责人,并创办《广益丛报》。成立蜀军政府后,任高等顾问。后赴日本与孙中山一起组建中华革命党。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大元帅府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候补监委、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

抗战爆发后,拒绝诱惑,积极投身抗战,终因不满蒋氏独裁而归隐,擅长诗文。

75002_副本3.jpg

木洞辉煌了300年 又沉寂了30年

时代变迁,木洞辉煌了300年。随着长江航运的萧条,木洞又沉寂了30年。

市规划局相关专家介绍,如今的木洞,随着沿江高速的畅通,麻柳园区的建设,中坝岛、桃花岛的开发,传统风貌区保护性修缮日新月异,成为木洞老镇重生的一个契机。老镇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推进木洞老街开发工作,严格保护、修缮老镇核心区,整合打造老镇风貌控制区,适度开发协调区。

从留住老街记忆,延续老街历史传承老街文化的角度,使木洞“水上漂”豆花、木洞蜜枣、木洞油酥鸭、木洞土酒等具有木洞特色的传统老字号饮食得以发展,广集天下之货,汇集八方来客,重聚木洞昔日的商气人气。

来看看这些手绘图,在凝固的历史坡坎、青砖黛瓦间,找寻木洞传统风貌区的旧时光和新传续。

75001_副本5.jpg

福音堂

福音堂,位于解放路107号,面阔16米,进深38米,占地面积608平方米。是一处清末修建的民居,后来被改为基督教教会的活动场所。

 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为四合院布局,现仅存一部分。悬山式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外墙有青砖灌斗墙围合,内部是木板或竹编隔断,褐色粘土夯实地面,青砂石砌筑房基。厢房一侧保留有有少量槛窗,天井内铺青石板,有“钱纹”漏水孔。现新修一钢筋水泥结构新教堂。

75004.jpg

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木洞镇中坝村6社。

万寿宫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平面呈长方形。正殿三重檐歇山式灰塑筒瓦顶,前殿为二重檐,小青瓦屋面,灰塑脊饰,正脊两端饰鱼龙吻,脊正中为宝瓶式中花。

平面出前檐廊,其屋面与前二重檐相连,构成宽敞的前檐回廊。抬梁式木构架,大木构架各檩均施随檩枋,五架梁正中施驼峰。随檩枋下有“大明天顺三年葵酉仲秋月重修建旦立”题记。

殿内施平棋,约0.8米见方的方格,仅保存枋格子,枋心无一存在。青石覆盆式十二棱盘龙座,石础上分别刻有“万、寿、宫”几个大字。厢房穿斗式构架,小青瓦屋面。

75003_副本.jpg

五层坎

五层梯坎于木洞水沟街街头,其周围原有建筑破损较为严重且部分原有建筑已为废墟。

按照真实性复原原则,对破损严重且风貌较差的建筑,在保留其具备风貌价值符号的前提下,按照传统风貌建筑标准在原址进行整治。

这样从风貌上保留了原有五层坎原有的台地、高差景观和建筑材质,重塑了木洞老街的特色风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