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咖 > 正文
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去世,曾自称作品比布列松好
09-11 14:31:50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消息,据《卫报》报道,美国现代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于9月9日去世,享年94岁。他的第一本摄影集《美国人》改变了现代摄影的方向,奠定了自己在摄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被称为美国现代摄影界的“教父”。他提出的“主观性摄影”和“非决定性瞬间”影响了许多摄影师。

英国作家杰夫·戴尔在摄影评论集《此刻》里,开篇就写到弗兰克的导师沃克·埃文斯。杰夫·戴尔认为,埃文斯的摄影是被资助的、向资本妥协和自我审查的宣传式摄影,进而高度评价了弗兰克开着二手车在美国大地上看似“随手拍”的摄影作品。

被批为技术不合格的《美国人》,

为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

1924年,罗伯特·弗兰克出生于瑞士的苏黎世,年纪轻轻就步入瑞士摄影界,接受了严格的摄影专业训练。他于1947年来到纽约,为《哈泼市场》拍摄时装照片。但是,由于无法认同时装摄影只重表面的理念,以及其背后的拜金主义,他毅然离开了能使他名利双收的时装摄影界,开始了自由摄影投稿者的生活。

弗兰克的摄影作品

罗伯特·弗兰克喜欢拍摄纽约的芸芸众生。他拍摄的照片往往虚焦、不对称、歪斜。在他看来,这才是对疏离冷漠的大都市生活的直观感受和直接表达。但也因此,《生活》杂志拒绝刊登他的照片,马格南图片社也拒绝他成为会员。

1954年,弗兰克的导师沃克·埃文斯介绍他去申请古根海姆奖金,他在申请书里写道,他想通过摄影这一方式“观察与记录加入美国国籍的人们在美国发现的、诞生于这个土地并正在向外扩展的文化所具有的意义”,他自己“要制作真正的当代的记录,而这种记录的视觉冲击甚至将使文字说明显得无用”。

就这样,写着“文字说明显得无用”的申请书,让弗兰克成为了古根海姆奖金史上第一个外国人获得者。他在1955-1956年开车游遍了美国的48个州,对美国进行“通过视觉的文明研究”。他曾在信中写道:“我努力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拍照,而是为了在我的美国照片中给出一种观点——美国是一个有趣的国家,但这里有许多我不喜欢并且绝对不会接受的事物。我也试着在照片中展示这些。”他从两万多张底片中选出了83张照片,并结集出版了摄影集《美国人》。

弗兰克的摄影作品

《美国人》最先在法国出版,他的照片同西蒙娜·德·波伏娃、亚伯拉罕·林肯、安德烈·莫洛亚、约翰·斯坦贝克、亨利·米勒等名人论美国的名句和关于美国的图表与统计数字一起并置起来。因此,他的《美国人》不只是一本摄影集,更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批评。

1959年,《美国人》在美国出版。此书刚出版就遭到了许多批评。许多摄影师认为他的照片在技术上尚未合格。一些政治上的保守派,给他拍的颓败、孤独伤感的照片贴上“反美”的标签。《大众摄影》评价他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模糊,粗糙的、灰雾的、倾斜的地平线、大面积的歪斜。”

弗兰克的摄影作品

不过,等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反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弗兰克的作品却成了新一代艺术家们的宠儿。西方评论界经常把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形容成《美国人》的文字版。凯鲁亚克也对《美国人》的理念深为认同。因此,凯鲁亚克还为美国版的《美国人》撰写了序言:“不喜欢这些照片的人必然不爱诗歌。不爱诗歌的人直接回家去看骑着温顺马儿的牛仔。”

然而,正当弗兰克的摄影作品在市场上价格越来越高时,他将他的全部原始照片、底片都捐赠给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并宣布不再制作那些照片。他还曾撕毁、破坏自己的照片。他说,他要尽一切努力不把自己和某一张照片联系在一起。弗兰克认为,他已无须再用摄影证明自己的才能了,就去拍摄实验电影了,而他拍摄的三十多部电影和纪录片,也是反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布列松唱反调,

弗兰克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布列松好

众所周知,布列松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瞬间”,它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抓拍,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决定性瞬间”,也成了现在世界上现实主义摄影家和新闻摄影共同遵循的圭臬。

体现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最出名的照片之一

而弗兰克则唱反调般地提出了“非决定性瞬间”。布列松的摄影角度主要从构图方面出发,很少从社会的层面出发。而弗兰克不追求客观记录,也不追求构图和布光,而是追求“主观性”的强烈介入。而其强烈的“主观性”视角,都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的,这让生活中的许多平常景象都进入了摄影。

弗兰克曾说:“我只是认为我的瞬间比布列松或其他人的更好。对照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构图和完美布光,而是摄影家对他所见到的人和事物的感受。”他用自己“主观性”的作品,拨开遮挡在事物表面的假象,直达生活的本质,诚如弗兰克的挚友、“垮掉的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所说:“罗伯特用不起眼的莱卡相机首先发明形单影只地只靠运气的观看方法。这是自然的眼光——偶然的真实。”

弗兰克对戏剧性的事件不感兴趣,他以自己的敏感的心灵去感应都市的神秘性,这使得它的作品如诗歌般意味丰富。他认为,摄影的“作用是传达(现实)的本质、形态与气氛。当这些要素很好地平衡时,被摄体的魅力与本性就浮现了”。

弗兰克与凯鲁亚克

弗兰克信手拈来的摄影作品,其实是基于他自己个人的经验。这其实也与反文化运动反叛传统的价值观,呼唤多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呼应关系。弗兰克的作品可以看作对当时麦卡锡主义统治下沉闷的美国现实的一种反抗,也是对一味追求进步、物质丰裕的美国“美德”所持有一种强烈的怀疑。他从个人立场出发的纪实摄影,深深地影响了七八十年代的黛安娜·阿勃丝和南·戈尔丁的私密纪实风格。

原标题: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去世,曾自称作品比布列松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