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江津楹联两个“天下第一”:长联联圣著 奇联无人破
05-14 22:01:4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90514220220.jpg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楹联的渊源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形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因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在群众中流传甚广。

江津自建制以来已有1800余年的文化积淀,至今保存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楹联民俗是江津民间受众最多、使用率最高、也最实用的民俗。时至今日,江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楹联习俗的地域,现在江津的楹联遗址遗迹300多处。

在江津源远流长的楹联文化长河中,有一个人的身影徜徉其中,以其传奇的人生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江津乃至巴蜀地区,留下了许多口口相传的精彩故事。他就是被后人尊为“联圣”的钟云舫。

大隐于市 “天下第一长联”的前世今生

downLoad-20190514220254_副本.jpg

从重庆主城出发,经绕城高速在江津下道,沿鼎山大道驶入滨江大道东段,在几江长江大桥入口不远处,隐藏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声名远扬的“天下第一长联”——共计1612个字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收藏在此。

珍藏“天下第一长联”的阁楼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坐落于区文管所办公大院内,名曰“藏联阁”,又名“长联阁”。

“1988年,江津文管部门根据《江津县志》,查找到了长联中所描述的临江楼大概位置,在原址上重修了一座一楼一底的阁楼。”区文管所副所长丁燕飞介绍,阁楼建成后,请江津籍书法家周浩然执笔书写《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再用红木制版雕刻,悬挂于阁楼内,供市民观赏。

downLoad-20190514221117_副本.jpg

“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转入画江城……”从喧嚣嘈杂的滨江路,一路逛进幽僻的藏联阁,伴随着清脆透亮的鸟鸣,诵读挥洒在整面墙上的刚劲字迹,思绪间好似有穿越之感,仿佛和钟云舫一道登上临江楼,一睹磅礴江景。

钟云舫为何要写这幅洋洋洒洒的“天下第一长联”?他又是如何成为誉满巴蜀的楹联圣手?带着疑问,记者尝试着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按图索骥,去探寻隐藏在“联圣”光环下的传奇故事。

以笔为枪 “用楹联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ownLoad-20190514220235_副本.jpg

钟云舫,重庆江津高牙人,生于1847年,早年中秀才,补为廪生后,在原江津县城开办私馆教书20余年。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清朝末年,钟云舫深感民族危难之深重,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讲授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法语,开四川教育之先。

除了在西学领域深耕细作,钟云舫对经史百家也颇有研究,能诗善文,尤其擅对楹联,他著有《振振堂联稿》,共四卷,收楹联1850余副。

downLoad-20190514220227_副本.jpg

在长联的创作上,钟云舫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他流传下来的超过百字的长联就有27副之多,其中20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0副。

1903年,巴蜀大旱,当时的江津知县武文源篡改粮章,加增加租,招致民怨沸腾。已经56岁高龄的钟云舫挺身而出,联合江津文人,撰写了一份骈四骊六诉状(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诉状),递交给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导致武文源被革职。

武文源虽被革职,但怀恨在心,遂贿赂川东道道台张铎,大兴文字狱,将钟云舫拘押在成都巡检司。

在孤清冷寂的大牢里,钟云舫满腔愤懑,以泪和墨、以血染纸,提笔写下了传世不朽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据传,钟云舫只花了一天时间完成创作,联中抒发了早年间登江津临江楼时的所见所感,同时抨击了时局的黑暗与腐朽。

“钟云舫把自然与历史、现实与神话、科学与遐想、东西方文化等俱入楹联,极大地丰富了楹联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昨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钟云舫将楹联的文学艺术性、应用功能创造性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当之无愧的“联圣”。

无人能解 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downLoad-20190514220259_副本.jpg

听完联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副至今不知作者是谁的“天下第一奇联”。

自古名山出名刹,江津四面山就有一座千年古观―——朝源观。朝源观道观之地,位于海拔1382米的插旗山腰七星点斗处,依四周7个小山峦呈现出“七星点斗”布局,而这“天下第一奇联”则出自朝源观。

在朝源观左、右观门入口处,分别各有一副楹联:在右山门,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在左山门,上联为: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下联为: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这两幅楹联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特点,把广博的人生哲理概括了出来,用不同的句读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千百年来解读不一,却无一服众。朝源观这两副楹联犹如一本厚重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读常新,因其内容丰富,学问艰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

downLoad-20190514220304_副本.jpg

中国楹联学会首任会长魏传统为此留下“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待通家过此关”的无奈叹息;中国著名楚辞专家黄中模教授则为此留下“自非通家,关山可堪过得”的诗句。

针对“天下第一奇联”的奥秘,我区曾于前几年开展了一次面向全世界的有奖解答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了来自全世界2万多封解答邮件,由专家组成的评定委员会从中评出了二、三名,但遗憾的是,没有评出能服众的第一名,至今仍然空缺着,故也被称为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