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 正文
玄武门之变,皇帝李渊为何没有一丝反抗之力,只因他杀错了一个人
12-09 08:19:47 来源:趣点滴

眼生生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们骨肉相残,最后自己也被逼下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开国皇帝位置上位当了太上皇的人,着实令后人唏嘘不已。

那么唐开国高祖皇帝为何落得个如此下场呢?

只因为他杀错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刘文静。

刘文静究竟何许人也,竟然这么重要以至于让一个开国皇帝落得这等下场,我们来看下他的事迹就知道了。李太原起事能成功,一半的功劳要归刘文静。

公元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造反,当时李渊为太原留守,看似是太原的最高长官,实则不然。当时隋炀帝杨广虽然丢了半壁江山,跑到江都游玩去了,但是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帝王心术玩的还是很溜的。即便是人在千里之外的江都,但他为了牵制李渊,给李渊在太原安排了四颗颗钉子。分别是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两个太原副留守郡丞王威和守将高君雅。可以说李渊还真的只是个留守,在太原真正能干实事的只有这四人,若是这四人都忠于隋室,忠于隋炀帝杨广,那么即便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氏宗族遍布太原各地,在这四人严密防范下,基本上是没有造反成功的机会。

首先,刘文静是最先向李渊投诚的,其次,刘文静是李渊的谋主,最后,刘文静率兵苦战击败了来袭的隋军前锋,阻止隋军的第一次扑杀,为李渊争取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刘文静

由此可见,刘文静既有奇才,又为大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大功,是跟随李渊的从龙之臣。但偏偏这样的一个奇才,却被李渊给杀了。

刘文静到底该不该杀?我认为对李渊来讲,无论刘文静犯了什么罪,这个人都不该杀!即便是再恨这个人,甚至是囚禁他一辈子,也不能杀他啊,因为杀了刘文静给李渊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也导致了李渊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混得最惨的一个了。

第一,李渊杀了刘文静这个从龙首功之臣,寒了大片臣子的心。

孟子曾说过:“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封建时代,本来皇帝当为为天下礼法之首。皇帝遵守规矩,下面的臣子才会尊礼守法。皇帝亲近臣子,臣子才会效死报之。可李渊偏偏就不节制自己,一定要杀掉一个立下大功的从龙之臣,使底下的臣子都感到心寒,人人都在害怕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试问这样的皇帝能有几个大臣会真心效忠呢?

第二,李渊杀了刘文静,是唐王朝内寒族士人阶级这股力量彻底倒向了秦王李世民。

其中一方是继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阶级,而另一方就是寒族士人,这类人往往是一些中小地主,或者是小官僚阶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天下连连战乱,门阀子弟远不复他们的祖先那样先威震天下了,大部分都没啥太大的能力,却占着很高的位置。而寒族士人却在这种动乱时代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批有能力有才华的群体,但上进的路却被门阀给挡住了。

而李渊身边留下的尽是一群门阀阶级的酒囊饭袋。当李氏召唤一群人才济济的寒族猛将、能臣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不是不想反抗,但是是调兵调不动(李靖、李绩等军方大佬都保持中立),召唤臣子又没什么人来,只能和他的那些酒囊饭袋两眼相顾,无语凝噎了。

玄武门之变

第三、杀了刘文静,导致李渊跟儿子秦王李世民彻底决裂。

刘文静不仅是李渊的谋主,更是李世民的谋主,为何?因为李渊的儿子里面只有李世民这个出身于门阀的另类不排斥寒族,并且还重用寒族。在李渊登基为帝后,寒族阶级并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所以刘文静自然会把希望转移到在李世民身上了,为李世民倾囊相助,李氏民也是很看重他,待之如手足。但李渊知道这一点,但偏偏就是不讲一点情面要杀了刘文静,就连李世民都感到害怕。于是在积蓄了几年力量后,毅然发动玄武门政变,不顾血肉亲情,杀兄囚父,登基为帝。

唐高祖李渊可能也没料到杀了刘文静,竟产生了这么大的后果,要是他早知道最后会黯然离场,当初还会不会杀掉刘文静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