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夜读丨果品市场烂水果去哪了?营业员说流入茶楼冷饮店丨微信能发万元红包吗?有网友手滑“试了”一下
05-19 21:45:01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黑心商家】

营业员“冒死”爆料:果品市场烂水果流入茶楼冷饮店

@1818黄金眼消息,小陈是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的营业员,他说市场里腐烂的水果,本来应该销毁的,却以非常低的价格卖出去了。他还说是流入了茶楼、酒店以及一些冷饮店,他要负责签字,良心上实在过不去。勾庄果品批发市场方面表示,腐烂的水果还有残余价值,作为市场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他们注明了不可食用,就已经尽到了告知的义务。对于腐烂水果的去向,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想剁手】

微信能发万元红包吗?有网友手滑“试了”一下,结果……

中国新闻社微信公号消息,5月16日,河南济源网友“逆流而上”为了向朋友证明,微信群里一次能发一万元的红包,于是在一个500人的微信群里,在红包里输入了一万元的金额。

本想截屏,没想到手指没及时拿开,触发指纹支付,一万元红包发出去了……

当时的截图,的确是指纹即可支付。

大红包从天而降,这个名为“大济源信息交流群”里炸开了锅。看到群友们一个个抢红包不亦乐乎,“逆流而上”懵了:“这红包怎么就发出了?”

“逆流而上”本人姓黄,当发现一万元钱发错了,心都是哇凉哇凉的。“我赶紧给群主打电话,解释说这个红包是‘手误’发错了,希望群主能协调大家,把红包退回来。”

黄先生提供的红包截图显示,一万元钱的红包被随机分成100个,一个小时里被抢光。

当时群友们抢红包的金额截图。

突然抢到一百多块钱的大红包,有群友在群里开始@黄先生,问是不是发错了。

图三:当时微信群里的红包截图,刚发出红包就有网友疑惑是不是发错了。

随后,群主卢举在群里告知群友,红包系误发,希望大家能如数退回。

群主卢举呼吁群友退回红包。

慢慢地,一个个红包被退回,有的被退到黄先生的微信里,有的被退到群主卢举的微信里。

群友们陆续把红包退给群主卢举。

让人欣慰的是,没有一个人在抢完红包后退群。

大概四个小时后,黄先生收回9989.25元。

群主卢举和黄先生汇总收到的红包金额,收回9989.25元。

群主卢举告诉小编,情况给大家说了,都理解,大家在群里相互劝说,就把钱退回来了。”

群友们在群里相互转告,退回红包

说到当天的事情,黄先生还是很感动:“群里大部分是陌生人,最后能收回9989.25元,就差11块钱的零头,我已经很满意了,零头就不用退了。大济源人人品好,素质高。”

抢到大红包,没有人退群,退回红包,没人抱怨,群友们为正能量点赞。

为了感谢群友们的帮助,黄先生又在群里发了300元的红包,群主卢举也发了200元的红包。这次是真红包,不用退回。

那么微信红包到底能发多少钱呢?

根据微信红包规则,微信红包实行限额制度:

1、未实名的用户:零钱支付额度为单笔单日1000元,单月2000元。超过额度可以添加银行卡完成支付;

2、已实名的用户:单个红包限额200元,每次最多发100个红包,也就是20000元。单日零钱发红包最高金额10万元,银行卡支付金额受银行卡额度限制。

3、普通红包和拼手气红包,最多只能发200元。

除了面对面红包,发出去的红包均不支持撤回。

现在小编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微信群里“土豪”一把:

选择一个超过100人的微信群,打开微信红包界面,输入金额。

选择一个超过100人的微信群,打开微信红包界面,输入金额。

由于微信群里一次最多只能发100个红包,且平均每个红包的金额不能超过200元,所以微信群里一个红包的最高总额为20000元。

但请再看一眼上面的“限额制度”,单日你可以发出去10万元的红包哦。

微信群里一个红包的最高总额为20000元。

再想发红包的人,可得小心一点啦!

【熬鸡汤】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我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我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间最重要的“仪式”。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

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

blob.png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对自己的重视。

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一同事,为了参加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辞辛苦,从北京飞到广州,周围人都劝她:“毕业典礼只是走个流程,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同事笑着说:“我只是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毕业典礼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却是孩子和学校生活的最后的告别,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视自己的毕业,正式告别过去,有个全新的开始。”

对孩子而言,有这样一位妈妈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十分讲究实际: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婚姻需要仪式感

有些事,你从来不说,又从来不做,即使很爱对方,但也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深有感触。

短片中的女主,离婚前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拥抱,亲吻,亲手,说我爱你。

丈夫说:“那段时间我所忽略掉的她对我的关心和爱,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经营,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当初在一起的初心终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甚至充满了争吵冷战,往往缺乏仪式感。

我们小区里有对恩爱的老夫妻,结婚几十年一直恩爱如初,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认真地去过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约会。

邻里邻居谈论他们,都止不住羡慕。有一次,有位年轻的妈妈说:“我们真得跟老人家学学。”

但旁边的丈夫却不乐意:“学什么,都老夫老妻的,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不切实际,做起来很难,只是一种形式。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