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捡来的女儿成“大双” “棒棒”杨阔一根扁担逆袭人生
04-26 21:37:1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多年来,杨阔一直没有丢掉他的“棒棒”。

对于这个来重庆打拼多年的四川中江汉子来说,当年那根“棒棒”助他谋求生计,现在这根“棒棒”为他赢得了尊严。在他眼里,“棒棒”象征着“背要挺得直,不卑不亢”。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杨阔做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抱回差点被遗弃的女婴,当作亲生女儿抚养,现在又在搬货工作之余,读完了四书五经等数百本国学经典。

即将来到“知天命”之年的杨阔,践行了一根“棒棒”的人生哲学。

同一产房被遗弃的女婴成了“大双”

杨阔老家在四川中江永安镇。十多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那个给他取名叫“阔”,希望他心胸广阔的人。从此,杨阔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弟弟妹妹都还在读书,需要用钱,也需要有人照顾,于是他主动辍学在家务农,靠种庄稼养活一家人。

1997年6月18日,杨阔的爱人临产,住进了医院待产。当晚,同病房床挨着床的一位产妇生产,当得知生的是女儿后,她满脸愁容地跟妈妈商量,准备将孩子扔掉。“她爸来了要是问到,就说娃娃生下来就没了。”那时候,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看到那名产妇不仅这么说,而且真的准备这样做时,杨阔和姑妈着急了:这么小的娃娃,一生下来就被遗弃,哪还有活路?这不是断送掉一条小生命吗!

两人劝了女子半天无果,一合计:干脆我们养起来吧。杨阔心想,反正自己的妻子马上也要生了,养一个和养两个都一样,不就是家里添双筷子么。孩子的生母欣然同意,将薄衣服裹着的婴儿抱给杨阔。

杨阔第一次接过孩子,她正甜甜地睡觉。婴儿躺在他的怀里,圆嘟嘟的小脸,不时抽动一下小嘴,他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紧。

6月19日下午,杨阔的亲生女儿诞生了。不久后,在给孩子上户口时,他登记的是双胞胎,按照她们出生的顺序,“大双”叫杨倩,“小双”叫杨娟。

除了杨阔,从妻子到姑妈,到奶奶,善良的一家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女儿,仿佛这次生下来的,真的就是一对双胞胎。

上山担柴养娃 对“双胞胎”一视同仁

事实上,养两个孩子比养一个孩子要艰难得多,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远远不止“添双筷子”。日子比以前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为了增加一点收入,除了种稻谷,还加种了玉米、红苕、花生,杨阔每天还去离镇上六七公里外的山上捡枯枝、树桠,砍竹子,担到镇上卖,一挑柴大约有120斤,他一个人挑到镇上,要走近1个小时,大冬天穿背心也要走出一身汗。每天能卖十多元钱,收到钱他立马买奶粉喂给两个孩子。

孩子刚出生时,由杨阔的奶奶帮着带孩子,1998年,老人也去世了,全靠夫妻俩抚养。虽然生活艰难,但杨阔夫妇对两个女儿始终一视同仁。即使每半个月才能吃一回肉,必定是先将大块的肉同时夹给大女儿和小女儿。给孩子买衣服也都是两份,有小女儿的,大女儿必定也有一份,而且是相同款式。在很长时间内,周围的邻居都对这对双胞胎的身份毫不怀疑。

对于孩子的终身大事,杨阔认定的标准是,不需要男方彩礼,只要两情相悦,彼此喜欢就行。

两个女儿嫁人时,父母送她们的床上用品、结婚礼物,也都一模一样。“娃娃到我们家里来,是一种缘分,也是我们的幸运,绝对不能亏欠她。”即使再艰难的时候,杨阔也没有抱怨过。

一个“了不起”的“棒棒” 把弃婴和亲生女(6250460)-20210426201706_副本.jpg

妹妹生重病 姐姐辞掉工作照顾

上初中时,杨倩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她的亲生母亲就住在同一个镇上,开了家服装店,经济条件比杨阔家好得多。她曾经有意来打听孩子的情况,还买了新衣服找到学校,在杨倩不知道的情况下托老师捎给她。

杨阔认为,孩子大了,有知情权,也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如果你想认她,随时都可以。我们都没有意见。”他想,要是女儿跟着生母,或许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爸、妈,是你们辛苦把我养大的,我这辈子就认你们!”杨倩的回答很倔强。

杨倩每次从生母的店门口路过,甚至都会把脸转过去,连看一眼都不愿意。杨阔还劝过她:“娃呀,哪有那么大的仇恨,毕竟她十月怀胎生了你!你不应该这样。”十年前,当杨倩的生父去世时,杨阔买来纸钱,让女儿烧给他。

而小女儿杨娟从小身体瘦弱,有一年生重病,来重庆的医院检查,是一种疑难杂症,在切除了脾脏后,病情暂时稳定下来。高中毕业后,杨娟在成都一家面包店上班,由于生活作息缺少规律,饮食也不太注意,2015年再次发病,口鼻出血,情况危急,送到成都的医院做手术,一度还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时,杨倩正在绵阳一家服装店打工,听到妹妹生病的消息,不仅寄来了手术费,还辞了职,来到医院照顾了半个多月,直到妹妹康复出院。她每天送来可口的饭菜,晚上陪床,半夜起来喊护士换输液瓶,尽心尽责。

看到杨倩对妹妹的关心,杨阔感到非常欣慰。目前,杨娟的身体已经康复。连医生都说,这差不多可以算是奇迹了。杨阔听了暗自感叹道,这真是“福报”啊!

在杨阔看来,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过年时,家里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杨阔说,杨倩每次回来,不仅要给妈妈塞个红包,也勤快地做各种家务。妈妈舍不得让女儿们动手,但杨倩总是心疼妈妈,一回家就闲不下来。厨房有什么活儿就去帮忙,吃了饭第一个跑去洗碗的是她,洗了碗去擦地的也是她,一刻也不肯歇着。“有时呀,感觉大女儿比小女儿都还孝顺!”他笑着说。

来到重庆寻找机会的“棒棒”

1999年,有一个去了重庆打工的中江老乡告诉杨阔,那里挣钱的机会更多。于是他买了一张车票,懵懵懂懂地坐到了重庆。

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高楼和满街的车水马龙。杨阔看呆了:这真正是个大都市啊!

的确,在这里满地都是机会,但是,学历、文化、手艺,他都没有。但有的是力气!于是,杨阔花五块钱换了一根“棒棒”,决定凭力气吃饭。

他成为了山城“棒棒军”中的一员,在临江门、解放碑、朝天门一带活动,帮人扛货、跑腿。扛一趟能挣一两块钱,他跑得勤,能吃苦,一个月能挣四五百元,比在农村强一点。

2004年,一家叫做汇锦的科技公司需要在临江门搬运设备,喊来一群“棒棒”,其中一个便是杨阔。搬了几回以后,公司的人发现这个小伙子为人朴实诚恳,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于是留下了他的电话。公司只要有需要下力气的活儿,都愿意叫上这个忠厚勤劳的“编外劳务”。

不久后,正好公司缺个人来管理库房。有一位气质儒雅的的男士打量了一下杨阔:“听说你干得不错啊,愿意留下来试试吗?试用期三个月。”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公司董事长朱红峰。一个月后,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被允许提前转正,经过培训考核,杨阔正式进入了公司。

一边拉货一边读四书五经

他的工作以做杂事为主,管库房、送货、运货。领导安排的,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也做。杨阔说,反正自己就在公司附近的库房住着:“几步路就到了,顺路、顺手、顺便就做了。”

虽然杨阔只有小学文化,但对新事物很好奇。刚到公司时,看到其他同事桌上放着电脑,感觉新奇,很想学,于是鼓起勇气询问同事如何操作。大家也都乐意教他。慢慢的,杨阔学会了独立用电脑编辑文件、做PPT、发邮件、制作文档。

2007年开始,公司购置了书架,买了大量新书。朱红峰鼓励员工们多看书,培养积极向上的氛围。最初他看的书是《上下五千年》,一本几百页的大部头,他硬是翻完了:“最开始说不出太多感受,只觉得震撼,从古到今,居然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一个人真的只是沧海一粟啊!”

2012年,在朱红峰的建议下,杨阔开始捧起了《论语》:“最初我还有点排斥,自己也就小学文化水平,让我读四书五经,像是看天书一样!两千多年前的文字,读起来太吃力了。”

但他“逼迫”自己一页页地翻,遇到看不懂的句子,隐约觉得有些意思,他就抄下来,翻字典,上网搜索,还买了《论语》注解。渐渐地,竟然也读得津津有味。“以前下了班就刷抖音,现在看了书以后,觉得玩手机特别没意思,什么消遣娱乐都不如看书有劲儿!”

他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做人的句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他说,人由于正直而生存,但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侥幸躲避了灾难罢了。这种抱着侥幸心理的,不正直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

2018年读书日,遇到打折,杨阔在网上一口气买了50多本书,现在已经看了一大半了。除了《论语》,他最喜欢的《大学》、《孟子》。每天下班后,他就在库房里看书。 这些年来,已经读完了数百本书。

“以前老静不下心,做事有些毛毛糙糙。自从看了书以后,心里似乎开阔了许多,考虑问题会更全面。心里好像有了一面明镜,看得格外清楚,更能够明辨是非。”

从普通“棒棒”到优秀员工

公司里的人都喊他“老杨”。

重庆汇锦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副总经理金花说,杨阔是一名兢兢业业,非常忠诚和负责的员工,视公司如家。无论下班再晚,他都会将公司从楼上到楼下巡视一圈,检查灯、空调是否关好,再为绿植浇了水才离开——这些原本都不是在他的工作范围内。

老杨现在做的工作有些“杂”,库房管理、物流、司机,公司把一些小型材料采购也放心地交给他。 “有的废弃物资,他明明可以可以拿去卖钱,但他会考虑,这些东西以后可能可以再次利用,都保存了起来,事后也证明确实发挥了价值。”

朱红峰是在杨阔小女儿生病那次,他帮忙联系医院,才知道了他两个女儿的事,感到有些震惊:“以前农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这样做一定承受着很大压力。”从此,他特别喜欢和尊重这名员工。

朱红峰还记得杨阔刚来的时候,小伙子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穿着解放鞋和白体恤,和普通“棒棒”没什么两样。但后来当全员读经典时,他特别起劲。 “我们属于科技型企业,和其他同事相比,杨阔文化程度要低一些,但看了书三个月后,慢慢跟上了节奏,读越有滋味。曾国藩说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从杨阔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智慧的思想在内心默默浸润,现在感觉他的气质已经改变了很多。有文化的加持,相信杨阔未来会更加幸福。”

朱红峰认为,杨阔的进步,让其他员工也有了改变,“个人和单位的关系,其实也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去年,杨阔还被评上了公司先进——这是公司所有员工以无记名投票选出的。朱红峰认为,杨阔现在已经是企业的人才,在他所负责的库房管理、物流领域,已经相当专业了,别人替代不了。

为什么要让员工读书?朱红峰认为,读书可以让人生找到新的坐标和方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幸福,与同事、家人相处更加融洽。“人与的人的差别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的,希望可以通过读经典,开启新的智慧和新的人生。”

他还保留着当年那根“棒棒”

虽然杨阔现在一个人住在库房里,但生活区域收拾得整齐清爽。只有五六个平方米的卧室里,一个书架占了相当大的面积,上面放满了书。

他还保留着当年那根“棒棒”,上面挂着的绳是他自己编的,“棒棒”上能看到多年前的汗渍和划痕。现在,经常遇到公司需要搬货,他为了替公司省钱,就自己担起“棒棒”担货。杨阔娴熟地用将重物用绳结套住,“棒棒”往肩上一扛,跨着稳健的步伐大步往前走。

“现在不比年轻的时候了,但担个一百多斤,还是不成问题!”

1999年,杨阔第一次来到重庆时,在解放碑、朝天门当“棒棒”,现在的杨阔,手里依然还有当年的“棒棒”,但是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普通的“棒棒”。杨阔的人生轨迹已发生了变化。杨阔认为,改变他命运的,是来到重庆以后,进入公司以后,是学会看书以后。

他说,如果现在还是继续做“棒棒”,只靠力气挣钱,可能收入或许会比现在会更高,但现在眼界不一样了,能看到更多更远的世界,就像他名字里那个“阔”字。

杨阔还是那个普通的“棒棒”。虽然公司老总说他是“人才”,但他并没有什么“野心”,打算做到60岁退休后回老家,继续种地、带孙子。

他常说,“棒棒”精神不能丢,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棒棒” 。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熊远树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