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离春节还有一天 陌生人的肝脏给她带来新生
02-10 17:22:0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走出病房大楼,王珍珍(化名)仰起脸,迎接阳光的温度,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为自己,也为另一个生命。”

GetAttachment (3).jpg

GetAttachment (4).jpg

今(10)日是大年二十九,12天前王珍珍在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肝胆外科完成肝移植手术。新春佳节来临前,她带着新生的肝脏出院,回家团圆,开始重生后的生活。

回家后,王珍珍给肝胆外科陈平教授和陈耿副主任发来照片,照片中,她和家人在一起做年夜饭,笑容灿烂。看到照片,主刀这次肝移植手术的陈平教授笑说:“这是今年春节,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她换上肝癌 为了6岁女儿求生

3年前,王珍珍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病情依然持续恶化。2020年10月份,王珍珍突发消化道出血,“鲜血吐了一地,人都被吓蒙了,到医院检查,肝硬化晚期,唯一根治的方法就是换肝。”王珍珍的丈夫陈霄(化名)说,第一次听到“换肝”两个字时,他感觉天塌了,匹配完全靠运气。“我们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但不管多难,也要试一试。”

供肝短缺是当前制约肝移植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器官匹配成功的几率,王珍珍先后在包括大坪医院在内的国内多家肝移植中心进行了登记。2021年年初,在等待肝源的第224天,她接到了大坪医院的电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太幸运了。”匆忙收拾好行李,王珍珍和家人连夜赶到了大坪医院肝胆外科。

有重生就有离别

“匹配上了?”接到大坪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的电话,和王珍珍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肝胆外科副主任陈耿。

“目前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成功率98~100%,术后1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只要有合适的肝源匹配上,患者就有了生的希望。”陈耿说。

然而,有重生也有离别。希望来临,是重生的欣喜和对捐献者的无尽感恩。

因双盲原则,捐献者的故事,OPO协调员杨倩没有多说,但即便经历了多次协调工作,她依旧眼含热泪:“很伟大,患者家属也很支持,悲痛是肯定的,但他们说,亲人的生命在延续。”

手术当天,王珍珍对着住院手环拍了一张照片发了一个朋友圈。“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是谢谢您,我一定会加油。”

她带着别人的肝脏活了下来

2021年年初,王珍珍肝移植手术在大坪医院手术室进行。

第一步是供肝的切除和修整。“供肝切取手术是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的压力比任何手术的压力都要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两个生命,绝对不能辜负捐献者的伟大。”上午10时11分,一分钟遗体道别,来不及整理情绪,肝胆外科周波主治医师迅速开始手术。

与此同时,移植手术室正在紧张准备中,15时45分,切除病肝;16时01分,植入供肝……当恢复供血时,苍白的供肝在王珍珍身体里逐渐红润,手术台上的陈平教授和陈耿副主任不禁感慨:“小姑娘又活过来了。”

如果说捐献者的无私大爱,让受捐者有了生的希望。那么生命的延续,则离不开强有力的医学团队支持,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营养科、输血科等十多个学科保驾护航,为王珍珍打开重生之门。

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在五彩的气球上写上加油,挂在床头,王珍珍一睁眼就能看到祝福;转入普通病房后,医护人员仔细地处理伤口,保持房间干净。在大坪医院各科室的通力协作下,王珍珍术后10小时脱呼吸机,24小时开始进食,48小时下床活动,先后顺利的闯过了感染关和排异关,恢复异常顺利。

肝移植受者术后的长期自我管理非常重要。陈耿副主任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肝移植工作的经验,编写了一本《肝移植康复者保健指南》供病人和家属参考。出院后,王珍珍每天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排斥药物,定期门诊随访,以便治疗团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通讯员 王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