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 正文
为女儿学业被骗3.5亿元,不是行长好骗,是银行贷款监管有漏洞
2022-07-14 13:23:10 来源:上游新闻

近日,山东一桩特大诈骗案件宣判,心忧女儿学业的某银行行长李某先后26次上当受骗,被骗金额高达3.5亿元。自2015年3月至8月,李某向赵某河多次转账数万元。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赵某河先后编织了“更改高考分数”等多个借口,先后8次骗取李某1.5亿余元。随后,赵某河冒充反贪局长屡骗不爽,先后又骗得1.52亿余元。截至案发仍有近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赵某河被判无期徒刑,李某获刑7年。(检察日报)

3.5亿元,一个令人咋舌的数目。作为银行行长,李某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仅仅为了女儿的大学学业,先后多次转账给赵某河。从1065万元的天价运作费,到共计5500万元的教育基金,数目如此巨大的教育“铺路费”居然没有引起李某怀疑,众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

银行行长为什么可以挪用高达3.5亿元的银行贷款?监管的漏洞到底在哪里?今后如何避免类似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造成国家特别巨大的经济损失只判了7年,是否量刑过低?围绕这起“天价”案件,还有众多问题值得商榷,不少漏洞急需堵住。

利用职务之便,先后26次“监守自盗”,是李某自身心术不正。李某为满足赵某河虚构事实提出的种种无理需求,罔顾党纪国法,在骗取贷款和违法发放贷款的犯罪道路上难以刹车。随后又碍于公职人员身份,担心自己用公款为爱女上学“铺路”的事暴露后会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场,始终未曾报案,知法犯法,心虚不已。

但与其说是前银行行长李某太好骗,赵某的诈骗方式太“高明”,不如说是银行的贷款监管体系存在不少漏洞。据悉,为侵吞银行贷款,李某伙同小舅子孙某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订立攻守同盟,授意孙某某、张某制作伪造购销合同等虚假贷款资料,然后违反规定发放贷款。用借新还旧、还后再贷、冒用他人名义等多种贷款花样不断从银行贷出巨额资金。期间他们共伪造26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流水、资金证明、贷款资料,多次冒用他人名义进行“顶名贷款”。

这些骗贷方式并不新奇,能够违法贷出3.5亿元,一方面是李某行职务之便,但更重要的还是银行监管体系出了问题。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应加大贷款审核监管力度,杜绝各种行职务之便的“关系贷”。开展专项检查,对各类贷款合同进行二次复查。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夯实干部职工的合规守矩意识。

另外,在该案曝光之后,套取了3.5亿元的李某,只获刑7年也引发热议。按照目前的法律,量刑的确有着相应的法律依据,但3.5亿元和7年的代价对比,无疑会冲击人们的感受。提高量刑,加大惩戒力度,也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类似的利益熏心。如此,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堵住各类漏洞,提高违法成本,以期不再出现下一个“李某”。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