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曝光台•调查|宝瞳回应质疑:我们是调节改善视力不是治疗矫正
08-08 19:56:59 来源:上游新闻

天天315.png

市民刘女士向上游新闻APP/上游新闻热线966966求助,说自己花了1.5万元带孩子去一家名为“宝瞳青少年视力提升中心”的机构做视力提升和恢复训练。一年多过去了,成效不显著,该机构门店还经常搬家。“我希望退返未消费的钱款,遭到该机构拒绝。”

家长称训练一年多孩子视力没改善

2015年,刘女士的孩子视力开始下降,经学校组织的健康普查验光诊断,真性近视200度。没过多久,刘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宝瞳青少年视力提升中心的工作人员,能为全市3到18岁青少年提供免费的视力检查,还可以进行视力提升和恢复训练。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女士带着孩子去了南滨路喜来登国际金融中心的宝瞳青少年视力提升中心。缴费、办卡共花了1.5万,宝瞳承诺服务可以托管到18岁。

然而,训练了一年多后,刘女士发现孩子视力并没有改善,“这家店经常搬家,换了新地方后,孩子的视力健康托管档案却还在老地方,转移滞后。”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刘女士感到体验不佳,就不再带孩子去了。

今年7月,刘女士来到宝瞳总部,希望退还未消费项目的钱款,遭到拒绝。

宝瞳是如何改善青少年视力的呢?8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建新东路的宝瞳总部,以顾客的身份进行了咨询。一位顾问助理介绍,首先会对青少年做一对一的视力检测,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制视力提升方案。具体训练方法包括图片辨认、动画视频等,在保证孩子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训练。“虽然我们无法让真性近视、弱势的孩子彻底摘下眼镜,但通过训练,可以改善裸眼视力。”

宝瞳1_副本.jpg

店长表示宝瞳不具有诊疗资质

在咨询过程中,顾问助理向记者表示:“宝瞳的老师具有验光师资质,但这并不等同于医生,也不涉及诊疗。”不过,相对于医院而言,宝瞳能“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术后保养和训练等”。

在记者表明身份后,店长曹女士接受了采访。她称宝瞳不具有诊疗资质,“我们只是针对近视、远视、弱视和斜视进行调节和改善,不存在治疗和矫正。我们能做的是让家长清楚孩子的视力情况,以及通过训练能得到什么样的改善结果,但无法满足每一个家长的期望值。”

针对客户刘女士的诉求,店长曹女士反问道:“就像一件商品,买回去后使用了,发现不合适、不喜欢,这样能退吗?”

记者随后查阅了重庆市宝瞳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http://www.4000351352.com/),上面的公司简介写道:“目前宝瞳青少年视力提升中心已在重庆、四川、浙江、江苏等地成立了近60家分支机构,七年时间,宝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视力检测、视力动态监控、视力训练、连锁加盟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视力训练品牌。”

今年7月21日,该网站发布通知,规范员工的邀约及接待工作流程,其中提到:“禁止使用医疗相关用语,例如医院、医疗、医生、专家、康复、恢复、矫正、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同时,也禁止员工以虚假宣传作为噱头吸引客户,例如使用学校、教育部、卫生部、中国儿童近弱视防控协会等名义邀约或促进成交。

就在采访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刘女士告诉记者,“经过上游新闻的介入走访,宝瞳负责人再次致电联系我并表示愿意和平解决纠纷,我也接受了他们提供的新的解决方案,感谢上游新闻的关注。”

律师建议:应选择卫健委登记的正规医疗机构

如今,打着“治疗”擦边球的机构五花八门,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呢?北京德和衡(重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刘勍告诉记者:“消费者应当选择卫健委登记注册的正规医疗机构,名单可以在卫健委网站上可以查询到。”对于相关机构宣称的与所谓“权威部门”合作合办等宣传内容,应当尽可能与相应机构工作人员核实,避免落入虚假、扩大宣传的陷阱。

刘勍律师建议,购买相应服务前,消费者应当详细咨询工作人员相应细节,对于工作人员陈述或者承诺的服务效果应当写入合同。对于服务区域或者其他内容有要求并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的,相应内容也应当写入合同约定。

消费者如发现机构有虚假宣传、或无资质经营,可以向相关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或可搜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

上游新闻记者 陈骅 实习生 欧阳梦婷  文/图/视频

上游新闻报料热线、渠道:966966、上游新闻APP报料。新鲜事、感人事、不平事,欢迎告诉上游新闻。新闻线索一经采用,酌情奖励。   

长按识别二维码  阅读更多好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