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老兵志愿者:一身军装,一生军魂
05-27 11:04:25 来源:西南大学快点网络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10527114656.jpg

“手机扫这个二维码就行,方便得很。”今年春节,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了红岩村。他精神抖擞,不见白发,在景区入口站得笔直。他是一名志愿者,在红岩村熟练地指导游客线上预约,帮他们拍照,向游客介绍红岩文化。为了这三天的志愿者服务,他准备了半个月,每天都在研读《红岩》与《红岩精神》。

他叫黄训学,今年72岁,是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曾披上军装保家卫国,也曾上阵杀敌立下特等功,如今是一名有着7年志愿服务经验的老年志愿者。

谈到这些人生经历,黄先生只是说:“我愿将青春、热血与余热统统献给祖国”。

▲ 黄训学近照

余热:把“志愿”当成一种习惯

“我干了七年多志愿者,从来没迟到早退过一次”,黄训学骄傲地说。

2014年,大石坝正准备申报文明城区,同年大石坝街道组建了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黄训学时年65岁,离开军队20余年后,他也已从军工厂退休,知道这个消息他立马决定报名。

在志愿服务队的7年里,黄训学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即使如今他已搬离大石坝街道。有时要上早班,这位72岁的老人便早上4点起床,5点出发,6点左右还需转车,至7:20上岗——甚至比要求的上班时间还要提前40分钟。当兵多年,守时观念已深入他的骨髓。

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文明劝导,偶尔也会碰上不配合的人。几年前,黄训学看到一个长发青年乱扔烟头,他便上前劝说他拾起烟头丢进垃圾桶。青年沉默了几秒后,刹那间,竟毫无征兆地将手中的塑料袋向黄训学抡去。塑料袋中的硬物瞬间刺破黄训学的眼睑,鲜血立马从眼下汩汩流出。青年也被吓到,转身就跑,但没能跑过当兵多年的黄训学,最终在天桥处被当场抓住。现场群众看到黄训学受伤便义愤填膺地报了警,七嘴八舌地指责青年,但整个过程黄训学没有骂他一句,到了派出所后他还不断为青年求情:“警察同志,年轻人做错了事情没关系,改了就是好青年,我不怪他......”

▲黄训学当志愿者

在非志愿者组织工作时间,他也是一名“志愿者”。某个大年初一,早上8:00左右,天刚蒙蒙亮,空荡的街道上,有3个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中。那3位年轻人在一家小商铺前东张西望,滞留徘徊了几分钟,黄训学直觉不对劲,于是静静地在隔壁店面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免打草惊蛇。果然,没过多久,便看到3人实施抢劫挎包夺门而出。黄训学当机立断,径直冲向他们。3人从大石坝下的滨江路,一直跑到嘉陵江长江大桥,黄训学紧随其后追了一路。他们如何跑得过曾经身为军区长跑队队长的黄训学。最后3人力竭,被这位老兵一手扭送至派出所。

作为一名上岗“志愿者”,除了文明劝导,他还在疫情时主动担起防疫宣传和监测工作;去看望社区孤寡老人;去红岩村、白公馆帮忙维持秩序——即使在春节期间也是如此。

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社区中很多人。刚退休的赵敏于今年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她说:“几年前就很受他精神的鼓舞,如今我已退休,有了更多时间,也想向他学习,为社区做更多贡献。”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中心,如今中心已从黄训学加入时的20多人壮大至百余人,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退休职工。他们用行动说明,退休下岗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预示着新的奋斗征程;年龄和身份不是限制,只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赤诚的心。

▲黄训学当志愿者期间获得的部分表彰

青春:把“学习”与“奉献”当作一种日常

回首军旅青春,那段日子贯穿他的生命。如今他身体硬朗,甘于奉献,乐于学习,与那段经历不无关系。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主席的这句话直到现在他也牢记于心。军旅生涯中,自学对他来说像饮水吃饭般日常。能从新兵时的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到最后拿到大学文凭,就是得益于他学习与钻研的精神。

“早上10分钟穿衣叠被然后马上出操,出操完洗漱10分钟便开始训练。”

当年黄训学自觉文化水平不高,便想方设法抽时间学习。白天训练任务重,黄训学只好充分利用晚上熄灯后的时间。

“原则上晚上10:00熄灯后就不能有任何光了”,老兵说着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必须逼着自己学,只好把被子拉起来死死蒙住头和身子,打着小手电在被子里看书。”

那时候黄训学看《毛泽东语录》和“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他不光看,也誊抄,既是抄记,也是练字。《毛泽东语录》有325篇文章,他用1个月便背熟了其中323篇,几乎全靠夜里趴着背诵、抄写。

▲ 黄训学参加战友联谊会

靠着这股劲,半年后这位新兵成了通讯员。闲暇时间稍多了些,他便将所学化为实践,转手练习写稿。再后来他去了反坦克武器的师部教导队,学习对象从文字变成武器。“学文学武都是门学问”,在黄训学看来,自己应该在任何时候抓住任何机会学习。他研究各项精密复杂的武器,“琢磨炸药包放在哪才能炸烂一辆坦克,火箭筒打哪个位置才能打得准”,老人一边说一边在空中比划。

除了钻研武器,他还懂得观察生活,反思并学习。在军营中,如果说文化是精神之源,那么过硬的身体素质是胜利之基。作为当年111团20公里越野长跑队长和13军37师长跑队队长,黄训学另一个钻研对象便是长跑。他曾获成都军区运动会三届冠军,并带领团队多次参与全军军体运动会,名列前茅。

全军军体运动会一项基本要求,便是50-60人的长跑队伍无一人掉队。对此,黄训学观察每个队员跑步的状态,研究出一套独特的方法:跑到一定时候,跑得快的队员反而主动落到队伍最后,接过队伍末尾队员的背包与武器装备,让跑不动的队员跑前面,一个推一个地跑。最后全队喊着口号,整齐地冲线。

“只要你有恒心,肯下苦功夫,没有什么学不会、做不好的”,老先生说这句话时目光如炬。

在教导队待了几年后,黄训学成为连队指导员。他与其他军人一样,一直在为保家卫国而准备。几年过去,战争的号角吹响,他们将“演练”地点从军营搬到疆场。

“1978年12月8日,我军受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命令。约两周后我从重庆奔赴昆明。”那一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并对我国边境造成严重威胁,1978年末,我军对越宣战。黄训学时年29岁,已有家室,却仍选择留下一纸遗书毅然奔赴战场。

战场硝烟蔽日,炮火声淹没战士的嘶吼。

战争的残酷老人并不愿多讲,“我们13军是唯一被全队通报表扬的”,老人只是这样说。

如今位于云南老山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这场战争中960位为国牺牲的英烈,他们中最小的年仅16岁。

走进麻栗坡烈士陵园,穿过几百级台阶,掠过森森树林,便会看到以群山为背景,伫立在倾斜而开阔的坡地上的,近千座白色墓碑。黄训学几乎每年清明都会去这里祭奠曾经的战友。

“今年清明,有位老母亲,得有106岁了,专程从广西赶来为儿子上坟。我看见她佝偻着背跪在地上去亲吻那处石碑,去亲吻儿子的照片——那是她的独子。”黄训学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是采访中他唯一一次眼含热泪。

“战争意味着牺牲,我们以牺牲换来几十年的安定来建设、追赶落后的数十年”,他说,“这是光荣的,同时也伴随着伤痛。”

黄训学的母亲在他参战期间病逝,家人不想让他分心,直到部队返渝才告知他。对于这件事,他每次回想起都很痛心,但却表示从未后悔参战。

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俯瞰图,是一面飘舞的旗帜。在他心里,也有一面飘扬的国旗,那是从战士军章到志愿者袖章的信仰——党员的奉献精神,屹立不倒。

国之有难,兵戈戎马,撒壮志男儿热血;国之太平,渔樵耕读,献理想青春热情;国之兴盛,朱袖红旗,传志愿互助热心。这便是黄训学先生的人生写照。

黄训学老先生说“我这辈子经历最深、也最有意义的三件事的就是:年轻时参军保家卫国;祖国需要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休后参加志愿服务队发挥余热… …”

“一声到,一生到”,从军营到社区,无论在哪儿,这位72岁的老党员始终践行着这句话,践行心中的党员志向,“我愿做颗红星,照耀我的祖国”。

(作者:邵威仪 韦懿函)

总策划:刘丹凌

指导老师:刘丹凌、王敏、杨绍婷

联合出品: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