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老党员毛朝久:行摄画祖国
05-25 11:29:52 来源:西南大学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364231bb07b5ac5ea0af63fa57998876.jpg

毛朝久是一位在美篇APP上开设专栏且浏览量近48000次的创作者,也是一位刚过古稀之年的老党员。在他的专栏里,既留存着数百张讲述时代故事的黑白照片,也有为致敬抗疫人员和记录家乡老手艺人而创作的人物钢笔画,还有许多展现祖国各处风景的山水画和摄影作品等。

“我其实是把美篇当作自己近几十年来很多生活经历的纪念册。”他笑着说道。

毛朝久,1950年出生于重庆南部的东溪古镇。1969年,他上山下乡当知青,后参加战备民兵修建襄渝铁路。1972年底入伍当兵,1976年入党。1977年3月复员后进入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以下简称“无专厂”),曾任该厂团委书记、宣传科科长兼厂报主编、车间党支部分厂党总支书记和主厂厂长助理兼党政办主任等。

年轻时,他自学摄影,退休后,他进老年大学学习国画,自学钢笔画。于他而言,能够将记忆中的家乡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拍下来、画下来、留下来,是一件看起来普通却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40.jpg

▲年轻时候的毛朝久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42.jpg

▲现在的毛朝久

1

号召老同学们创作“战疫”主题作品

从2020年初到3月初,毛朝久与老同学们以“战疫”为主题,创作了30余幅讴歌战疫在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摄影、绘画、书法等作品,将他们从逆行向前、科研攻关、挽救病患到胜利凯旋的感人场面定格纸端。同时,他们还创作了20余首诗歌作品,其中他为钟南山院士写的诗里就有这样一句:“鞠躬尽瘁刀不老,民族脊梁人称赞。”

“因为要照顾小孙子,那时我只能晚上10点以后才能进行创作,而且绘画还要一遍遍地构思,一笔笔地勾勒,所以时间安排上比较紧凑。”他说道。

在毛朝久创作的10余幅作品中,呈现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人物像和解放军医疗队出征等场景。对此,他还有些叹息地说道:“我拿画笔想向他们表达一点敬意,但遗憾的是没能及时地展现出全部的奉献人员,因为后续又涌现出如张伯礼院士等抗疫英雄,以及很多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

他的部分作品在渝北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融媒体中心举办的“宅行动”达人秀比赛中获得了图片类二等奖,綦江区、渝北区融媒体中心等也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

“那个时候,我和綦江二初中老三届同学一起创作,我们虽已年近古稀,不能到第一线去战斗,但也都心系前方,宅家也是在与疫情作战,也要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做点我们应有的贡献。”他说道。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46.jpg

▲毛朝久“战疫”主题钢笔画《逆行者》

2

和老伴在海拔4700米的五色海摄影

毛朝久特意留下了这些年去过的20多个城市的300余张风景照,中国的东西南北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他到过山东,去过台湾,游过东北,看过西藏的布达拉宫,还和老伴到过位于四川省稻城县内海拔高达4700米的五色海。

“川西高原的海拔高,需要徒步攀登的距离长且路况不好,来回一般都得近9个小时,甚至比到海拔高于这里的西藏这些地方都要困难些,会出现高原反应和体力不支,但要领阅其美景就得付出艰辛的努力。”他坚定地说道。

接着他又笑着补充道:“去的那年,我69岁,老伴68岁,到牛奶海后我老伴准备返回,但在我的鼓励下走走歇歇地继续前行,虽然艰难,但我们终于到达了五色海,站在五色海,和旁边的夏诺多吉和央迈勇神山(海拔5958米)那么亲近,那时心里不免有些激动,真的想说‘五色海我们来了!您好!香格里拉!’”。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50.jpg

▲毛朝久在稻城的摄影作品

当问及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时,他解释道:“因为年轻的时候我可以算是一个准字号的摄影发烧友。”

毛朝久最初是在1972年北京军区空10军某雷达团当兵时接触了摄影,但当时没机会正规学习。直到1977年退伍后,他才省吃俭用买了一台二手德国百佳牌135相机,他还自己做放大机,做暗室,自己买原料配制药液冲胶卷、洗印照片,连胶卷也买回来自己分装。

后来经过不断地拍摄练习,他的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出现在《重庆日报》《西南信息报》《中国电子报》《工人日报》等省市和全国性报刊上。1989年,他的作品《掘火者》还参加了庆祝家乡重庆定名800周年展出。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53.jpg

▲1990年5月16日《重庆日报》刊登毛朝久摄影作品

3

百幅钢笔画里蕴涵高原情和故乡情

“我以前到西藏的时候,还创作了12幅表现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日常生活的画,”毛朝久满是追忆地说,“但这只是几个片段,管中窥豹,我想今后有机会我还会继续画下去的。”

他表示,当时看到藏族同胞们生活在如此高寒缺氧的地方,但他们却一直都用乐观的态度营造着生活,比如会套马赛马、唱歌跳舞。为了表达崇敬之情,于是他就创作了《高原情》等一系列作品。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56.jpg

▲毛朝久作品《高原情》

他的作品里还有深厚的故乡情,每次回到家乡重庆东溪古镇,他表示自己都要把那些看到的关于家乡变化的场景描绘出来或者拍摄出来。

“为纪念儿时家乡的记忆,我还创作了《消失的老手艺》组画,画有31种老手艺,共77幅。”他又补充道,“磨剪子、锵菜刀、补锅、脸盆换底、弹棉花等等老手艺都曾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虽然它们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时手艺人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影响着一代人。”

对此他还表示,祖国的美丽风光要记录下来,普通人的勤劳生活一定也不能忘却,例如他画的那20幅《山城棒棒军》,既是为了体现中国人民的勤劳精神,也是为了致敬曾经那个最活跃的特殊群体。

“我现在还在为家乡继续作画呢!”他稍微有些大声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059.jpg

▲毛朝久作品《山城棒棒军》

4

组织的作品展参展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

“今年我还打算组织老同学们进行诗词、书法、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也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谈起这个活动,他显得很是期待,“征稿通知已经发出去了,争取在6月25日展出。”

在此之前,他已经多次组织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以下简称“无专厂”)的退休职工进行各种类型的作品展。“参展的退休职工也都是自愿作画,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在7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了,”他语气真诚地说,“我们的作品可能算不上是精品力作,但它们带着机油铁锈的味道,来自生活,贴近普通民众,饱含‘无专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还会一直坚持画下去、组织下去,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也都想用自己的业余爱好继续坚持发挥我们的余热。”他不断重复地说道。

《夕阳余晖》是毛朝久在美篇上专门为退休职工作品展起的专栏名称,他称此名更多是想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意。此诗或许是,对这一群老职工们和老党员们那抹风采最温暖的概括。

微信图片_20210525113103.jpg

▲钢笔画《重庆人民大礼堂》毛朝久庆祝建国70周年同学会的参展作品之一

(作者:张德民 汪雨)

总策划:刘丹凌

指导老师:刘丹凌  杨绍婷

联合出品: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