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专业缝补18年,这家街头夫妻档不仅缝补衣物,还温暖了大家的回忆
10-29 20:47:1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高师傅夫妇街头织补

渝中区青年路路口,时常能见到一对中年夫妻坐在这里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作为重庆街头为数不多的织补手艺人,这对夫妻不但接到周边众多品牌服装店改衣服的业务,还吸引到不少外地客人。专业织补18年,他们说:“我们缝补的不仅是衣服,还有大家的回忆。”

夫妻专业织补18年

一个搁置顾客衣物的帆布袋,一个装满针线的小袋子,两把简易的小椅子,旁边摆放着一块广告招牌……29日上午11点左右,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青年路的“周姐专业织补”摊。此时,一名身着深蓝色衣服的中年女人坐在这里,手上正拿着一只鞋子,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每天上午,周姐一个人前来织补,高师傅在家做饭。

她就是这个缝补摊子的“老板”——周姐。周姐今年52岁,至于真实姓名,她说:“真实名字不好听,大家都叫我周姐,你也这样叫吧。”

“我们这个摊子是夫妻摊,之前在这附近经营了一家门面,8年前门面被拆后就在这里摆摊织补,到如今已经织补了18年。”周姐和记者搭话,手里的活也没空停下来。她说,他们的摊子主要经营各种毛衣改短改小、织补沙发、毛衣、毛料、呢料、貂毛、皮衣、T恤、绣花、绣字。与一般的补衣服摊不一样的是,他们采用全手工针织,耗时又耗力。

周姐说,每天上午,她一个人出来摆摊缝补衣服鞋子,丈夫高师傅则在家做家务,中午弄好饭菜送来,下午就两人一起在这里缝缝补补。

接近中午12点,56岁的高师傅身着一件黄色西服,蓝色牛仔裤,提着饭盒和一袋要织补的衣服慢慢走近,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整个人干练整洁,皮鞋光亮如新。

这顿饭,他给周姐做了老鸭汤、炒豌豆尖和咸菜,“我们家都是他做家务,我只顾着做我的针线活。”周姐脸上泛着幸福的笑容说,每天十二点,高师傅会准时把饭菜送来,一周下来,每天的菜都不会重样。

高师傅做好饭菜,中午给周姐送来。

高师傅把饭盒递给周姐,二话没说就从刚提来的袋子中取出一件深灰色的男士毛衣,将毛衣拆下来的线穿进针孔中,“织补切记要用原衣料上的织线,这样才能避免色差,要是实在没有原衣料上的线,再才找我们配的线补。”高师傅说,这件衣服是拿来将袖子改短的,他仔细端详了一下已经剪短的衣袖纹路,两根手指捏住绣花针,平入轻挑、左右合纹。此时的他好像不是身处闹市之中,聚精会神地织补着衣服。

“这边的袖子完工了!”半个多小时后,高师傅长舒了一口气。记者好奇一看,还真看不出缝合的线缝在何处,简直就和新的一模一样。

不断创新织补方法

一个大男人每天做家务,穿针引线,会觉得尴尬吗?“照顾家人是应该的,穿针引线是靠自己双手吃饭,没啥不好意思的。”高师傅透露,他的手艺可是从妻子周姐那里学来的。

高师傅织补衣服很上手

高师傅改好的衣袖看不出针线痕迹

高师傅夫妻俩老家在铜梁,年轻时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广东打工期间,周姐进了棉织厂,高师傅做过建筑,每天见到妻子缝缝补补一看就会了,后来他也在一家针织厂工作。之后,这便成了养活一家人的手艺。

“他们的手艺在这附近是不用多说的,同时也是好心人。”在附近做棒棒的郭先生说,他们有时有哪里缝补的拿给周姐或高师傅补,可他们怎么也不收钱。

面对周围人的夸赞,高师傅夫妻微微一笑,继续着手中的活,说:“哪里哟!”

织补都是经过日积月累练习起来的。高师傅说,织补行针必须又轻又平,力度捏不好,补出来的衣服就有痕迹,不好看。同时,不同布料有不同纹理,织补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这就要求织补每件衣服都要眼力好,心思细腻,还要动脑筋。

高师傅说,线越粗的就越好补,线越细和纹路越复杂的就越难,“我补过最难的衣物是一件毛料西装,破损处每一排的纹路都不同,走上几针就要换一种织补方式,一个小洞足足花了半天时间。”

高师傅夫妻在织补方面还自创了不少织补方法。“现在衣服多种多样,缝补的方式自然也要创新。”高师傅说,比如说补皮衣,不仅仅是行针缝补,还需要在里面垫真皮,用进口胶封住,然后才能行针缝补。而一些衣服补出来会有痕迹,他们还会思考能否在破损处打出褶皱,然后缝出线条使之成为服装本身的一个造型。

吸引来不少外地客人

缝缝补补18年,高师傅夫妇拥有了不少铁杆粉丝。周边大大小小商场里服装店的衣服卖了,顾客需要改小的,都拿来他们加工,还有不少外地客人邮寄来补的。“喏!我在补的这双鞋,就是前两天一个成都客人寄来补的,今天补好就得给人家寄回去。”周姐说,这个月从成都、重庆区县寄来补的鞋子和衣服就有四件。

这件皮衣,高师傅收价110元

为什么大老远要寄来给他们补?旁边正在等着补衣服的顾客说:“肯定是补得好噻,我都是常客了。”“织补18年,几乎没有顾客因为织补不好要赔偿的,他们可能真是觉得我们手艺还行吧!”周姐有点谦虚地说,这些外地客人要么是来重庆旅游时见到后留下的联系方式,要么就是通过重庆的朋友介绍。只要外地客人有需要,把照片发给周姐看后,谈好价钱,就可以寄来缝补,运费由顾客自理。

“前段时间我还看到有个从北京来的老年人,专门找他们的摊子来补衣服。”在旁边工地做项目经理的韩先生说,他在这个工地工作两年,闲暇时就爱和高师傅夫妻话家常,“他们的对手艺的这种执着,是值得宣传点赞的。”

根据难易程度收费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两点,抽着空档时间,周姐又去附近服装店拿了一包衣服过来改小,“现在这里已经堆着三包衣服需要改的,得加快速度了。”周姐说,夏天是淡季,春秋冬季是织补旺季,现在几乎每天都会这么忙,晚上6点左右收摊回家还得干到12点左右,可能会一直这样忙到春节前。

“每天坐得腰酸背痛,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么些年眼睛都给我看得带戴老花镜了。”周姐说,虽然忙,但他们对每件衣服都认真负责,尽最大全力做到接近衣服原本的样子。

“我们的收费也全凭良心,按织补的难易程度,衣服的价格高低等来收费。”周姐说,难缝的衣服耗时又耗力,衣服贵的缝补风险又高,因此少的十元至几十元,多的一两百元的缝补费都在收。

周姐告诉记者,她正在补的这双成都客人寄来补的鞋子收费就是150元,“这双鞋好难得补哟,线又细,还两种颜色岔过去岔过来,很费劲,眼睛都给我看花了。我一早出来就在补这双鞋,就中午吃了个饭,好几小时过去了一只都还没补好,补好这双鞋大概得花大半天的时间。”

这时,又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中年妇女拿着一件皮衣前来,衣服右边有一道10多厘米的裂缝,“这件衣服买成500元,那天干活时一不小心就挂着这么大条缝,扔了好可惜。”高师傅一看,这衣服需要用到皮料和进口的胶水,在这位女士讨价还价后,最终110元成交。

谈起每天的总收入周姐说:“收入还算可观,比上班强。”

“缝补的不仅是衣服,还有大家的回忆” 

周姐手上拿针处的老茧

街边织补让高师傅一家维持了生计,还在渝中区七星岗业成花园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在高师傅夫妇看来,这份手艺在带给他们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缝补的不仅是衣服,还有大家的回忆。”

高师傅说,以往缝缝补补是因为没有穿的,现在条件好了不差钱买衣服,一些人是因为昂贵的衣服坏了,扔了可惜来补,而另一些则是对衣服有了感情,甚至是纪念意义。“我昨天才补了一件毛衣,是一件几十年的衣服,那位市民说是他老婆给他买的第一件衣服,就算再旧也会补了穿。”

“曾经还有不少人拿了具有纪念意义的衣服来补,还有的老夫妻的定情衣服是补了坏,坏了又拿来补。”高师傅说,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已经成家,孙子也在成都,并且有亲家带着,他们夫妻俩只要拿得动针线剪刀就会一直干下去,不仅仅是为维系生计,更因为这份坚守里有着属于别人的回忆和自己的快乐。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张春莲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