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在行动】科技帮扶二十载 西南大学“科服果农”服务队助推“柑桔技术看忠县”
07-23 10:48:10 来源:上游新闻

7607670083f01d122435df4f96d5fd81.png

“半城山水满城桔,一州忠义九州魂”。一句诗展现出忠县一江碧水、两岸桔香的恢宏场景,其中的“忠”字,既造就了忠县柑桔的“忠橙”品牌,也代表了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科技工作者在这片热土上开展科技帮扶的“忠情”。

近日,一支由西南大学柑桔病虫防治专家冉春、栽培专家淳长品带领15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服果农”服务队,正冒着接近40度的高温,在忠县新立镇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指导当地果农做好当季果园管理。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西南大学的这支队伍,不仅这个夏天扎在忠县乡村,早在1992年,他们就已经与忠县的桔柑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记者为你带来他们用科学技术振兴美丽乡村的那些事。

服务队每年来多次 科技助推忠县发展

att_1058948.jpg

听说科服果农服务队的师生们来了,忠县新立镇当地许多果都赶了过去,向专家请教近期果园管理技术要领。“现在正是施用壮果促稍肥的关键时期,在抹除零星抽发的晚夏梢同时,要在7月底8月初统一放秋梢,秋梢是明年的最好结果母枝,放秋梢时一定要防控好潜叶蛾的危害。”淳长品在了解了他的果园现状后,立刻交代了夏季高温季节果园管理的重点。

对于忠县当地一些常见的柑桔病虫害,柑桔研究所已经有一种更加有效并且绿色环保的防治办法——抗药性捕食螨。近年来,冉春研究员正带领团队成员在忠县大力推广常见柑桔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帮助当地果农培训如何正确使用抗药性捕食螨。“农药并非越毒越好,也并非施用越多越好,关键还在于对症科学施药。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当施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还需要加强用药安全教育,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忠县柑桔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来自柑桔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果园规划、栽培管理、商品化处理与柑桔深加工,处处都有他们的帮助。” 忠县果业局局长熊长春说,柑桔研究所的师生们每年都要过来十余次,有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扶,实现了这座城市“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华丽蜕变,使忠县成为重庆柑桔产业的核心区、全国柑桔技术的示范区,帮助忠县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之路。

柑桔技术看忠县 少不了西南大学的努力

这份“忠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施格兰柑桔产业化项目在忠县落户。1992年,美国施格兰公司董事长博富文先生在和我国一位政府官员共进早餐时,萌发了在中国生产橙汁的念头。此后,美国公司便与柑桔研究所的相关专家一道遍寻适合橙汁加工原料生产的基地,先后六次深入三峡库区十多个区县详细考察,其中三次考察了忠县。考察认为:“忠县建立优质商品果基地完全可行,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发展柑桔生态最适宜区”。1997年11月,施格兰柑桔项目在忠县新立镇正式启动,专程从美国赶到忠县的博富文先生亲手栽下了第一棵柑桔树。

施格兰项目建设定位为发展橙汁加工业,重点推广哈姆林、早金、特罗维塔、凤梨、奥林达、德尔塔等甜橙品种,以保证橙汁加工。在柑桔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项目采用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柑桔种植技术,包括工厂化容器苗技术培育优质无毒嫁接壮苗,苗木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快。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建园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园投产期,大幅度提高果园产量。一年定植、两年试花挂果、三年正式投产的果园建设周期颠覆了传统的柑桔种植理念,在全国柑桔产区迅速赢得了“柑桔规模看赣南,柑桔技术看忠县”的美誉。

早年打过工跑过运输 柑橘让他种出好生活

忠县柑桔种植历史悠久,以前大多是农民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供自家食用为主,施格兰项目的落地开启了忠县柑桔产业化发展的新篇章。当地果农伯志油的柑桔种植也开始于施格兰柑桔产业化项目。他早年打过工、跑过运输,但都没能发家致富。1996年,柑桔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将试种成功的塔罗科血橙新系引入到忠县等地推广,少数敢于尝鲜的柑桔果农开沟筑园小面积栽种,率先开始了优质血橙的商品化生产。伯志油至今都还能回想起当初对乡亲们栽种这一柑桔新品种的疑虑,他很难相信这一名字拗口的柑桔品种能够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施格兰项目启动后,伯志油听到了不少关于柑桔新品种的介绍,决定不再错过这一波柑桔产业化发展机会。2000年,他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利用自己家的承包地种植了近10亩“奥林达”甜橙,三年后实现丰产,年产甜橙14吨。按照每吨1400元的收购价,每年有近两万元揣进伯志油的腰包。

2012年前后,国内柑桔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以杂柑为代表的一批名优柑桔鲜品受到市场追捧,市场需求旺盛。眼看着周边地区的其他果农逐渐发家致富,伯志油心里也十分着急。“虽然甜橙有加工厂收购,但收购价格较低,一斤果才7毛钱左右;‘奥林达’果实较小、口感不佳,拿到市场上作鲜果销售又十分困难。所以一年辛苦到头也赚不了钱,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看着身边的果农纷纷选择砍树或撂荒,伯志油选择了继续坚持。“现在看来光靠坚持也没用,没有品种优势再坚持也没有出路。后来还是依靠柑桔研究所专家指导的高接换种技术,将“奥林达”更换为“春见”、“不知火”和“沃柑”等新品种,田间收购价能到5元一斤,我这500多棵柑桔树从‘要命树’变成了‘摇钱树’,仅沃柑一个品种一年都能销售20万。”

在柑桔研究所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动下,忠县的不少柑桔种植业主和果农对柑桔园进行了高接换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高换鲜食柑桔面积达到10万余亩,实现了全县柑桔种植品种的多元化,有效提升了果农的种植效益。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罗俊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