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媒体评“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面对海啸般舆情,真相为何姗姗来迟?
05-13 11:12:28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仔细审视此次事件中的舆情应对表现,“该说不说”的背后还是怕说错、怕被喷、怕追责思维作祟,“该说不说”的实质仍是对“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认知不到位。

一位高二学生的坠亡,不仅让父母亲人无法理解悲痛不已,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随着详细调查的出炉,真相渐渐清晰:急救、报警、通知家属的时间线逐一核清,14个摄像头记录了他从离开教室到出现坠楼身影的33分钟,裤包里的纸条上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传言“因占用留学名额推他下楼”的万老师其实女儿已通过艺考,学校并无出国名额……

人们之所以渴求真相,是因为此前所有的信息渠道除了那位丧子母亲的微博,仅靠当地调查组和警方的两份简短通报。由此引发的种种猜测,种种质疑,自在情理之中。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马克·吐温的这句话,除了对真相姗姗来迟的嘲讽,也揭开了真相的确往往滞后于谣言这样一个事实。毕竟,很多的随意一猜、随口一说,只由情绪带动,不需要过心。但真相不行,它需要事实的调查,需要技术的验证,需要逻辑的推敲,甚至还要考虑情感与隐私。

例如公众质疑的“为何不公布视频”——从新华社调查的表述看,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对监控视频进行调取封存,5月10日孩子父亲、亲友和律师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从办案的角度看合理合规,小范围向家属公布,防止视频在网络上高挂,加重对同学、亲友的二次伤害。

例如孩子母亲表达的“被拒之门外”——据一位副校长说,学校有3000余名学生、近千名住校生,不能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事发地特殊,中学生,尤其是再过一个月就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生,他们的确也需要守护。

这个事件,孩子母亲受到的伤害最大,她的声音是出于朴素的母子亲情。她的无措、求助,甚至语无伦次,是面对巨大伤害的一种本能反应,应该理解,应该包容。但详情的披露也提醒我们,对真相的到来可以再多一点耐心。唯有足够的理性和耐心,才是寻求真相的唯一路径,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

人们关注公共事件,甚至认为背后有“内幕” ——这是舆论场的正常反应。但有时真相并没有那么繁复,甚至因为简单而残酷。有时候,我们成年人的目光实在是太高远了,太宏大了,以致“灯下黑”忽略了眼前。有多少少年,就是在被这些宏大目光漏掉的细节中,湮没了他们脆弱生命赖以求存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呼吁真相,因为真相不仅是“TA”是否自杀,还有“TA”为何自杀,以及对于“为何自杀”的反思。

面对汹涌澎湃的舆情,冷静观察与思索,不难看出涉事相关部门的处理有不少瑕疵。那位母亲的种种疑问迅速发酵成公众的疑问之后,在权衡好公众知情权与当事人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可否及时回应关切?

比如,既然急救、报警都是及时的,不存在“坠楼两小时后救护车才到场”,为何不能通过医院发声等进行说明?

比如,既然遗体是依法按照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流程送至殡仪馆保存,不存在“被擅自火化”,为何不能通过媒体等及时澄清?

比如,既然有第一时间发布通报的行动自觉,为何不一开始把能说的说清楚,避免“只抛结论,不列证据”的汹涌追问……

一起坠亡事件让舆情沸腾,当然有各种原因,但不能略过一些环节在沟通公众上的不得力、对舆论场变化的不敏感、对一盘棋思维的拎不清。有一首抖音“神曲”唱道: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置换到舆情治理的语境中可以这样理解:事情往往很单纯,复杂的是如何当好“发言人”,不能以妥当的方式回应公众,就会引发更大的不妥当。

我们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走过近40年,官方发布、沟通公众的能力在提升。但这两年各地的舆情案例提醒人们,仍有不少部门事前慢慢吞吞,事后疲于应对。仔细审视此次事件中的舆情应对表现,“该说不说”的背后还是怕说错、怕被喷、怕追责思维作祟,“该说不说”的实质仍是对“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认知不到位。

少年坠亡事件,是一条惨痛的生命线,该怎样拯救那些处于危境的年轻生命?该怎样用理性迎接真相?又该如何应对舆情的喧嚣?

于孩子家庭而言,这是一起巨大的悲恸;于这座城市而言,同样是一起值得深刻总结的案例。

原标题:评论丨面对海啸般舆情,真相为何姗姗来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