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末日时钟”停在午夜前百秒:全球核武和气候威胁不亚于疫情
01-28 20:20:3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1月27日,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在华盛顿特区更新“末日时钟”的时间,此次科学家们决定仍然让指针停留在一年前相同的位置——距离午夜100秒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时刻相较2020年未变,但这也是1947年“末日时钟”设立以来指针最接近午夜的一次,指针越靠近象征“末日”的午夜,表明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威胁越大。

《原子科学家公报》是于1945年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数位美国科学家创办的,该团体在2年后设立“末日时钟”, 最初时间设定在11时53分。之后“末日时钟”的时间由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众多科学家组成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负责调整。

该公报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在2021年1月27日发布了一篇题为《这是新冠为你敲响警钟,离午夜还有100秒》的声明:“尽管新冠病毒不会毁灭人类文明,它最终会消退,但这次疫情仍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警钟,说明各国和国际组织未能做好准备以应对核武器、气候变化等未来可能破坏人类文明的威胁,其中便包括更致命的流行病和下一代战争。”

“我们一致认为,眼下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不过也有一些很重要的亮点。” 《原子科学家公报》的负责人雷切尔·布朗森27日说道。

布朗森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亮点”包括美国新一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带来的新气象:重返《巴黎协定》、向俄罗斯提出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更多地表现出对科学和多边合作的兴趣和尊重”。

然而,在全球正在为新冠疫情奋战时,《原子科学家公报》提醒,核武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仍在加剧,且两者的潜在危险性并不亚于当下的疫情。

“人们对核战的可能性置若罔闻”

1月22日,《禁止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正式生效,此举被视为世界消除最致命武器的历史性一步。这是世界上首个禁止核武器的条约,截至生效当日,61个国家批准加入该条约。然而,在被国际社会认为拥有核武器的9个国家中,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加入该条约。

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去年发布的报告曾指出,被认为拥有核武器的9个国家2019年在核武上的支出总额达到729亿美元,其中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支出高达354亿美元,接近其他8个国家的总和。

围绕核武威胁,《原子科学家公报》在声明中点名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正在加速核武器现代化进程,它们对高超音速武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也令人极为担忧。”

去年12月,俄罗斯红星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洲际导弹的视频画面,这款最高速度超过20马赫的新型战略武器已于2019年12月27日正式服役,进入战斗值班。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去年9月也宣布,成功结束两种HAWC导弹(HAWC,Hypersonic Air-breathing Weapon Concept,进气式高超音速武器概念)的测试,美国的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将在2022年左右投入使用。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27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正在组建一个国家安全团队,他们计划就新的军控条约同他国进行谈判,缩减核武库,并重新审视过去几十年美国的军事准则。不过,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内的一些核武专家认为,拜登政府的这些计划过于天真,或许只是一场作秀。 

除美俄之外,《原子科学家公报》认为,东北亚、南亚和中东在核武方面的发展也同样值得关注。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月9日在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总结报告指出,朝鲜在多弹头技术和高超声速导弹技术上取得进展,“为维护国家的生存和自主发展,(朝鲜)马不停蹄地强力推进早已开启的核力量建设。”

至于南亚,其也被许多专家视作潜在的“核热点”,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继续扩大其核武库,并在着力提升核武器的威力和射程。

而在中东,伊核问题不可忽视。据路透社报道,伊朗政府发言人1月4日表示,福尔多核设施实施已经开始实施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的相关措施。对此,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1月中旬在法媒刊文指出,伊朗和美国重返伊核协议迫在眉睫。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伊朗于2019年5月宣布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伊朗总统鲁哈尼在拜登宣誓就职的当天表示,倘若美国重返伊核协议,那么伊朗也会遵守协议。而美国则给出了同样的表态,新任国务卿布林肯1月27日直言:“只要伊朗完全履行协议所规定的的义务,美国也会这么做。”不过,美伊两国许多政界人士对伊核协议的前景并不乐观,伊朗驻联合国大使拉万奇(Majid Takht-Ravanchi)认为,“(挽回协议)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

“即使已经出现令人震惊的前兆和事例,人们对于核战争意外爆发的可能性仍然置若罔闻。” 《原子科学家公报》呼吁所有国家展开合作,以实现真正的核裁军。

气候变化持久战迎来胜负转折点

原本2020年对于全球气候治理来说可能会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去年正值《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也是各国需要制定减排新目标的期限。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一切,本应于去年11月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因疫情推迟。

《原子科学家公报》指出,受疫情影响,很少有国家在2020年对气候变化议题给予关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巴西等多国都未能提出更高的国家减排目标。尽管在2020年最初的几个月内,为防控疫情而施加的旅行限制使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了约17%,但随着那些依赖化石燃料的经济体逐渐复苏,眼下各国碳排放量正大幅反弹,而且进一步的经济复苏还可能将提高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或使碳排放量达到新高。

《原子科学家公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抛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后疫情时代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多少支出将被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产业;其二,新冠疫情将如何影响国际政治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以上两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可能会在2021年见分晓。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初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气候变化持久战胜负的转折点就在2021年,今年可能出现转机的原因包括许多国家已承诺加大减排力度和幅度,可再生能源目前的价格空前低廉,而最重要的是各国领袖今年将齐聚英国格拉斯哥,出席第二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届时各国可能做出新的承诺。

当然,除了核武和气候变化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在新冠疫情袭击全球时,以往被人们忽视的许多威胁也逐渐凸显,例如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善于利用人们的认知倾向传播信息,一些误导性资讯借此加剧了多国民众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故信息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对社会构成了巨大挑战。

尽管新冠疫情期间各国先进的科学医疗技术成了拯救生命的“利器”,但假使生物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迅速发展得不到有效监管,则可能引发别有用心的国家生产生化武器,或打造“超级士兵”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使超过200万人丧命,这无疑给全球传递一个简单而可怕的信息:下一次(灾难)可能更加糟糕。”《原子科学家公报》在声明的最后向所有人发出警告,“距离午夜还有100秒,现在是时候采取行动拯救世界了。如今,世界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和人为灾难,各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原标题:“末日时钟”停在午夜前百秒:全球核武和气候威胁不亚于疫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