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方破获保健品销售诈骗案 涉案上千万元
12-10 13:06:3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剧本暴露诈骗手段

在11月14日的抓捕现场,赫然挂着这样的横幅:“严禁冒充国家机关及医生专家教授诱导或推荐产品给消费者”。“贼不说自己是贼”,之所以敢这样标榜,全然是为了做戏做全套。

但是放在一个又一个操作间办工桌上的“话术”剧本,暴露了诈骗团伙的本质:没有所谓专家,很多打电话或发微信“问诊”的业务员,只有高中甚至小学文化。他们只是照本宣科,只是用一套套“花言巧语”来哄骗人,或关心,或吹嘘,或挑逗,或利诱,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复制粘贴就能一键发送。

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都有应对方案。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也都有各自的专属“话术+剧本”。销售保健品的,根据卖的是化糖养胰药,还是羊奶粉,再或小球藻,列出各自专业术语,再在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语气,如何赞美客户、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恐吓客户。这种以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进行的诈骗,主要针对的是特别注重“养生”、“健康第一”的老年群体,哄骗老人一买就是上万甚至十几万的药品,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老年人、病患群体的诈骗犯罪活动,作案手法多样,社会影响恶劣。公安机关将不断加大对此类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同时,重庆警方总结了几点针对此类购物诈骗的防范要点,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保健品推销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当前,商品销售渠道繁多,购买商品应选择正规渠道,不要因贪便宜而吃亏上当。

二、但凡陌生号码自称医疗保健、收藏品等机构一定查证机构是否真实存在,号码是否确属该机构使用。

三、对于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或者电话推销的购物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医保返现”“特效药”“高价回购”等均为骗子的话术,不要轻信。

四、在购物、就医等过程中,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严防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