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扫码价1399元,实际售价不到12元
08-30 17:58:01 来源:广州日报

现象二:难辨原装原瓶名庄酒

不少商家都表示自己出售的葡萄酒都是原装原瓶进口酒,在进口国原产地的酒庄进行灌装。

不过,价格高的葡萄酒是不是就存在重新灌装的可能?业内人士透露,越贵的葡萄酒越有可能被“偷梁换柱”、“把桶装的低价葡萄酒进口到国内后灌装到名贵的葡萄酒瓶中,‘摇身一变’成为名酒。”

分析:“扫码价”是“潜规则”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一些没有实际销售的店往往会抬高价格,吸引买家关注,很低的成交价令买家有“捡漏”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销售技巧,标价1299元,最终售价298元,实际成本68元。”在他看来,虚假售价是暴利的手段,商家用打折掩盖了自己的暴利。

有酒商对此轻描淡写,“本来就是业内常见的情况。”他告诉记者,批发商一直要求他把公司网络上的葡萄酒价格标高,让他们“好做”,“进口葡萄酒市场有很多乱象,大家都麻木了。”

至于灌装、假装是原装原瓶进口的名庄酒之类的,虽然较以往有所减少,但是依然存在。朱丹蓬老师说,主要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懂葡萄酒,懂得了一些鉴定手法,“如果进口葡萄酒有正式的海关手续,就基本不会作假,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比出关单和进关单进行鉴别。”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市场不断发展,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有增无减,市场会大幅度调整。

观点:买家要学会维护权益

有法律人士表示,如果卖家利用扫码价让买家认识错误,使之以高价买了低价酒,应属欺诈行为。广州市律师协会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善启律师表示,商家经营“高扫码价低售价”的葡萄酒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已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

宣传原瓶、名庄酒却以小作坊出品以次充好的行为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发现,消费者可要求其增加赔偿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赵善启表示以次充好、以虚假价格为销售噱头属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商家的民事责任,也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应保留好相关购买凭证、商家的宣传单张、广告等证据以便依法维权。

(原标题:进口葡萄酒市场:用虚拟报价掩盖暴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2/2     1 2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