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上游评论 | 所有父母代劳的科研大奖,都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07-17 16:27:15 来源:上游新闻

微信图片_20200608104844.png

最近,横空出世的“神童”特别多。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引发争议后,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因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再度引发公众质疑。

据悉,该项目名称是《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两名参与者分别读三年级和五年级。网友质疑,该项目需要研究者进行小鼠实验,提取裸鼠肝脏肿瘤,而且实验要求逻辑性强,数据处理还需要很强的医学基础支撑,小学生难以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717132733.jpg

武汉科协17日回应,经初步核实,获奖作品《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对比实验观察报告。2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能够独立完成,并从实践中得出报告结果,专家组一致认可。

6a5ce645ly1ggtrqsbiehj20j60awn43.jpg

前有“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闹得沸沸扬扬,如今武汉科协这番疑似“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回应,让小朋友心中的问号又增加了不少:小学生就能独自取出白鼠肿瘤?何来的专业实验室?到底是谁在主导?如此答辩是否过于儿戏?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是1979年的全国青少年科学作品展,大赛以激励青少年投身科研、培养科研兴趣为宗旨。但接二连三的“神童获奖”风波,让不少人对这个全国性大赛的学术严肃性产生质疑:对于一些明显超出参与者认知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项目,大赛主办方就没有一点质疑?在相关的审核过程中,是否认真进行了资格审查?相关评审是否存在人情因素?公众希望得到更明确的说法。

据媒体报道,两名参与者的父亲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参赛项目的指导老师也是朋友关系,这就不免让人联想,这些屡获科研大奖的“神童”背后,是否都存在神一般的“我的科研父亲”?

老师“代劳”、家长“过度参与”……这些青少年科创比赛中的怪现象,其实逃不开“利益”二字。虽然,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逐渐和升学“脱钩”。但在很多省市,青创大赛成绩仍是中考录取和小升初的加分项。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走上升学“捷径”,不惜为孩子简历“刷漆贴金”,甚至替孩子的成果“代笔捉刀”。这样以爱之名的拔苗助长,恰恰给孩子成长之路挖下最大的坑。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应该转变观念了:不是搞几个看起来高大上的项目,或是在什么比赛中获奖,孩子就能成才。在注重培养孩子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为人,比如诚信、踏实、韧性等,这些品质才是每个孩子人生路上重要的铺路石。

特约评论员 唐夏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