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97岁老党员的影视人生:笔耕不辍书情怀
05-19 16:08:35 来源:西南大学快点网络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10519165754.jpg

在西南大学西师街的老式居民楼里,离休干部李维品和爱人,在两室讲师房里居住了四十余年。家的墙壁上都挂有照片,大多是与儿女家人的合影,有黑白,有彩色。

李维品97岁了,二三十岁时和中国共产党结缘,五六十岁时沉心献给电影文学和剧本创作。现在,满脑子都是对故乡大凉山的回忆与怀念。

图片1.png

▲李维品讲述自己的故事

走出大凉山

李维品自称“凉山娃”,出生在四川凉山雷波县。

“凉山很穷,很苦的,那时还没有解放。”李维品讲述,“家里太穷了,我当时就决心一定要坚持读书,一定要走出来。”

李维品记得,当时为参加乐山师范学院的入学考试,徒步走了三天,不眠不休,“走到乐山时,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为了凑饭钱,李维品当掉了少有的衣物。

“当时家里没钱,我读的师范,没有上过中学。”他笑着讲,“我没学过英文,当时参加川大考试的时候,英语我一点都不会。不过我文章写得不错。”

李维品在四川大学读书期间,接触到了延安的红色书籍,受此影响,于1945年加入了“民主青年协会”。该协会自1944年在成都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的青年主力军。当时的李维品主要负责为附近工厂的孩子编写教材,培养其革命意识。

图片3.png

▲青年李维品

1949年4月9日,李维品跟随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成都大学等学生,为纪念一九四八年四月九日王陵基一手制造的“四·九”血案一周年,发起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游行示威。

“那是一次请愿!我们从四川大学出发,经过华西坝、南大街、春熙路,去当时的省政府。”李维品细细回忆到。

游行的学生队伍很快就遭到了王陵基反动派政府的残酷镇压。据《成都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在那次游行中132个同学被捕,二百多同学受伤,游调天(女)、罗X章、李维品三位同学受了重伤。

李维品拍了拍左手手臂:“这里当时都中弹了,主要是鼻梁骨被枪托打烂了。还好我同学及时把我送到了华西坝附近的医院。”

4月20日,李维品便因放在枕头底下的《新民主主义论》而被捕入狱。李维品说:“我们被关在成都将军衙门监狱,第一天是在7号牢房。那个牢房空气浑浊恶臭,整个房间又仅有一个非常狭小的窗子。我们每个人轮流到那里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否则根本忍受不。”

“当时一起被捕关押的有6个人,只有我们3个活着。”李维品嘴角下耷,指着照片,“现在也只剩我一个人了。”

李维品反复向作者强调,他是幸运的,他在1949年12月5日被彝族土司岭光电所救,保释出狱。两天后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成都十二桥”惨案。

1987年,在成都市委的支持下,李维品拿起笔,记录下了他记忆中的“十二桥惨案”——《沉默的情怀》。沉寂了38年的情怀,借助电视剧的形式得以抒发。

图片4.png

▲《沉默的情怀》所得证书

亲历“大轰炸”

磨砺最真实的作品

新中国解放后,李维品北上参加了“电影剧作讲写班”,成为中国最早教授电影文学的教师之一。上世纪50年代,李维品调到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后,组织开设了西南师范最早的电影学硕士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电影人。撰写编著最早的《电影学概论》、《电影艺术导论》。

▲《电影学概论》

作为民国陪都的重庆,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一直处在日本的狂轰滥炸中,史称“重庆大轰炸”。“我那时候就住在小龙坎那边,大轰炸我是亲自感受过的。”李维品说。

在西南师范任教期间,李维品作为曾经历过“重庆大轰炸”的人,认为十分有必要将这场“大轰炸”影视化,通过图像和视觉的刺激,让更多人了解这场由残暴的日军和玩忽职守的国民党工作人员共同造成的惨案。他带领学生,四处走访调查,收集资料。走访重庆十八梯大隧道,采访那场灾难的幸存者,拿起了笔,写出剧本《大轰炸》。李维品始终认为,基于真实的作品才最打动人心,才更有流传的价值。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袁智忠教授,是李维品的学生,将其誉为“传媒财富”:“李老师对中国电影学方面的贡献和造诣是无可忽视的,仍关心着学界的发展,时常会询问我们学院、专业的发展状况。”

不忘初心

“情醉大凉山”

大凉山对李维品来说,是起点,也是初心。哪怕是离开了凉山,他始终都没忘记自己是一个“凉山娃”。1947年起,彝族土司岭光电每次经过成都,李维品都会邀请他去讲凉山彝族的情况。这也为之后,岭光电愿意为了救他四处奔波,埋下了伏笔。解放后,身边的人都劝他留在四川当干部,他坚持要回去建设大凉山,“当时的思想真的很纯。”

多年之后,在与岭光电的信件中,仍可以看见,李维品拜托岭光电能够多写些过去凉山的社会情况,帮助整理民间故事,也为今后研究奴隶社会留下宝贵资料。“当时奴隶们的命运就悲惨极了。现在的凉山,真是飞跃了几千年。要讲清中国的变化,你在凉山最清楚。”李维品在信中写道。1973、1974年,李维品曾两次回到凉山,几乎走遍了凉山各县,编写出版了相关书籍。

李维品撰写的影视剧剧本并不多,但有两部都是关于大凉山的。《美姑河奏鸣曲》讲述了共产党在凉山解放奴隶的故事。另一部《情醉大凉山》讲述了一位科学家到凉山发现大熊猫,并与当地一名教师相识的故事。两部作品都依托李维品对凉山的记忆。

图片6.png

▲电视剧情醉大凉山

97岁的李维品笔耕不辍,不曾停歇。前几年才完成的一部作品《雪驹》,讲述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朱德和他的马的故事。据李维品介绍,朱德后人阅读《雪驹》后十分感动,强烈支持将此剧本拍成电影。临走前,李维品还告诉我们,他最近正在修改《情醉大凉山》剧本,还在撰写小说《中国少年林祥之美洲奇幻漂流记》。

李维品从原始落后的凉山走出,见证中国近百年最巨大的变化。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新时代小康生活多么来之不易。面对即将到来的建党一百周年,他一遍遍向作者重复:“中国从苦难中来,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我能想象,凉山肯定又不一样了。”

作者:刘金燕 廖鑫宇

总策划:刘丹凌

指导老师:刘丹凌  杨绍婷

联合出品: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